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南县六郎城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的青山绿水间,红色力量正悄然为乡村旅游注入蓬勃生机。当地以“党建引领+民宿发展+群众增收”为主线,将组织优势深度融入文旅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产业兴、民宿旺、百姓富”的融合发展之路,让这片山水间既有诗意栖居,更有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党建赋能,筑牢民宿发展根基
坚持“党建跟着产业走、服务围着民宿转”,当地将组织力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通过构建“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联动模式,党员干部主动下沉民宿建设一线,全程协调用地规划、证照办理等关键环节,累计解决各类难题30余件。
“为了提升民宿品质,我们积极组织骨干力量赴浙江、大理、丽江等地学习民宿运营经验,回来后带动农户改造闲置农房28栋,打造出‘石斛主题民宿’‘壮家小院’等特色业态,其中不少示范户年均增收超8万元。”广南县凌垭原生铁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艺畅介绍。
同时,六郎城景区通过设立“党员服务岗”和“民宿管家”责任区,从客房服务到文化讲解全程亮明身份、作出承诺,让优质服务成为民宿的鲜明标签,游客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8%。
业态创新,点燃文旅融合引擎
以红色力量为驱动,当地民宿产业正与多元业态发生奇妙“化学反应”。通过深挖地域文化“富矿”,整理杨文广屯兵历史、壮族非遗等珍贵素材,在民宿中设置“红色书屋”“民族文化展示角”,推出“六郎节民宿体验套餐”,每年吸引120余批次文化研学团队前来探秘,让民宿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产业链条的深度链接更让民宿焕发新活力。通过推动民宿与石斛种植基地、森林步道等资源联动,开发出“采石斛、制枫斗、品药膳”等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在住宿之外收获更多元的旅居度假体验。此举不仅将民宿入住率提升至85%,更带动经营户户均年增收3.2万元,实现了“住宿+”的价值跃升。
在营销端,“党建+新媒体”的创新模式同样成效显著。由党员带头组建的直播小分队,通过短视频生动展示民宿风貌和民族风情,单场直播最高吸引5万人次观看,直接带动线上预订量增长120%,让藏在深山的民宿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联农带农,共享发展丰硕成果
民宿产业的蓬勃发展,最终落脚点是让群众共享红利。当地创新推行“五金”增收模式,通过民宿务工让农户领薪金、资产入股分股金、代销农特产品挣现金,构建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2024年,当地村民人均年增收超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达33.35万元,数字背后是家家户户日益鼓起的钱袋子。
民宿发展的红利亦反哺乡村建设。凌垭公司每年拿出门票总收入的3%作为奖励资金,2024年向村民发放奖励18万元;同时,党员带头参与村容村貌整治,推动建成停车场、旅游厕所等设施15处,让昔日的“空心村”蜕变为备受追捧的“网红旅居地”。
如今的六郎城,党建引领下的民宿产业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康养旅居的新画卷正在绘就。
图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