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聚焦>>基层 >> 正文
“五融合五突出”助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2024年01月30日 17:44:20 来源: 海昌街道党委 作者:

  近年来,浙江省海宁市海昌街道双山村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网格员联系村民为纽带,以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为路径,以精神文明建设、农旅融合发展为载体,以“五融合五突出”推进基层治理,推动共同富裕。

  破解服务群众难题,推进阵地建设与服务管理相融合,突出资源整合力。为进一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双山村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质增效,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愁难盼问题。一是打造居民会客厅。2023年,双山村将党群服务中心一楼西南办公室改建为居民会客厅,实现服务村民“零距离”,打造具有辨识度、温度和深度的社区治理共同体。二是建立一里二里网格工作站,通过党员领衔,带领网格员开展政策宣传、新居民登记、矛盾纠纷调解、意见建议收集等便民工作。同时,广泛吸纳双山村优秀教师、网络主播、主持人等青年党员志愿者成立青年宣讲团,采用“线下宣讲+直播宣讲”等方式开展宣讲6场次,覆盖500多名党员群众。三是组建巡逻队伍。成立由村“两委”班子、网格员、志愿者组成的治安巡逻队伍,2023年共开展巡逻排查49次,完成各类矛盾纠纷排查调解25次等。

  破解农村治理难题,推进生态建设与队伍管理相融合,突出队伍凝聚力。双山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环境整洁、文明和谐、美丽宜居的乡村风貌。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2023年建成650亩高标准农田,通过优化田间道路,完善水利设施,让“粮田”变“良田”,进一步提高耕地生产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二是碧水绕村工程。2022年完成的山庄桥碧水绕村工程,通过植入稳定完善的水生态自净系统,有效改善水质。下一步双山村将加快大李港碧水绕村项目的推进,建成后串联水系,绘就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宜居新画卷。三是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检查。双山村通过党员衔领,设立“田长制”“河长制”等制度,建立一支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不定期开展巡查,将巡查中发现的问题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设置整改节点,有效改善村生态环境。

  破解文明建设难题,推进人才培养与精神共富相融合,突出文化硬实力。2023年,双山村成功创建“艺村艺品”精神共富村,倾力打造“水墨清荷”文化品牌。充分衔接文化馆名师资源,成立徐蔚书法工作室,每周开展公益性书法培训。二力开展各类文艺活动。针对不同人群分门别类开设培训班,2023年常态化开展各类特色活动30余场,惠及群众5000余人次。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讲好双山故事。双山村是海宁市首批知青下乡插队的村之一,另有两位名人,元末明初的诗人贝琼和印顺法师,据传还是吴越檇李之战的古战场。下一步,双山村将把相关历史文化和名人乡贤资料汇编成书,深耕文化建设,让每位村民望得见山,看的见水,记得住乡愁。

  破解区域发展难题,推进未来乡村建设与经济发展相融合,突出引擎驱动力。依托省级未来乡村和景区村庄创建,围绕“一统三化九场景”和“五区带一路”总体规划,双山村精细谋划农旅融合发展。通过新建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基础设施来实现筑巢引凤,定向招引各类业态,形成产业化发展,同时链接各方资源,在引流、餐饮、娱乐项目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达到吸引人来后留住人,促使消费再升级。再配合科学合理的运营模式,实现景区村庄活力和造血能力的双向奔赴,形成良性、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农带旅、以旅促兴,打造四季皆景、四季可游的农旅融合特色景区。

  破解增收致富难题,推进产业建设与共同富裕相融合,突出组织引领力。双山村坚持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激活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带领村民蹚出一条增收致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分别投资700万元和800万元参与“市级飞地抱团项目”“海创共富园项目”,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10万元。投资100万元的武莲海种示范基地项目,在历经两年的培育后,逐步形成了一条包含荷花、鲜莲蓬、干莲子的荷花产业链,同时引入“武莲海养”,实现“荷虾共生”,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10万余元,助力企业增收100万余元。成功引入海宁北部全生物降解材料中心,项目投产后采用村集体+村民共富模式,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分红60万元左右,同时协议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四是利用腾退旧厂房引入灵芽菌业,主要种植草菇、赤松茸、羊肚菌等中高端食用菌,积极探索“党建+企业+农户”共富模式,引导企业先富带后富,通过优势资源倾斜、指导本地村民种植,进一步扩大企业产能,盘活村民闲置房屋,促进村民灵活增收。

责任编辑: 楼昕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