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2020年,是我们见证历史、创造历史的一年。这一年,国际形势波诡云谲,改革开放任务艰巨,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中国号”航船经受了从未有过的惊涛骇浪。在今年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这一年,我们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在这一答卷上,记载着党的荣光、人民的骄傲,也记下了民营企业的卓越贡献。
新年伊始,我们遭遇了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身影。从雷神山、火神山到方舱医院,从武汉前线到各地抗疫一线,从打不垮的运输通道到不怕牺牲的数百万快递小哥,从冒险投入生产医疗紧缺物资到主动为滞销农产品打通销路,从捐款捐物到建立防疫物资对接机制,民营企业始终冲在前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1万家民营企业,捐款172亿元,捐物价值119亿元。33位民营经济人士、21家民营企业和2家商会组织受到全国表彰,507家抗疫先进商会组织、1000家抗疫先进民营企业受到全国工商联表扬。沧海横流,显出民企本色!关键时刻,显示出民营企业的活力、灵性、韧劲,显示出民营企业家的情怀、格局和担当,再一次证明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值得信赖和依靠的“自己人”。
有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有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抗疫,我们很快就取得了全国抗疫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有序恢复,经济增长逐季上升,全年经济总量破百万亿已成定局。在首季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的基础上,今年二季度绝地反弹由负转正,全年增长有望突破2%,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09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至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4.3%;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1.8%。11月,制造业PMI52.1%,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6.4%,均创年内新高。市场预期向好,民企信心满满。1至11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2%,年内增速首次转正。前三季度,新设市场主体1845万户,同比增长3.3%。到11月末,日均新设市场主体数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在中国经济社会迅速恢复发展的军功章上,深深镌刻着民营企业的功劳。
为践行进入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我们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尽管疫情暂时打乱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但脱贫攻坚依然取得了全面胜利。经过8年持续努力,我国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和12.8万个贫困村全部摘掉了贫困帽,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为全球减贫事业高高树起中国标杆。在脱贫攻坚战中,民营企业一马当先,踊跃投身“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到今年11月底,全国共有12.3万家民企精准帮扶了13.72万个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7.28万个,带动和惠及1779.0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文化扶贫等多种模式竞相发力,到今年6月底,累计产业投入915.92亿元,公益投入152.16亿元,安置就业79.9万人,技能培训116.33万人,为精准扶贫贡献了民企力量和民企智慧,充分展现了民营企业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先富帮后富的良好形象,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
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经济科技实力,是我们很快取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重要基础,而这样的基础,来自党的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有了改革开放,我们看到了差距,找到了目标,用40多年的埋头苦干,把一个经济接近崩溃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地迅速提高,我们才从百年屈辱中找回了失落已久的自信心,迸发出空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现在,我们已经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改革不能止步,开放还要深入。只有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我们才有能力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多难兴邦、民族复兴。
历史和现实昭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经历了百年风雨的中国共产党,千锤百炼,坚如磐石。危难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才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紧要关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才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只要我们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地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磅礴的中国力量就一定能够排山倒海、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