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浙江岱山鱼山绿色石化项目为我国迄今民营企业投资最大项目,6年来逐步形成以乙烯、芳烃等国内紧缺的高端化工品为特色的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为我国制造业掌握全球贸易体系定价权“再加砝码”。2021年,鱼山绿色石化基地突破一系列“卡脖子”核心技术,全面对接沙特阿美、BP、霍尼韦尔等世界500强石化企业,迭代推进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新材料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年产值突破千亿元,为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和制造强国战略注入强大动力。成绩背后,离不开浙江岱山坚持以组织变革推动产业变革,迭代升级项目党建,引领推动重大项目从基地建设向产业集群式提质发展。
自2016年起,岱山县紧紧围绕绿色石化项目迭代发展,6年来相继在项目一线、产业链上下游、混合所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推进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阵地上、党员冲在火线上、组织关爱在心上“四上”项目党建法,靠组织变革引领项目落地扩面、产业转型变革,为推进世界级石化炼化一体化基地建设投产,实现民企民资自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劲动能。
项目一线抓党建 棚里创造鱼山速度
来到鱼山项目基地运输业务“红色工棚”内,专注的眼神、热情的讨论……每位职工佩戴党徽,案头放着党史学习教育书籍、鱼山基地规划图纸,听职工党员讲述在起吊全球首台3000吨级的超级浆态床反应器中团队的党员职工如何发挥作用、全国两会后如何继续发挥作用,工棚里不时响起阵阵掌声。中石化重型起重运输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安全总监李广武说,“我公司项目部临时党支部在学习高峰有28名党员,一到工作休息间隙或抗寒潮等特殊时期,‘红色工棚’就是职工的‘精神充电桩’、统一思想的‘微型指挥部’,激励大家为加快基地建设注入活力。”
项目一线建支部、“红色工棚”学促干,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项目建设临时党委成立后,相继设立中化四建浙石化项目部、浙江宝盛建设鱼山项目部、湖南安装浙石化项目部等73个临时党支部,全面推行“党委+支部+先锋队+责任区”到“红色工棚”管理体制,将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万余名建设者,按照“红色工棚”分布,划分成197个连、465个排、1075个班,621个组,1198个室,每间工棚由党员担任“工棚政委”,负责组织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着力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红色脉络”。“红色工棚”每月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党员职工明确参与建设国家战略项目意义,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勇敢突破自我,探索技术创新。工棚设立“红色图书角”、“云党课抖音直播”特色基地学习平台,让党员职工随时随地学。如,大昌建设临时党组织党员通过“红色工棚”学习,下定决心攻关精细爆破技术,党员骨干一起迎难而上,其鱼山项目基地一期开山爆破工程被评为“中国爆破行业样板工程”,助力鱼山石化项目实现创造“十年任务四年完成”的“鱼山速度”。
产业链上建联盟 小岛筑起石化之城
一提到鱼山整岛搬迁、石化项目开工,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项目建设临时党委委员盛代红难掩激动之情,“从国家确定支持舟山建设绿色石化基地开始,150余名党员干部长期驻守在项目一线,其中不乏离退干部主动请缨,坚持与入驻企业和施工单位并肩奋战,连续攻克了多项世界性难题,在岛上建成世界最高输电铁塔、世界最大乙烯裂解装置……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然而项目开工投产后,产业链发展进展又一波三折,近年来新冠疫情爆发,石化项目在国际贸易、原材料运输、产业投融资等各环节都面临冲击,发展高技术含量的石化新材料、构建完整的绿色石化产业链刻不容缓,在海岛招商、海岛招工等都不占优势前提下,如何让国产石化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岱山党员干部都卯足了劲,干脆在产业链上建起了党建联盟,把一切能调动的力量都调到产业链发展上去。
党旗插在产业链上,拓展产城融合发展空间。岱山县委组织部牵头,集结浙江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项目建设临时党委、岱山经济开发区产业园临时党委、县委两新工委、乡镇党委及村社党组织、相关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成立石化产业链党建联盟,构建“石化产业链党建联盟—党工委—党组织—党小组”的全新党组织架构,纳管251家企业,有效覆盖装备、新材料、贸易物流等10余个石化上下游产业。由县委两新工委成员单位党组织与石化企业党组织“一对一”签订共建协议,推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村社与企业深挖发展需求、发挥各自优势、打破界限,架起共谋石化产业链发展的“连心桥”。
“产业链党建联盟就是让民营企业扩大了‘朋友圈’,疫情期间公司外地工人半数以上难以到岗、复工复产困难,都靠结对的岱西火箭村、人社部门,帮忙本地招工,化解生产危机,当地营商环境好,我们会主动邀请合作伙伴来岱发展。”浙江鼎盛石化党支部书记胡杰说,现在他成了火箭村村民熟知的“企业书记”。截至目前党建联盟帮助企业解决融资17.9亿元,卓然集成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行业领先企业签约入驻岱山石化新材料产业园,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中试基地等10余家研发制造类企业成果落户,促成年产10万吨催化新材料“润和催化剂项目”等重大投资开工,为打造全国重要的石化装备全产业链基地凝聚起强大合力。
党建融入公司治理 尖兵锻造千亿企业
“混合所有制企业想发展得快、发展得好,必须不断创新企业党建管理模式,破解国内石化企业大而不强等发展困局。”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党务干部俞晓艳对此体会颇多。
2021年寒潮来袭,鱼山岛上夜间温度降至零下10度,石化基地夜班仪表大面积失灵,随时可能引起乙烯装置停摆、生产停滞。公司党委第一时间发起“红色紧急动员令”,乙烯联合党支部下的红色班组快速行动,组成党员突击队,发扬战狼精神,冒着严寒,迅速接通临时蒸汽、疏通冻堵管线,优先保证各气相炉DMDS供应,有惊无险度过寒潮危机。
党员冲在火线上、组织关爱在心上。县委组织部针对大型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困难党员关爱资金倾斜等专项政策,并指导浙石化党委创新“三进三融”党建发展模式,针对国有资本参股投资由民营资本控股的公司治理结构特点,将“四个红色工程”纳入公司治理体系,推进“党建工作进公司章程、党员干部进公司指导、组织议事进决策程序”,让“党建考核融入业务考评、组织生活融入企业文化、组织关爱融入职工家庭”。绿色石化项目开工投建以来,834名工地一线职工发展为党员,期间涌现出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浙江工匠”、浙江省劳动模范等一批先进典型,激励广大职工加快石化关键装置及关键试剂国产化攻关,不久前三乙基铝、给电子体、聚丙烯装置催化剂已完全替代进口剂,浙石化原油加工能力不断提升,最近3年实现从463万吨、2307万吨、2652万吨的跨越式跃升,成为千亿级产值企业。
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项目历经6年的发展,从整岛搬迁到一期项目投建、到现在二期投产运营、再到石化产业链持续延伸,凝结了老中青三代人的心血与汗水。随着湾区经济及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不断发展,石化项目带动海岛城市、产业链、企业迭代升级,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党旗在项目一线飘扬,项目党建正沿着发展之路,持续完善和丰富基层党建工作内涵,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增强石化产业创新驱动力,努力打造我国石化全产业链在全球贸易中的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