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聚焦>>基层 >> 正文
听新声 摸新情 解新题——江苏泰州高质量开展新就业群体调研工作的研究与思考
2025年08月25日 15:53:28 来源: 泰州市委两新工委 作者:

  随着新业态的蓬勃兴起,以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为代表的新就业群体规模日渐庞大。做好新就业群体调研工作是倾听民意、优化服务、提升治理的关键环节。如何让调研“沉下去”、问题“浮上来”、服务“做到位”?核心在于掌握科学方法,江苏省泰州市通过扎实开展“三进三问三提升”穿透式调研,做到“听新声、摸新情、解新题”,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服务对象”向“治理伙伴”转变。

  筑牢根基:练实调研基本功

  调研重在“精准把脉”,要摸准摸实情况,须练好三项内功。一是吃透政策明方向。系统梳理中央及地方关爱新就业群体政策,聚焦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群体服务管理重点,明确具体调研目标,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摸清家底选切口。联动市场监管、邮政等部门,精准掌握本地平台企业情况、从业者分布及特点。如:物流园区货车司机密集、商圈外卖骑手集中,为开展进站点、进企业、进阵地“三进”找准切入点。三是分类施策定方案。针对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强、作息不规律等特点,量身定制方案。如:外卖骑手访谈安排在下午2-4点低谷期;货车司机大多在路上,宜用线上问卷;座谈则提前设计多维度提纲,引导深度交流等。

  贴近对象:听准一线真诉求

  贴近新就业群体,需转换视角、用心沟通。一是精心准备赢信任。尊重其工作节奏,预约碎片化时间微访谈。亮明身份、阐明目的、承诺保密,拉近彼此距离。灵活运用微信群、线上问卷等便捷工具,在驿站、站点张贴二维码便于扫码填写问卷。对摸底发现的共性问题,预告问题解决时间,提升参与度。二是善问深挖真需求。紧扣问需、问计、问难“三问”要求,多用开放式提问,如:将“满意吗?”优化为“最需什么服务?为什么?”。耐心倾听具体内容,不预设立场。如:某外卖站长直言:“小哥最缺一张床位”,精准点出核心诉求。三是洞察细节找痛点。痛点常藏于细节。如:骑手车绑充电宝,揭示手机续航刚需;扫码无法进入的驿站,折射出日常管理缺失。只有通过沉下身子跟人跟车、送单送货“沉浸式”体验其工作生活,随手记录真实场景,才能为深度分析提供鲜活佐证。

  转化成果:力促调研“结硕果”

  调研的生命力在于解决问题,须防“调而不研、研而无果”。一是分级办理有回声。对需求进行科学分类分级,如:驿站增设饮水机等“立即类”快办;治理火车站黄牛等“中期类”纳入计划;单证接单等“建议类”向上反映。依托公众号、微信群等及时公开进展,形成“收集——处理——反馈”闭环,增强群体信任度。二是需求导向优服务。高频需求及时响应,如:泰兴吾悦商圈推出“10元管饱套餐”解决“吃饭难”问题。专业需求结对帮扶,如:海陵区组织律师团提供维权咨询与法援。三是机制保障固成效。建立需求清单动态更新机制。推行“双向评价”机制,邀请新就业群体为社区、部门服务情况进行评价。选聘外卖骑手、快递员作为“城市观察员”,常态化收集意见,畅通信息渠道,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助力实现提升工作便利度、精准度、满意度“三提升”目标。

  做好新就业群体调研,本质上是以心换心的群众工作。只有先当“学生”倾听诉求,再当“服务员”解决问题,最后当“管家”建立机制,方能实现与新就业群体的“双向奔赴”,使其从“服务对象”真正转变为共建共享的“治理伙伴”,共绘美好生活新图景。 

(城市街景 AI图片)


责任编辑: 楼昕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