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云南>>特别推荐 >> 正文
【云南】红河州泸西县:“三圈”共建提升新兴领域党建“新”质效
2025年08月25日 11:31:43 来源: 泸西县委组织部 作者: 张丹

  近年来,红河州泸西县不断扩大学习圈、服务圈、治理圈,以高质量党建更好凝聚和服务新就业群体,切实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构建立体“学习圈”,凝聚“同新”合力。根据新就业群体高流动性、工作碎片化、方式个体化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开展学习,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中广泛凝聚共识。一是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将新就业群体纳入全县党员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开展各类培训,用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用活本土故居、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各类学习教育活动600余次,提升学习可及性和便利度。二是创新党员教育方式。深化“党课开讲啦”活动,坚持把培训课堂搬到红色驿站、快递外卖网点、电商直播基地,组织县级宣讲团成员、优秀党组织书记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面向新就业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微宣讲”活动30场次,覆盖新兴领域党员1500余名。三是激发创先争优活力。围绕新就业群体投身社会服务等生动实践,多渠道挖掘典型做法、先进事迹,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选树宣传“最美快递员”“最美外卖员”“最美网约车司机”,择优推荐新就业群体作为“两代表一委员”、“两优一先”、劳动模范人选,切实提高社会认同感和荣誉感。

  创建全域“服务圈”,筑起“暖新”港湾。聚焦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和权益保障,不断拓展服务阵地,延伸服务触角,突出解决好后顾之忧、维护好合法权益、回应好发展之盼。一是打造党群服务矩阵。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工会驿站、建设者之家、红色驿站等资源设立32个“暖新点”,推动建设“骑手友好社区”“骑手友好小区”9个,打造“红邻暖家”“红邻驿家”等广泛覆盖的“暖新”阵地,常态化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歇脚避雨、充电热饭、就业指导等服务,组织举办健康义诊、安全知识宣讲等各类丰富有益的活动100余次,让关爱和温暖触手可及。二是构建多元参与格局。综合集成各方政策、资源和力量,梳理关爱措施40余项,推动网信、司法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工作力量下沉,定期走访联系、宣讲政策、听取意见,组织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四季暖心行动20场次,订单式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个性化服务,有效解决新就业群体反映集中的工作环境、权益维护等问题280件。三是搭建成长就业平台。建设“红邻里”就业孵化园、建设者之家等9个线下零工驿站,打造“红邻里”智慧用工平台,构建“线上+线下”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县内外106家企业共5000余个岗位,涉及制造业、服务业等多行业领域,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聚焦能力素质提升需求,联动人社、农科等部门整合培训资源,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参加新业态网络直播、“马缨花计划”电商培训等技能服务70余次,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搭建共享“治理圈”,激活“新兴”力量。坚持组织发动、党员带动、各方联动,广泛搭建载体平台,促进新就业群体在参与治理、推动发展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使他们的社会融入感更强、城市归属感更足、自身获得感更多。一是拓宽基层治理力量。推动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融入“1542”基层治理体系,引导他们主动到社区党组织报到,加入“红邻合伙人”志愿服务队,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流动信息员,积极报送安全隐患、设施破损、食品安全等治理线索,参与反诈宣传、文明创建等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活力和热情。二是建立共商共治机制。坚持资源共享、问题共商、实事共办,搭建“小哥圆桌会”平台,引导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广泛收集权益维护、基层治理等方面的集中诉求和群体动态,采取“县—镇—社区”三级联动,建立问题“收集—交办—反馈”闭环落实机制,推动相关职能部门、社区负责人定期与他们围桌畅谈,倾听意见建议、掌握现实诉求,现场进行解答和办理。三是壮大网络主流阵地。引导电商达人、网络主播等群体,围绕“产业新城·绿美泸西”,积极创作正能量作品。探索“互联网+乡村振兴”模式,依托益谷村多肉花卉产业优势,通过邀请专业团队驻村培训,手把手教村民直播带货、短视频运营,孵化本地直播带货团队40余个,多肉线上销售额达1000万元以上,吸纳当地群众120人就业,为群众增收致富注入“网动力”。

图片由AI生成


责任编辑: 汤馨怡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