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云南>>特别推荐 >> 正文
【云南】腾冲:“新农人”蹚出“兴农路”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5年09月28日 14:39:07 来源: 腾冲市委社会工作部 作者:

  近年来,腾冲市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云端发力、产业富民”工作路径,通过健全组织体系、育强电商队伍、深化利益联结,有效推动产业转型、企业增效、群众增收。全市目前共有网络主播2200余人、互联网销售经营主体10666户,2025年1—7月,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99亿元,促进1.2万户农户增收4800余万元。

  发挥党组织作用,把工作体系建起来

  高位推动强统筹。将乡村电商产业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抓好落实,成立由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发《关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推动乡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堡垒建强”“人才助商”等6项行动、21项具体措施,加强工作指引。

  组织引路筑堡垒。成立农特产品、珠宝直播行业党委和9个电商行业党支部,建立“市委—行业党委—乡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或电商行业党支部”四级联动体系,将党的组织有效嵌入新业态,实现组织覆盖、行业共管、政企共商“三同步”,联动处置问题商家110个,注销违法违规账号235个,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强化保障提质效。盘活71个村(社区)闲置资源,提供直播场地3798平方米,配备直播设备80余套,为163名网络主播提供支持保障。重点盘活利用2016年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建设的腾冲市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引入8户市场主体入驻运行,深化“电商平台+产地仓+快递物流”协同模式,实现221个村(社区)快递服务全覆盖,有效推动农特产品“上网出村”。

  坚持各层级聚合,把电商队伍育起来

  选头雁带队伍。选配143名熟悉电商工作的干部进入乡、村领导班子,提升一线服务和监管能力。实施村支书“电商助农”带货计划,组建“村干部+村民”电商队伍,206个村(社区)1215名村(社区)干部和致富带头人成为“新农人主播”主力军,有效带动农产品上行。

  搭平台育人才。用好腾冲科学家论坛等载体平台,将电商人才纳入全市人才引育范畴。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专家服务团下乡等行动,通过一带一、师带徒等方式,引导返乡大学生、网络主播等依托电商创业兴业,累计孵化创客1000余名。实施“专业+实训”直播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在珠宝学院、职校等建立直播电商培训基地,年培训1万余人次,依托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孵化直播间52个,本土直播队伍持续壮大。

  树龙头壮主体。实施乡村电商产业延链强链行动,持续培育壮大电商经营主体,孵化电商企业62家、发展培育市场主体3000余家,打造腾越唐心记等19个乡村电商示范点,选树29家电商示范龙头,涌现出“腾味电商”“甘蔗寨立茵堂”等一批头部电商品牌。

  注重多角度发力,让群众腰包鼓起来

  品牌驱动扩大影响力。成立有SC认证的专业食品公司,为全市农产品提供检测认证服务,实现分散到集中、零散到品牌、产品到商品的“三个转变”。引入云南云品出滇科技有限公司,打造“腾冲礼物”公共品牌,建设“腾冲礼物”直播基地和产品展示中心,深入链接腾冲市19个乡镇(街道),联动销售火山石工艺品、古法造纸等文创产品,产业集群发展效应初显。邀请“曲靖老村长”等省内外电商直播团队到腾开展腾冲特色产品直播专场活动35场,实现销售额295万元。培育“滇西阿鹏”“腾味厨房”等特色IP,“火山热海”“极边甄选”地理标志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品牌溢价超20%,“资源驱动”逐渐向“品牌驱动”转变。

  创新模式助推生产力。探索“电商直播+乡镇集市”的“赶街直播”模式,党组织带领直播团队深入“乡街子”直播带货,助力农产品打开销路。“电商直播+庭院经济”的“庭院直播”模式,通过镜头链接农家庭院,进行农产品、手工艺品销售,实现“小庭院”对接“大市场”。“党组织+龙头企业+直播基地”的“基地直播”模式,党组织牵头健全基地组织体系、建立行业规范,助推产业健康发展,腾冲抖音电商直播基地实现入驻商家2200余家,总成交额突破22亿,年均增长47.3%。“电商直播+文旅体验”的“边播边游”模式,通过线上沉浸式直播体验引流,实现“卖产品”与“亮风景”互促双赢。2025年1—7月,腾冲市共接待游客总人次1239.2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131.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09%和10.72%。游客平均停留天数3.04天,人均消费1060元。

  联农带农激发驱动力。健全“党组织+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平台出单—企业接单—村民做单”产销对接模式,实现商家有利润、群众有收入、集体有效益,助力群众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增收,带动5000余户、1.2万人就业,人均年增收4000余元。


图片由AI生成



责任编辑: 汤馨怡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