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山间的锣鼓声一响,庆元人就知道,造桥了。这样象征喜庆的声音,胡淼每年都能听上一两回。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位于浙西南地区,为打破地理阻隔,也为民众提供集会、社交、贸易、驿站的场所,庆元先民就地取材,架起座座廊桥,成为连接起小城经济的重要通道。庆元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廊桥之乡”。
廊桥,即桥面上有廊屋的桥梁,包括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梁廊桥等。其中,木拱廊桥最为稀有。它完全采用榫卯连接技术,形成纵横拼接对拱而成“八”字形结构,不用一钉一铆,却异常坚固。这种营造技艺不仅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品类,也是世界桥梁史上绝无仅有的。
然而,随着技术的飞速进步和交通方式的转变,廊桥逐渐丧失交通主干道的地位,有十五六年时间,庆元全县都未新建廊桥。是否还有民间工匠掌握这门技术,连政府都在迟疑。
转折出现在2006年。那一年,超强台风“桑美”来袭,一举摧毁了包括胡淼老家蜈蚣桥在内的庆元九座廊桥。胡淼挺身而出,带领成立了一个17人的重建小组自筹资金重建蜈蚣桥——传统技艺尚未失传!
好消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近些年,浙闽两地重建、新建、翻新廊桥的呼声日益高涨,县里逐步有意识地去寻找民间工匠,也倡导民间集资建造木拱桥,作为本土文化和技艺的延续。胡淼干脆成立了廊桥古建公司,固定下经验丰富的民间造桥师傅们,改进老旧的生产流程,并完整地继承了祭梁、踏桥、圆桥等传统造桥习俗,该生产基地也先后被列为市级非遗传承基地和省级生产性保护基地,千百年的乡情乡愁在这一刻得到了古今碰撞。
修复全国现存寿命最长、位于庆元县的古木拱廊桥——如龙桥,新建亚洲最长的、位于丽水市莲都区的木拱廊桥——九龙廊桥……胡淼及其团队陆续参与了庆元“国保”袅桥、半路亭桥,以及福建寿宁“国保”杨梅州桥、浙江省泰顺“国保”三条桥等多座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修建。
为了让这门手艺更好地传承下去,胡淼积极参与庆元组织的技艺传习活动,先后举办10余期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培训班,累计培训木拱桥实践者200余人次,培养了一批80后、90后传承人,并积极深入学校、社区等参与廊桥文化的相关活动,传播受众达5000余人次。他还拉来儿子胡俊峰加入工作室,利用其宁波大学土木工程毕业的专业知识,通过CAD等软件制作多个廊桥的设计图纸和模型,把存在老师傅们脑海里的技艺直观地描绘下来,记录下古老建筑技艺的同时,当好老师傅和出资方之间的“翻译员”,把技术理念和方案需求阐释得一清二楚。
从一名木匠师傅“修桥铺路”,到成立工作室担起廊桥技艺的文化共富使命,为了让更多人懂廊桥、爱廊桥,胡淼肩负起让非遗文化“可看、可听、可玩、可体验、可购买”的职责。比如,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杜艺龙跟随胡淼体验了用筷子搭建木桥的游戏,并通过海外媒体联合直播,向西班牙、菲律宾、新西兰等国人民展现了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和庆元当地人文历史,全球观看直播人数超过100万。又比如胡淼和工作室成员一起拓展木拱廊桥模型文创,20分钟即可快速拼装,庆元县以此推出了超过30款以廊桥为主题的创意产品,其中3款产品更是入选浙江省100件最具代表性的文创产品名单。
木拱桥图片(AI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