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贯彻落实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市县镇党组织集中换届后的履职元年,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意义重大。新建镇将以“薪火相传·建功西乡”为品牌,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谱写新篇章的强大动力,以实干实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实施“示范引领”工程
推进智慧党建示范点建设。采用“互联网+”的模式,以试点村智慧图书馆为抓手,推进智慧党建示范点建设。设置丰富的党建类有声图书,开设“总书记讲话”“党的发展历程”等主题,读者可自主选择。建立智慧党建平台,通过平台可以了解组织管理、宣传报道、学习教育、队伍建设、数据统计以及平台设置等相关内容,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打破时间、空间的壁垒,进入党建生活“网络时代”。
创建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提高建设标准,围绕“阵地建设规范、制度机制健全、党建活动丰富、示范作用突出”“干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着力创建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1个以上。
创建干部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市级示范点。提升笕川村“两山理论”现场教学基地和缙云“河阳—德菲利”现场教学基地等两个市级干部教育现场教学基地,积极申报市级星级评定,争取创建市三星级以上示范点。
实施“青苗培育”工程
干部后备力量培育方面,实行师徒帮带机制。充分发挥现有经验优势和资源优势,把镇班子成员、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干部、成绩突出的村主要负责人等列入导师“蓄水池”。村一级深化施颂勤式好书记帮带制和兴村治社名师帮带制,镇机关把导师帮带制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有效渠道,帮助他们提高协调复杂问题、处置突发事件、调处矛盾纠纷等方面的能力,形成“以老带新、以强帮弱、共享共建”帮带工作体系。
中坚骨干力量培育方面,实行中层干部实绩考评机制。进一步加强中层干部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简便易行、操作性强的中层干部实绩考评机制,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和合理使用干部,努力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高素质、高效率地干部队伍。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奖惩等的重要依据。
村主职干部培育方面,要抓好“头雁”综合能力提升。在借助县级“兴村治社”师徒帮带平台进行培育的同时,建好镇本级的学习和培育平台,比如外出学习取经,组织基层治理培训教育等,进一步开拓他们的眼界,拉高他们的格局。探索管理区“明星书记”培育机制,形成村主职干部梯队培育格局。
专业人才招引方面,要创新招才引智方式。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对接交流,通过项目合作、现场指导、定期讲座等方式,灵活引进高端人才,今年重点推进森林碳汇人才引进与培育。以乡情为纽带,鼓励在外乡贤回乡创业、反哺家乡,并带动其它人才回流。每位镇村干部都要成为招才引智的宣传员,鼓励引导本地在外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创业。
实施“强基固堡”工程
提高“两新”组织覆盖,发挥党建联盟作用。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扎实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争取新增“两新”组织2个以上。进一步深化固驰电子与溪东村党建联盟形成“企业+加工点+农户”经营模式产生的共赢效益,引导更多的村企、强村与弱村之间建立党建联盟,抱团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建立党群“连心桥”,提高暖心便民作用。坚持做好服务党员群众工作,加快推进党群服务阵地建设,建立健全各村志愿服务站、心理关爱室、法律援助室等一系列便民服务场所,构建红色“充电堡”。结合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提升推广“善治六法”工作机制,深入推行党员联户工作,组建红色“朋友圈”,确保把基层社会治理落到实处。
建立金牌“店小二”服务机制,优化环境促发展。坚决落实细化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店小二”服务包保责任,制定“店小二”服务手册,将辖区的规模工业企业、线上商贸服务企业,对接形成供需清单,一对一包保协调服务,真正把优化营商环境措施落到实处。
实施“效能提升”工程
建立“争先实干”晾晒台,提升竞争效能。以开展“新建之问大讨论、新建之干大比拼”活动为契机,结合镇中心工作,建立“争先实干”晾晒台,镇级层面,开展“实干争先目标晾晒”,实行赛马机制,把各项工作项目化、具体化、进度化,引导干部主动走出舒适区、跑进赛马场。村级层面,开展“实干争先工作晾晒”,将各项任务上墙,有任务书、作战图、时间表,按进度盯、卡着点推,形成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
组织“村社擂台”大比武,提升示范效能。分期分批组织举办“村社擂台”大比武活动,晾晒工作实际亮点,查找短板问题,相互比拼、交流学习,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全面提振村干部队伍的精神气,促使每个书记进一步发挥领头雁作用,以新建之问促新建之困,以新建之干促新建之变。
开展“廉洁效能创优”活动,提升工作效能。各科室之间开展“廉洁效能创优”活动,比服务、赛效率、讲清廉。每周夜学开设西乡讲堂,以党的理论知识、各类业务知识、农村工作经验为重点,由镇领导班子、中层干部、老干部自选主题讲课。结合县值守值夜要求,每周两个以上晚上进村入户访民情、解民忧,在实战中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开设“薪火相传•建功西乡”党建专栏,提升宣传效能。创新推出“书记说、乡贤说、青年说、人才说”等载体,让各村书记、乡贤、青年、人才等各条战线人物的工作亮点、经验体会以及优秀党员干部为党为民作出贡献的典型案例进行分享宣传,传播正能量。充分发挥全镇信息员作用,加强培训与引导,将触角延伸至基层一线,着力提高党建信息采写质量,写出故事、写出真情、写出典型、写出水平,多争取向县级以上媒体报送并被录用,传播新建党建好声音,着力打响“薪火相传•建功西乡”党建品牌。
实施“红绿共富”工程
创建党建电商孵化园,乡贤助力促增收。利用村综合楼和闲置集体用房等建成电商平台,引导成立村级强村公司,以党支部为引领,创新合作模式,招引本村成功电商人士回乡创业。通过村级强村公司与电商合作,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跨越式发展。
充分发挥红色资源效益,发展旅游促增收。发挥革命老区乡镇资源优势,立足雪峰村、西青头革命历史展示馆及白木坑革命烈士墓红色教学点,持续打造浙西南革命精神“红+绿”课堂。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赓续“红色根脉”,加快推进雪峰革命历史展示馆修缮,在沿路及重点节点种植象征铮铮铁骨革命精神的红梅树种,继承发扬雪峰人攻坚克难的雪峰精神,做好雪峰红色旅游文章,促进村集体经济增长,带动农民增收。
做好竹林资源文章,点绿成金促增收。积极探索发展绿色经济,依托我镇6万亩竹海,打通“两山”转化新通道,“护绿出新”“点绿成金”。竹上,加快毛竹型材加工基地招引落地,提升笋制品加工基地,提高毛竹附加值,拉长竹产业链。竹下,充分利用竹林资源,以全省最大竹下灵芝基地为依托,扩大灵芝、竹荪、黄精套种面积。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依托省农林大学等专家库,谋划森林经济博士工作站,构建完善以GEP核算为基础的生态产品交易体系,开创购买农民森林经营碳汇、实现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化和市场化的新模式,打造碳汇林业实验区和竹林碳汇试验示范区,将空气转化为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