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知名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案引出一个热点话题。
针对今年以来多家著名外企因商业贿赂而被查处,一些人担忧,伴随监管力度的加大,中国能否确保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对此,李克强回应,对那些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要毫不犹豫地予以打击。同时,要继续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各类所有制企业在市场上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和条件。
说到达沃斯论坛,很少人知道,它还有一个“反腐败伙伴协议”。
“反腐败伙伴协议”是在世界经济论坛2004年年会上正式发起的,呼吁在全球范围内坚决制止以贿赂或其他非正当方式施加影响的行为,包括向政府官员行贿及试图影响公共政策为公司谋利等,共同打击公司腐败。目前,该协议有200多个企业成员。
在2011年达沃斯论坛雅加达会议上,广东名不见经传的浩和建筑签署该论坛的“反腐败伙伴协议”,成为国内首家加入该国际协议的公司。
据报道,浩和建筑加入该协议后,坚持不给回扣影响了公司的生意,也因此错过了两个项目共达70亿元的生意。然而,两年坚持下来,却赢得了国内外众多的合作伙伴。
浩和赢在反腐。
再回头看葛兰素案,虽已进入司法程序,但它的影响仍在发酵。
更多细节被披露,行贿数额之大,涉及面之广,令人震惊。
但无论如何,这也只是非公领域腐败问题的冰山一角。
近日,深圳市检察院的消息称,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民企内部的商业贿赂犯罪形势不容乐观。
2010年至今,深圳民企工作人员即有超过120人因收受商业贿赂,被检察机关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审查起诉,案件涉及多家知名大型民企员工。统计数据还显示,民企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约六成发生在著名大型民企。
联想到近期包括中石油、中移动等国企多名高管落马,这也一再提示人们,腐败源于人性的弱点,反腐是世界性的难题。
非公企业作为独立法人,因产权属性不同,反腐的难度可想而知。
反腐要靠企业自己扎紧“篱笆”,这两年不少非公企业已经开始从制度、文化等层面防患于未然。
但内部的价值观文化以及自律角度的预防惩治还必须与外部的法律机制“里应外合”,才能共同构成预防企业腐败的“防火墙”。
好在,制度建设已经开始跟进。
2011年,国家预防腐败局就印发工作要点,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防治腐败试点工作列入其中。
2012年底,国家预防腐败局在全国确立了56家企业为非公有制企业防治腐败工作联系点。
2013年8月27日,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
可以乐观,制度反腐将使更多非公企业赢得更大市场和未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
· | 本期策划:企业反腐 |
· | 万向集团:廉洁文化制造商 |
· | 一席谈:两新反腐找准突破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