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云南 >> 正文
【云南】西双版纳:全域“友好”,和谐旅居
2025年07月29日 15:21:02 来源: 西双版纳州委组织部 作者: 白歆 贺洪云

  在晨光熹微时,他们已穿梭在街巷的脉络中;星光璀璨时,他们仍然奔忙于城市的烟火里。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这群为生活疾驰的“赶路人”,既是连接供需的“摆渡人”,更是支撑现代城市高效运转的“流动基石”。如何让他们在奔波间隙感受暖意、在融入时找到归属、在参与治理中收获价值?这是城市治理者需要作答的民生考题。

  在云南西双版纳,这个数十万“候鸟人”季节性栖居而愈发热闹的地方,正用创新实践书写着温暖答案。随着旅居经济的蓬勃发展,2024年冬季—2025年春节前夕,西双版纳州居住超两周的省外旅居者达68.08万人,其中停留1个月至1年的达56.62万。人口流动带来活力的同时,也让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数量增加至1.5万余人,他们既是城市服务的提供者,也是旅居生活的参与者。

  面对这一形势,云南西双版纳州以景洪市主城区为核心阵地,以党建为引领,从细节处着手,在创新中突破,用一套“组合拳”构建起服务骑手、凝聚骑手、赋能骑手的完整体系,让“你为城市奔跑,城市为你守候”不再是一句口号,已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实践。

  筑巢暖“新”:把“痛点清单”熬成“暖心甜汤”

  “小区像迷宫,楼栋号藏在树后,门禁卡比密码还难搞——超时扣款时,心比西双版纳的雨还凉。”这是骑手王师傅刚到景洪时的无奈。旅居人口密集的小区多是新建成的,楼栋布局复杂,外来骑手常在这里“卡壳”。

  破题从“看得见的细节”开始。允景洪街道的乐园社区,先在春江明月小区门口立起了块“笨办法”牌子:喷绘的楼栋平面图上,用荧光笔标清了每栋楼的位置,连单元门朝向都画了小箭头。保安老李还多了个新任务:见着戴头盔的骑手就递上通用门禁卡,“刷一下就能进,不用等业主下来接”。现在王师傅送这小区的单,平均节省10分钟,“以前绕三圈,现在一眼瞅准,心里敞亮”。

  嘎洒街道的“三张图”更藏着巧思。街道“两新”党委的工作人员蹲守商圈12天,趁着骑手取餐的间隙唠家常,慢慢画出了消费偏好图、痛点图、服务需求图。红笔圈出的便利店是骑手常去的“补给站”,黄点扎堆的路段标注着“停车难”,蓝笔写的“要雨衣”“需充电”成了服务指南。

  照着这些图,6个“骑手友好核心圈”社区的工会驿站配齐了“刚需品”:冰箱里冻着冰水,微波炉旁贴着“热饭指南”,墙角的收纳箱里码着雨衣、创可贴,连充电宝都备了三种接口。“以前渴了硬扛,现在路过驿站推门就进,喝口热水、充会儿电,感觉不是一个人在拼。”骑手李师傅擦着额角的汗说,语气里带着踏实。

  破壁融“新”:让“城市过客”成“社区家人”

  “刚来时最怕路不熟—有次送傣楼订单,跟着导航绕进了死胡同,眼睁睁看着超时。”骑手小张的经历,道出了异乡骑手的共同焦虑。旅居城市的道路常因节庆、施工临时调整,信息滞后成了“隐形墙”。

  滨江社区的“即时信息互通群”成了“破壁器”。群里,社区网格员实时发通知:“滨江小区3栋电梯上午检修,走2栋侧门更快”;物业师傅提醒:“江边路今晚有傣迪表演,建议从滨江路绕行”;骑手队长也会报路况:“告庄西双景入口堵车,最好从后门进”。小张记得有次暴雨天,群里提前半小时发了“低洼路段积水预警”,他及时改道,保住了6单没超时,“那一刻觉得,我不是外人,有人惦记着”。

  比信息更暖的是“情感温度”。嘎洒街道把骑手常去的商户拢成“友好清单”:便利店买水打八折,米粉店送酸笋汤,理发店剪发减10元。骑手小周第一次在清单上的餐馆吃饭时,老板笑着递上冰镇酸梅汤:“你们跑单辛苦,这点心意该有。”他说那口酸甜,比冰咖啡还解渴—那是被当作“自家人”的滋味。

  从“不知道路”到“认得每盏灯”,从“不敢进店借厕所” 到“老板主动留座位”,骑手们的“异乡感”在这些细节里慢慢消融。

  聚能兴“新”:让“奔跑者”变身“共建者”

  “每天在小区转十圈,哪盏路灯不亮、哪家门口堆了杂物,我们比谁都清楚。”骑手陈师傅的话,点出了这群“流动哨兵” 的独特价值。如何把这份“熟悉”变成治理力量?西双版纳给出的答案是:请他们“入伙”。

  景洪市向骑手发出“兼职网格员”聘书,陈师傅就是其中之一。上个月,他在送单时发现某小区消防通道堆了纸箱,拍照片发到社区群里,两小时后就收到了清理完毕的回复。“以前觉得自己只管送单,现在发现,我也能护着这小区的安全。”这种被需要的感觉,让他跑单更有劲了。

  不止于此,骑手们还成了“移动宣传员”。文明创建时,他们把宣传单夹在餐盒里;反诈宣传时,他们用对讲机提醒同行 “别点陌生链接”。截至目前,骑手们累计排查安全隐患 150 余处,协助调解邻里纠纷30多起,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从“被服务者”到“服务者”,身份的转变里,藏着对城市的归属感。

  景洪市还专门开通了“新就业群体诉求通道”,12条建议被一一回应:骑手反映“充电桩少”,半个月后新增20个充电点;希望“有技能培训”,很快就开了“外卖小哥急救课”。“诉求有人听,困难有人管,这城市,值得咱好好干。”骑手们的话里,满是认同。

  从驿站里的一杯热水,到信息群里的一句提醒,再到治理中的一次参与,西双版纳用“小切口”做好了“大文章”。在这片旅居热土上,新就业群体不再是“孤独的奔跑者”,而是与社区居民、旅居游客并肩的“同行者”。这种“你守护烟火,我守护你”的双向奔赴,让“全域友好”有了最生动的注脚—在这里,每个为生活努力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坐标,而这份温暖,正让西双版纳的旅居画卷愈发和谐动人。


图片为AI生成


责任编辑: 汤馨怡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