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以来,浙江省丽水市委组织部全面开展“我在浙丽有个村”乡村振兴共富合伙人招募计划,汇聚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合力,引回各类人才助力乡村发展。截至目前,累计推介村庄315个、招募合伙人530名,落地项目431个、资金10.1亿元,推动143个村实现社会投资“从无到有”。
聚焦“吸引人”,因村制宜联合招募。逐村摸清家底。逐村梳理建立“共富资源库”,因地制宜整合周边村资源,加强统筹规划、逐村形成合作构想。如云和县安溪畲族乡建立“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双轨机制,定向招募乡村运营团队,通过发展雪梨、箬叶、黄精及儿童研学等产业,助力村集体年增收30余万元。四级联动精选。构建村级自主报名、乡级评估筛选、县级推荐审核、市级统筹确定的过筛机制,比选确定60个市级和255个县级招募村,同时将相对薄弱村进行“合并打包”。如龙泉市西街街道周村村和白云岩村组团招募合伙人周赟投资1260万元建设云水亲子庄园项目,每年吸引游客10余万人次,带动两村增收15万余元。集中宣传推介。注重从“乡愁”维度讲好乡村“故事”,每年统一发布丽水市乡村振兴共富合伙人全球招募令,贯通省市县资源打造“线上+线下”宣传架构,择优选聘100名“三乡人”推介官,发挥以才引才作用。自2023年活动发布以来,累计吸引全球300多万人次关注,吸引530位意向合伙人报名参与。
聚焦“用好人”,多元合作共富共治。擦亮“土特产富”品牌助力集体增收。依托乡镇强村公司统一流转乡村闲置资源,推动合伙人沿着缙云岩宕、青田稻鱼、遂昌长粽等乡村产业布局和落地农文旅项目,发挥延链补链强链作用。如遂昌县龙洋乡九龙口村以长粽产业为纽带招募合伙人周跃华,打造多业态融合IP,直接带动村集体增收2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餐饮、农产品销售等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余万元。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助力群众致富。全面构建“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村企民”利益联结模式,鼓励合伙人领建“共富工坊”、担任强村公司经理人等,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如莲都区仙渡乡与共富合伙人黄金武领建甘薯“共富工坊”,推进全乡甘薯种植面积突破2000亩,带动百余名农户年人均增收1万余元。健全协同共治机制助力乡村善治。健全完善“乡镇联村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三乡人”的协同共治机制,累计协助乡村党组织解决矛盾纠纷1000余起,为村庄发展出谋划策734条,相关做法获省委副书记王成调研肯定。如松阳县设立“三乡人”共富共治委员会,推选合伙人代表参与乡镇每季度民生议事堂、列席所在村“两委”会议相关议题等,破解治理难题211件,解决村民诉求129个。
聚焦“留住人”,精准赋能强化保障。加强组织赋能。创新构建产业带头人、强村公司负责人、村社骨干“三位一体”贯通培养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加强政治吸纳。累计将116名合伙人列入“三位一体”贯通培养计划,吸纳58名成为村“两委”后备力量。如景宁县已吸纳85后合伙人徐克松担任东塘村党支部副书记、村监会主任,并作为本次换届“一肩挑”人选和下步省市“兴村治社”名师重点培育对象。优化政策供给。集成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团委等条线政策资源,精准提供帮办代办、法律咨询、技术保障等服务,打通“青创贷”“新农贷”“绿谷技能共富贷”等金融产品支持渠道,并连续2年开展“我在浙丽过大年”行动。如缙云县持续推出“我在缙云迎杏花”“我在缙云有片田”“我在缙云有间房”等系列活动,线上阅读量超百万,引进合伙人68人,累计签约落地项目44个,涉及资金1.5亿元。打造孵化平台。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数字游民创客空间、“农创客”实践基地等阵地资源,试点建设“三乡人”创业驿站5个。如青田县开展“青年驻村计划”青创客招募活动,组织25支青年团队到村开展为期1个月的驻村实践。
青年农创客(AI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