专职社工在辅导学员功课。
每天的欢乐时光
“老师,这道题怎么做?”安静的教室里,几十颗小脑袋埋在课桌前奋笔疾书,一位年轻的女老师走过他们身边,不时俯下身来解答孩子们遇到的难题。
陈萍是致和社工事务所派到优兰发“四点钟学校”里的社工,1990年出生的她今年刚大学毕业,“没想到,还像个小孩子的我居然当起了‘孩子王’。”陈萍边说,边笑着给跑到身边的一个小女孩擦了擦汗。
自从优兰发“四点钟学校”开学以来,每天下午,她都会准时出现在这里,而优兰发公司则由内部一个“学雷锋志愿者团队”每天轮流派出一个人与陈萍一起,陪伴孩子们度过两个小时的时光。“一个小时写作业,一个小时自由活动。”陈萍说这些孩子们特别有意思,写日记的时候,用手捂得牢牢的,说什么也不给看。
而对这些孩子的家长来说,“四点钟学校”带来的益处不仅在于孩子们每天真空的两个小时有了着落,更在于有了“作业辅导老师”,卸去了他们常因回答不出孩子们问题的尴尬。
张晓军是优兰发的保安,虽然儿子张怡豪才上小学二年级,但作业本里的数学题已经常常难倒这个将近一米八的汉子了。“现在孩子每天都在‘四点钟学校’里把作业做好,不懂的老师也会给他讲,有时候回来,他还要显摆地再给我讲一遍。”
由于开办不久,目前“四点钟学校”的重心还是放在对孩子的课后辅导,“学校”设置了四个小区域,分别是手工作坊、棋牌室、课堂和自由活动区,有时候陈萍她们会设置一些互动游戏,或是带着孩子们做一些有趣的手工作品。
“这是我做的小衣服!”看记者正在看教室后墙上的“服装展示区”,一个叫徐科的小男孩指着一件“小衣服”得意地向记者炫耀道。这些都是孩子们的折纸作品,折纸衣服上画着各种可爱的图案,绚丽的色彩仿佛让整个教室都亮了一些。
为了让这些孩子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优兰发党委还请来了一位闽南语老师,每周二教这些孩子学习闽南语。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四点钟学校”还开办了“暑期夏令营”,每周一到周五,孩子们可以全天在这里学习、玩乐。
“接下来,我们还计划请一些老师来教孩子们唱歌、画画,开设一些兴趣班,让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更丰富。”甘木林说。他粗粗一算,目前优兰发已经在“四点钟学校里”投入了将近10万元了,“不过得到的回报是远远大于这10万元的。”
记者离开的时候,“四点钟学校”正要放学,陆续有下班的家长走过来领着孩子离开。
“老师再见!”一手牵着爸爸,一手拿着葫芦丝,钱蕾大声地与陈萍道别,落日余晖下,小女孩的笑脸似乎特别美丽。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