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云南>>风采 >> 正文
【云南】普洱:一杯普洱古茶的“水与叶” ——从深山古茶园到国际舞台的征程
2025年10月31日 09:51:44 来源: 普洱社会工作部 作者:

  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

  在普洱市澜沧县的云雾深处,2300年的景迈山古茶林静默生长。2006年,当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在这片茶香浸润的土地上成立时,人们惊叹于它对古树普洱的匠心传承,却未曾料到,十余年后,这家企业将以“党建红”助推茶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全国茶企的标杆。“党建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扎根在每一片茶叶里的生命力。”澜沧古茶党支部书记李华站在党组织的荣誉墙前郑重的说道。从最初仅有3名党员的“星星之火”,到如今覆盖生产、研发、营销全链条的“红色矩阵”,澜沧古茶用行动诠释着:党建与茶产业,本就是一杯醇香普洱古茶的“水与叶”,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党建长廊从“文化墙”到“战略图”

  早在1996年澜沧古茶公司就在澜沧县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2021年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康瑞澜沧古茶党支部成立,彻底将党组织覆盖到了茶叶销售市场的最前沿——广州。2024年7月,当广州市荔湾区调研组走进澜沧古茶广州总部,广州市“双强六好”标杆党组织康瑞澜沧古茶党支部一条长达60米的党建长廊令众人驻足。这里没有枯燥的理论展板,取而代之的是“党员攻坚时间轴”“茶农笑脸墙”“非遗传承地图”等创意模块。长廊尽头,一块电子屏实时跳动着全国茶园的党员服务数据——这正是党支部提出的“看得见的党建”理念。

  “过去总觉得党建是务虚,现在发现它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不是装饰品,而是作战图!”生产部党员张伟指着长廊上的“党员责任田”板块说。2023年,他主动认领景迈山古茶园病虫害防治任务,带领技术团队开发出“以虫治虫”生态防控系统,使古茶树发病率降低70%,相关技术获国家专利,这仅仅只是澜沧古茶党员责任田的一角,一名又一名的澜沧古茶党员绘就了公司的整面责任田,也绘就了一面党员带头的奋斗史。

  “三带工程”让党员成为“行走的旗帜”

  在澜沧古茶的车间里,总能看到佩戴红袖标的“党员示范岗”。这是党支部推行的“三带工程”——党员带群众、老区带新区、总部带基地的缩影。2022年,面对疫情导致的出口订单锐减,12名党员营销骨干组成“红色突击队”,三个月跑遍长三角23个城市,开发出“茶文化体验馆+电商直播”新模式,带动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300%。

  最动人的故事发生在茶山深处。在澜沧县竹塘乡茨竹河村,党员技术员杨志强创新“党总支+茶厂+茶农”模式,通过有机肥补贴、技术培训、订单收购“三件套”,帮助386户茶农人均增收1045元。茶农老岩捧着自己种出极具经济价值的“金奖普洱”流泪满面:“党员比亲兄弟还靠谱!”这一刻,党员的为民之心如茶农老岩的泪珠般晶莹透彻,“三带工程”为企业的前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能。

  非遗工坊里的“师徒”

  走进澜沧古茶非遗传承中心,拉祜族党员非遗大师扎努正在手把手教徒弟制作传统茶饼。墙上“党员带徒积分榜”记录着师徒们的传承成果:哈尼族姑娘玉坎的“月光白”茶饼获国际茶博会金奖,傣族小伙岩温的茶雕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依托澜沧古茶朱美宣技能大师工作室,我们给每位非遗传承人配党员助手,既学技艺更学精神。”李华书记介绍,党支部将27项非遗技艺分解为98个标准化动作,建立“非遗导师库”,围绕产品研发、生成加工、产品检验等方面,累计培养出56名“90后”传承人。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党员牵头设计的“茶马古道AR体验系统”上线,游客扫码即可穿越千年,与虚拟马帮共赴茶山之约。在这家企业,老党员带新党员,技能大师带入职新人的画面随处可见,通过一对对师徒结对,让信仰与技艺有了传承。

  从茶园到茶杯的“红色品控”

  在景迈山古茶园,党员茶农李秀英的手机里有个特殊App——“红色品控链”。通过区块链技术,每片茶叶的采摘时间、制作工艺、检测数据实时上传,消费者扫码即可追溯“从茶园到茶杯”的全流程。这项由党员技术团队研发的溯源系统,使澜沧古茶成为全国首家通过欧盟有机认证的普洱茶企。

