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半导体公司1998年4月成立党支部,2007年6月建立苏州工业园区第一家外企党委,现有党支部5个、党员328名。江苏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李成春 苏州工业园区三星半导体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Q:本刊记者 朱诗意 A:李成春
Q:在外企做党建难在“走得进,站得住,展得开”,您是怎么让外资方从“不认可”到“大力支持”的?
A:公司党组织走过15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企业主的不认可到大力支持,再到现今的不可或缺,我觉得主要得益于“三个坚持”。一是坚持融入企业。我们把党组织定位为企业文化的共建者、员工成长发展的引领者。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互融共进。二是坚持服务为先。通过服务党员、关爱员工、回报社会,在聚合党建工作向心力的基础上,整合管理、人才、创新等企业发展的要素,把党建工作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过程和各个环节,做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的成长进步目标同向、追求同一、价值同质。三是坚持品牌创建。坚信“以为求位”。公司党委创造性地提出建设引领型、数字型、学习型、活力型、激励型、服务型的“六型党委”,着力打造富有三星特色的外企党建品牌,摸索出一套符合外企特点并为资方认可的党建工作模式。
Q:您曾说外企党组织开展活动最大的难题是资源,那么您是怎么整合各种资源的?
A:外企党组织开展活动,时间、场地、经费问题是普遍难题,能不能整合好各种资源,是能否做好工作的关键。我觉得三点很重要:一是树立品牌,兴盛企业。党建知名度的提升为企业带来了荣誉和凝聚力,拉近了政府、企业、党建工作的距离,企业主乐于为党建工作提供更多的资源和空间。公司的党建工作走了出去,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大大提升。韩方管理者意识到这股强大的正能量,主动出资提供活动场所、经费,包括党员服务中心、党委办公室和党务工作者。二是聚集人脉,汇合人气。党委把企业中方核心部门负责人、中层骨干发展入党,逐步提升党组织在企业的认可度,也为党组织活动赢得了宽松的环境和人力支持。党员想要参加组织活动,请假调班都很便利。三是创新方法,整合优化。我们把党建活动与企业活动紧密结合,以解决经费短缺问题。统筹使用公司各种培训,使党建活动的组织做到“四两拨千斤”,同时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为企业发展,创造性地整合外部资源,从而使党建工作的价值得到资方的充分认可。
感言
辛在卿(公司总经理):党委带领公司全体党员尽心尽力,为公司的发展出谋划策,推动着公司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党委一直以来倡导的为企业服务、为员工服务的宗旨让我深受感动。我为拥有这么一支强有力的队伍而备感自豪。希望公司党委持续强化服务意识,为企业发展再创辉煌。
顾惠刚(公司党委四支部书记):我是今年通过公推直选成为支部书记的。参选时有朋友问我,竞聘支部书记,一不涨工资,二不提待遇,图什么?我告诉他,能够从这个优秀的组织中汲取能量,现在又能为这个组织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这是种财富,是种荣誉,是另一种价值。
石磊(人力开发G运营总担当、公司宿舍青年联盟“盟主”):如果说公司是所大学,那么2个厂区就是大学的2个校区,党组织串联起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青年联盟就是党委领导下的社团,带领我们的同伴共同为我们的三星创造更好的未来!
徐育芳(品质1G一线员工):虽然是在韩资企业,但公司党委组织的活动却有声有色,党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很“清晰”,党委特别有号召力,我也很想成为党组织的一员。
景亮(工程技术4G工程师):是党员,就要做得比别人更好,这个简单的想法让我更快地成长。我希望以后能为公司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杨奕菲(Test产品技术G工程师、公司党刊《追求》主编):公司党委成立6年来,员工们的入党积极性明显提高,党委组织制度逐步完善,党员敢为人先的创争意识显著增强。公司党委青春有活力,进取有斗志,发展有动力。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