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海省海西州认真贯彻落实“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要求,重点围绕“强不强”的目标,从压实责任、强化指导、培树典型三个方面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全力推动全州“两新”党建提质增效。
围绕发挥机制优势,推动责任落实。完善工作体系,部务会专题研究“两新”党建工作,出台《海西州组织工作助推企业发展九项措施》,推动党建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建立联席会议、督促落实等5项制度,形成责任明晰、条块结合的工作体系,牵引带动“两新”党建补短板、强弱项。严肃工作考核,把“两新”党建纳入领导班子目标责任考核,用好考核“指挥棒”,对7个地区细化量化指标,列出14家委员单位4家固定列席单位51条任务清单,确保目标清、任务明;对工作进展缓慢的3家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从严督促工作落实;组织所有工委委员成员单位开展专项述职,有效解决了党建责任不到底的问题,初步实现了由组织部门“单打独斗”向成员单位“整体推进”转变。逐级传导压力,州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同志带头多次开展调研指导,组织召开7场次市县层面整改推进会,有针对性提出建议55条、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31个,帮助市县委组织部、“两新”工委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点面结合推动工作,有效解决“水流沙滩不到头”的问题,确保了地区之间“两新”党建工作齐头并进、协调发展。
注重强化指导服务,提升党建质量。集中力量抓指导,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导向,坚持重心下移,调整3个派驻到园区非公党建工作室力量,成立4支巡回指导组,在全州分片区开展“组团式巡诊”,巡回指导期间要求“三个到位”,即“市县委组织部负责人、上级党委负责人、党建工作指导员”到位,不断强化工作指导力量,2020年先后4轮次巡回指导,覆盖96家“两新”党组织,解决282个问题,有效缓解了市县“两新”工委“有机构、无力量”难题。分类施策抓组建,在“小个专”聚集的商圈市场、创业孵化基地组织开展“两个覆盖”攻坚行动,2020年指导47家“两新”组织组建14个党支部。对新建党支部开展“六送一选派”活动,即“送启动资金、送惠企政策、送党旗、送党徽、送党建书籍、送培训,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确保新建党支部活动能开展、作用能发挥。提升素质抓队伍,继续开展“红领培育”计划,采取专题培训、外出考察、定向培养等措施,在浙江湖州市委党校、州委党校、格尔木市举办4期培训班,累计培训248人,举办“‘两新’党建怎么干、大家都来说一说”论坛,不断提升出资人、党务工作者、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整体素质。
积极培育树立典型,发挥示范效应。抓项目解难题,推行“两新”党建项目化管理,实施全州“两新”党建扩面提质工程,市县、工委委员成员单位牵头领办了物业党建、商圈党建、旅游党建、行业党建等13个党建项目,倒逼后进地区、薄弱领域比学赶超,有效破解了“两新”党建工作不会抓、抓不好、抓不亮的问题。促融合抓发展,在全州“两新”领域开展“身边人讲述身边的故事”主题活动,选树了寒梅、肖燕等42个先进典型,通过微党课、分享工作经验等方式引导广大职工向身边榜样、先进典型学习。深入开展“我为企业献一策”“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请放心”等岗位建功立业活动,将党建工作同安全生产、项目实施、执业服务等核心业务有机融合起来,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615个,引导党员职工立足岗位发挥作用,助推“两新”组织健康发展。树品牌抓典型,坚持抓点促面,统筹考虑品牌定位、特色亮点等因素,年初确定每个市县至少选树4个示范党组织,年内集中打造30个党建工作示范点,并组织召开全州各领域基层党建观摩活动,实地观摩了18个“两新”党建工作示范点,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得到推广。把“两新”党建工作考核结果与党建经费补助结合起来,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命名表彰10个州级“两新”党建工作示范点,并按每个示范点4万元标准进行奖补,逐步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两新”党建品牌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