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安徽、亲临合肥,全方位把脉定向、指路领航。合肥市委社会工作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针对新兴领域点多面广线长、情况复杂多样等特点,进一步强化省会担当、责任意识,不断优化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加强全市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有效路径,凝聚服务好新兴领域1.1万个党组织、9.4万名党员、30万名新就业群体,努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
坚持强基固本
让组织体系密起来
聚焦重点难点,精准发力施策,扎实推进“两个覆盖”工作。
拧紧责任链条。市委高度重视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将新兴领域党建纳入全市党建工作总体布局,相关职责写入部门“三定”,相关工作融入行业规划、政策举措和管理服务,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统筹协调、社会工作部门归口指导、行业管理部门各负其责、街道社区属地管理的工作格局。
创新组织设置。根据党员工作方式、活动范围,引导3654名流动党员就近就便纳入社区、园区、楼宇、平台企业、行业协会等党组织。指导全国最大的数字货运平台企业合肥维天运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线党建云平台,引导2万名党员货车司机线上报到、编组、学习。
推进“两个覆盖”。组织部、社会工作部、市场监管局、人社局、统计局、税务局等部门联动筛查比对数据,持续推进“两个覆盖”,全市4家全国500强、8家独角兽、53家内地主板上市、20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单独建立党组织,超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推行企业党组织与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企业决策层交叉任职比例超过70%,2343名出资人(负责人)担任党组织书记。
坚持同频共振
让新经济组织强起来
找准结合点,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互促共进。
实施强企行动。 创新制定区别于普惠政策的“强企百条”政策,常态化推进“问题帮办、助企发展”,按季度开展线上“强企课”,专项开展“党建引领 三师助企”行动,2606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在一线为企纾困解难,累计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招工等问题5200余个,深受企业好评。
强化示范引领。把握“科创城市”特点,重点联系科技创新型企业党组织及党员骨干,让党组织在企业创新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滚动开展星级党组织评定,把党建工作、营业收入、纳税信用等级、社会责任纳入评“星”指标,形成正向挂钩,2024年评定星级党支部4539个,其中三星级以上党支部2374个。
发挥模范作用。依托龙头企业成立11个产业链党委,带动29家科研单位、2535家非公有制企业资源共享、场景共用、供需共融,落地合作项目超600个。在研发和生产一线设置党员示范岗、科技先锋队、红色车间班组2万个,贡献“金点子”,开展“微创新”攻坚项目8793个,助力民营企业发明专利授权突破8000件。
坚持规范发展
让新社会组织活起来
开展全市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支持社会组织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服务大局、服务基层、助力乡村振兴。
强化规范建设。出台《合肥市关于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合肥市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工作指引》《合肥市行业协会商会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应知应会手册》,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入章”工作,并将其嵌入社会组织成立登记、年检评估、日常监管等全流程,推进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强化扶持发展。出台《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实施方案》,2024年兑现社会组织政策性奖补资金2405万元,惠及各类社会组织298家。通过一次性开办补助,引导培育登记公益慈善类、科技类、行业协会类、城市社区和农村服务类社会组织40家;对获得3A以上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给予一次性奖励,推动形成62家公信力强、功能完备、运作规范、作用显著的社会组织。
强化作用发挥。推动行业发展支持性政策落地见效,2024年社会组织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建议172项、被采纳59项。建设行业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和供需对接平台370个,协调行业内外纠纷1264次,举办各类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洽谈会288次,帮助政府招引84个项目,累计达成意向金额16.24亿元。
请输入图片描
坚持用心用情
让新就业群体聚起来
一手抓政治引领,一手抓服务管理,引导新就业群体听党话、跟党走。
强化政治激励。出台新就业群体“心向党·新向荣”五项行动实施意见,策划制作《“新”声回应》公益视频6部,持续开展“最美”系列和“合肥市劳动模范”“合肥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活动,共选树各类先进典型188个、推荐担任“两代表一委员”14人,发展新就业群体党员约40名。
做好暖心关爱。完善对新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矛盾纠纷协调机制,推进学历提升、暖“新”食堂等16项实事,试点建设首批暖“新”食堂262个,建成社区、商圈等“友好场景”836个,选树“卡巴詹鸡”等友好商户1942家,动员贝壳找房依托门店打造“骑手驿站”153个,联动金融工委依托银行网点、金融机构打造“清凉驿站”325个,因地制宜打造725个“歇歇角”驿站、1666个 “幸福驿站”,有效推动解决4万名快递员、网约配送员进门难、休息难等突出问题,使其服务价值和社会贡献被真切感知和尊重,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参与基层治理。发挥新就业群体“移动探头”“流动哨兵”优势,组建103支“平安小蜜蜂”“平安骑士”“平安车队”群防群治志愿服务队伍,选聘1226名“小区兼职小管家”,参与消防安全隐患排查等,共收集反映问题建议1.2万余个、开展志愿服务1.4万余人次,切实让新就业群体团结在党旗下、温暖在服务里、凝聚在治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