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八闽大地春光正好。
自去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以来,全省两新领域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开创了两新组织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在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中交出了精彩的两新答卷。
“红色引擎”,跑出产业加速度
三月里,温煦和暖的阳光下,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里新芽吐绿,一派勃勃生机,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打卡”。
去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燕子窠生态茶园点题特色产业发展,勉励大家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的大文章。总书记的讲话让南平首批科技特派员、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党委书记刘国英倍感振奋。“党组织是茶业发展的坚强堡垒。”刘国英说,过去一年里,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党委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参与了传统武夷茶文化的深挖与宣介、茶产业的科研与标准化制定、茶科技产品的研发与推进等多项工作,同时协助当地抓好茶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指导茶农进行生态茶园建设,为的就是切实发挥茶行业党组织的“红色引擎”作用,在武夷山茶业健康发展中做好表率。
既有青山绿水,也有岩谷花香。如今,在“党建+科特派”工作机制的推动之下,武夷山茶业正在走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融合发展之路,这一片叶子的故事,还将精彩继续。
“小吃虽小,只要砥砺前行,也能走出大道。”这是沙县小吃产业发展党工委委员、沙县小吃发展管委会副主任张鑫的领悟。一年来,沙县小吃产业发展党工委带领着沙县小吃产业跑出了发展的加速度:牵头实施了沙县小吃品牌及文化商业核心价值、三产融合、门店标准化、市场运营能力、 小吃创业及服务能力“五项提升”行动, 28天完成沙县小吃五大中心及文化研究院建设,180天完成沙县小吃收银结算系统开发;沙县小吃同业公会集体商标在泰国、巴西、乌克兰、瑞士等6国申报;新签约一批总投资6.48亿元的沙县小吃产业项目,新增沙县小吃加盟店512家;沙县小吃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沙县小吃产业在转型升级再出发征程中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追光而行,党建为发展铸魂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福建考察之行唯一走访的企业。
党建引领,创新赋能,这是福光股份高质量发展的秘诀所在。作为福建创新型企业的标杆,全球光学镜头的重要制造商,福光股份始终坚持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相融合、同推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创新不问“出身”,创新的核心力量则是人才。福光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何文波说,通过建立健全党员人才双向培养制度,公司党委打造了一支政治素质高、创新意识强、业务能力精、纪律作风好的人才队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如今,公司已形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人才机制,决策、管理、技术、营造等岗位上人才济济。
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今年2月福光股份董事会制定激励计划,拟向80名员工授予114.98万股限制性股票,同时拟设立员工持股计划,让每一位“福光人”都有机会分享公司发展成果,收获温情满满的“大礼包”。“党建+人才+产业”的良性循环,正不断推动着企业的自主创新与人才发展,一起向未来。
党建铸魂,让服务更有温度。民营医院党组织引导树立“在民营医院工作同样是为党和国家的事业作贡献”的新理念,坚持把党建工作与医院经营发展相结合,夯实为民情怀,坚持追光而行。
过去一年里,东南眼科医院党委通过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做人民满意的光明使者”等眼科公益行动,组织党员志愿义诊医疗队走进692所学校,为学生进行91.8万人次视力筛查。医院还派出医务人员4018人次深入农村、社区,组织义诊1368场次,为近2.8万名群众开展公益眼病检查。充满温度的服务,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参加义诊的医务工作者们也被大家称为“光明使者”。
立德树人,传递奋进梦想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严复逝世100周年。“太平如有象,莫忘告重泉。”严复所处的时代,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他和当时许许多多中国人孜孜以求的富国强民之梦,在此后的百年里,经由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筚路蓝缕、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了现实。
位于福州三坊七巷的严复书院,不仅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复兴梦想与不懈奋斗,也传递着一个民族的变革精神与不朽文脉。
也正是为了不忘历史,传承文脉,福州市严复书院党支部书记闫龑说,一年来,严复书院党支部带领全体成员,开展了“追求真理·爱国兴邦——纪念严复逝世100周年学术报告会” “小火柴·大校长——纪念严复逝世100周年系列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老中青少幼齐聚一堂,在思想洗礼中观鸿儒之志、感浩然之气、悟爱国之情。
立德树人,更是教育者所肩负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经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6年,为闽大的发展尽心尽力尽责。对此,闽江学院党委委员刘地松深有感触。近年来,受上级党组织选派担任民办高校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的刘地松,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指导,把基层党建与专业建设融合,培养“实基础、强能力、能创新、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99%以上。泉信院的毕业生们也得到了用人单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能发展、受欢迎”的赞誉,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