  “品控链上的每个节点都有党员把关。”质量总监王敏翻开2024年质检报告:全年零农残超标投诉,客户复购率达82%。“有次发现某批次茶叶含水量超标0.3%,党员小组长当即叫停发货,带着团队通宵返工。他说:“党徽戴在胸前,品质就得刻进骨头里。”对澜沧古茶公司而言,党建既是魂,更是企业发展的根基,每一件产品的品质都必须严苛,这是企业的承诺,更是每一名党员的承诺。

  元宇宙里的“AI茶叙”

  2025年元旦,一场别开生面的“元宇宙茶博会”引发关注。由澜沧古茶党员数字团队打造的“古茶星球”虚拟空间里,游客可化身茶农体验采青、杀青工艺,还能在“智慧茶室”与AI生成的党史人物对话。上线首周吸引50万用户“云品茗”,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前三。

  “我们要让年轻人觉得党建很酷!”90后党员程序员小林展示着最新开发的“红色情景剧本杀”——玩家通过解谜普洱茶饼上的摩斯密码,还原红军长征过云南的历史片段。这款融合茶文化与红色教育的游戏,已被纳入云南多所高校的思政课实践环节。年轻党员的创新与活力被具象化,90后年轻党员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开启了新一代的党员传承。

  国际舞台“古茶飘香”

  在2024年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上,澜沧古茶的展台被法国客商围得水泄不通。展台上,身着民族服饰的党员讲解员娜朵正用法语讲述“一片茶叶的红色旅程”:从党员茶农的匠心坚守,到“一带一路”茶文化推广计划,再到每售出一饼茶捐赠2元用于乡村教育的公益承诺……

  “党建是我们的国际化通行证”。国际事业部党员杨帆透露,公司在海外市场推行“党建+本地化”战略,在迪拜开展“中国茶道课堂”,甚至为中东客户定制“古茶主题纪念茶饼”。2024年,澜沧古茶海外销售额突破2亿元,产品进入46个国家。澜沧古茶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巧妙结合,催生出“国风国潮”新趋势,以党建为基,形成独特的国际传播力量,让更多国际有人看到“红色茶香”的底蕴。

  “红色茶链”连起乡村振兴

  在澜沧县糯扎渡镇大歇场村,曾经的贫困村如今变身国家3A级旅游景区。澜沧古茶党支部联合当地开展的党建联建成效斐然:党员设计师指导村民将老宅改造成“茶马古道民宿”,非遗传承人培训农户制作茶主题手工艺品,公司包销特色农产品……2024年,该村户均旅游收入达8万元,非遗手作带动300余人就业。

  更令人称道的是“红色茶链”的辐射效应。积极投入“万企帮万村”行动,2个党支部与6个行政村结对共建,建成12个有机茶园基地,带动2.3万茶农人均年收入从4800元跃升至1.8万元。在2024年茶农表彰大会上,拉祜族茶农扎体捧着“种茶状元”奖状热泪盈眶:“党员教会我们用科技种茶,现在我家盖了新房,孩子考上了大学,实现了我们家族几代人梦想!”澜沧古茶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一直以来都在以自己的“初心”践行着联农带动农、促进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从未停歇。

  公益版图里的“红色温度”

  “做茶如做人,要知冷知热。”这是刻在澜沧古茶公益基金会墙上的话。党支部牵头成立“红色茶基金”,实施三大工程:“雏鹰计划”资助山区儿童就学,“银龄工程”为孤寡老人送茶暖身,“绿芽行动”在荒漠化地区种植茶树。2024年河南洪灾期间,党员运输队冒着塌方风险,将30吨茶叶和物资送进灾区。志愿者小刘说:“那一刻,我真正懂了什么叫党员先行。”

  “党建是普洱茶的‘第一道水’,是唤醒企业的魂。”董事长王娟在党建20周年庆典上动情地说。这片承载着千年文明的东方树叶,在红色基因的滋养下,正书写着中国茶产业最辉煌的时代篇章。澜沧古茶的成长史,是一部党建与传统文化双不断融合的传奇。它证明:当红色基因融入非遗传承,茶产业便有了文化定力;当党员先锋站上创新前沿,老字号便能焕发新活力;当社会责任成为企业本能,共富之路自然越走越宽。从深山茶园到元宇宙空间,从拉祜村寨到巴黎展台,这片红色浸润的茶叶,正泡出一杯属于新时代的中国味道——既有千年文明的醇厚,更有红色初心的回甘。


责任编辑: 汤馨怡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