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云南>>特别推荐 >> 正文
【云南】大关县客货邮融合发展破解“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2025年07月30日 15:41:43 来源: 昭通市委社会工作部 作者: 杨舒媛 王飞

  党建引领聚合力 融合发展谱新篇

  ——大关县客货邮融合发展破解“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走进昭通市大关县客运站内的自动化快递分拣中心,就能看到这样一幅热闹的景象:来自四面八方的包裹随着智能分拣线的运转被分拣到不同的区域,工作人员熟练将分拣好的快递装车发走,农客车司机变身“送货郎”忙着转运送货。但在以前,行业景象大不相同,快递企业分各自为战,经营困难;国有运输企业受家庭汽车保有量增加和网约车等新业态的冲击,场地闲置、载客率低,企业转型难,逐年亏损局面难以改变。翻天覆地的转变,受益于党建引领客货邮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农村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

  农村物流作为打通城乡经济双循环的核心路径,是连接生产和经济的桥梁。近年来,大关县聚焦“快递取件贵、寄件难”问题,突出党建引领,把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作为民生实事强力推进,着力破解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的快递服务,带动农产品出村进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坚持党建引领,整合多方资源

  “以前我们都是单打独斗,遇到困难不知道找谁寻求帮助解决,现在有了行业党委和工作专班的指导帮扶,我们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了。”谈到在客货邮工作推动中碰到的困难,黄连河驿站负责人徐兵说。

  为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大关县依托县交通运输局成立交通运输行业及快递行业党委,抽派6名党员骨干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政策落地“堵点”、站点布局“难点”、生产经营“痛点”问题,统筹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

  县级将客货邮融合发展纳入地方经济和项目规划,整合省、市、县各类资金600万元,专项用于县级邮政快递共配中心、乡村驿站网点建设以及路线补贴。协调运力,开通客货邮线路3条、定制13辆新能源汽车投入全县农村客运市场,实现到村快递、客运双向直达运营。将快递包裹交由农村客运车辆进行配送,扭转传统农村客运客流下降、经营困难的局面。提级改造大关县二级客运站充电桩,配置充电桩10台,充电枪20只,完善配套设施。以低价租赁或免费方式吸引快递企业以驿站方式进驻客运站,建成集寄递、客运出行、带货、购物等服务于一体的“黄连河驿站”,实现县(乡)客运场站资源、运输闲置资源最大化利用和增收。

  突出党建赋能,激发市场活力

  在县级自动化快递分拣中心,昭交集团大关分公司负责人王超波算了一笔集约化账目:“通过同仓共配,快递企业的分拣从业人员数量降低了50%,快递企业场地租金降低了60%,每天人员、运输、管理等综合成本降低1000余元;以大关吉利镇客货一体运输试点快递单量测算,利用客运车辆空余空间装货配送,客运车辆每年可增加收入约17万元,为快递企业每年节约运输成本6万元。”

  为解决“企业经营难”问题,大关县引导昭交集团大关分公司与快递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利用县城二级汽车客运站闲置场地,建成县级同仓共配中心,吸引7家快递企业入驻同仓共配,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引导县内快递企业共同出资成立“黄连河驿站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管理运营县、乡、村快递寄递服务,通过快递引流商超营收,提升驿站创收动力。

  此外,为确保村级站点持续正常运转,大关县还合理确定各方收益分配,统筹将乡镇驿站10%的收益反补支持村级驿站发展。

  释放党建效能,助力地方发展

  “原来村上没有快递点、村上小超市东西种类少、质量没保证,村民拿取快递、买东西都要开车或走路到镇上去,自从黄连河驿站开业,附近的村民经常会带着自家的水果、蔬菜、腊肉等农产品来,给在外就学、务工的亲人邮寄。而且超市的商品都是由公司统一供货,在村上可以买到和乡镇一样的东西,每天来取件的村民,经过商品成列区,都会逛一逛,买点东西带走。”黄连河驿站青林店的负责人周明亮说。

  依托县域公路网,搭建起以县级共配中心为核心枢纽,镇村综合服务站点为节点的48小时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实现快递免费进村,让农村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寄递服务,便捷了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全县客运、邮政、快递、旅游、商超、农特产品等产业面貌也焕然一新,人流、物流、资金流加快流动,据统计,帮助大关竹笋、茶叶、月饼等农特产品年均销售增加300万件,本地产品外销收入3.9亿元,真正实现了快递进村、农产品出村。

  同时,“客运+快递”运输一体化运营组织新模式,兼顾了农村居民的出行,又全面降低了快递企业村级网点的派送费用,实现最大化利用与增收,切实解决山区快递末端市场生存难、发展难的问题,去年黄连河驿站年营收额达2600余万元,净利润达500万元。


图片由AI生成


责任编辑: 汤馨怡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