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正文

孙丕恕:在“浪潮”中求变致胜

2014年06月04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跟上浪潮,引领浪潮

  浪潮自主研发服务器是在孙丕恕的强烈建议下开始的。

  他1990年给浪潮高层写了一封信,并预测:个人计算时代将逐渐向网络计算时代转变,服务器作为网络的核心,将是21世纪网络信息技术的关键所在。

  这是一个前沿技术员对IT产业走势的敏锐捕捉,他坚信这是大势,坚信时代浪潮会如期朝这个方向而来。

  1994年,山东德州中行买了第一台浪潮服务器;1996年,浪潮服务器年销售量近2000台;2003年,浪潮建成生产能力为30万台的全国最大规模生产基地。同时,中国IT厂商纷纷涉足服务器产业,国产服务器在国内市场逐渐能与进口服务器抗衡。

  “人光想活着是活不下去的。”孙丕恕说,“企业得靠主动变化才能活着。”

  IT行业里,人人都有危机感,孙丕恕也一样。眼睁睁看着有的企业突然红火得很,“再过一阵子就找不着了”。若抓准时机,就能乘势瞬间冲上巅峰,而跌落也发生在一夜之间,这行业的新陈代谢就这么快。

  孙丕恕说自己乐见变化,更希望能像IBM等国际一流IT企业一样引领变化。“你也可以等等看别人怎么干的,再跟着。但这不是我们要的模式。”

  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提前一步进行技术储备,然后迎上去告诉市场:你需要我。这是孙丕恕的努力方向,环环相扣,每环节都对企业提出极高的要求。

  靠什么?靠创新,靠敢做别人没做过的事。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云计算、物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孙丕恕看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产业链和产业力量分化重组的巨大力量。

  浪潮在全国率先向云计算全面转型,通过自主研发云计算核心技术、构建国内最大的云专利标准池等占领了技术制高点。

  非典型技术员

  孙丕恕身边人都说他的生活简单到乏味的地步,恨不得只满足温饱底线,多一分都不求。

  他在1992年省里奖励的房子里一住就是20多年,加班晚了就领着同事回家熬锅粥喝。某个员工有天忍不住说:“孙总,以后别上你家吃饭了,你这儿的条件就跟咱浪潮没希望了似的。”

  最能让孙丕恕兴奋的,是技术攻关。“电路板调不出来的时候,突然看见黑屏上有光标跳动了,就像看见心脏跳了一样,那会儿可真是发自内心幸福呵!”

  技术背景对他的管理决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核心技术,他宁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自主研发,也不愿意用别人的技术,否则心里没底。

  但他不止是个只有解决问题式思维的技术员。

  70年代,父亲专门给上中学的孙丕恕订了一份《光明日报》。孙家在农村,报纸送到往往是几天后了,但孙丕恕还是看得很仔细,特别是报上的科技新闻。

  这种训练使孙丕恕具备了比其他工科生更强的信息分析和关联能力。用上智能手机之后,他除了电话短信功能外,只看新闻。看到与浪潮业务有关系的文章,就直接发给分管的高管,当起了个性化“董事长牌报摘”。

  “浪潮服务器产业做大做强,符合国家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需要;发展云技术,设计开发政务云、智慧城市等平台,又跟上了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脚步。这都不是巧合。”他说。

  “浪潮是根据国家改革的大背景推进自身变化的,企业和国家其实是利益共同体。”

  孙丕恕说眼下正是中国IT产业的春天,中国将会产生全球顶尖的IT企业。

  只要紧紧跟上改革的浪潮。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

来源: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作者: 郝方甲 王志 编辑: 章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