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泰普森休闲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全国户外休闲用品生产的领军企业。近年来,公司始终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公司经营发展的全过程,围绕公司转型升级、中心项目、和谐关系等工作,进一步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形成既有时代责任感,又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有力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企业文化的推动作用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社会反响。2008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公司考察汶川地震救灾帐篷生产情况。同年6月,公司党组织被浙江省委授予“支援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工会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董事长杨宝庆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称号。2011年,公司党委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双强百佳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一、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党组织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引领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公司党委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确立了以文化建设为引领,把党建工作中积淀的先进经验、有效方法推广到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加强对推行企业文化工作的思想指导,促进企业文化更加形象化、具体化,确保企业文化建设更具操作性。一是以“文化育人、文化兴业”为宗旨,确立五年文化发展规划。将文化建设作为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五年文化发展规划,每年排出工作计划,细化任务分解,层层落实到人。专门成立文化建设领导机构,按照文化建设规划要求,通过召开文化建设专题会议、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认真总结提炼企业精神、服务宗旨、经营方针等,形成泰普森特色的公司文化体系。二是以“四个健全”为重点,完善文化建设工作机制。以文化为指导完善企业文化制度,将企业文化以制度形式确立下来,形成优秀的管理文化。健全科学决策机制,进一步规范决策程序,凡是涉及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都做到集体研究、体现民意、集中民智。健全绩效考评管理制度,把文化建设成效纳入各部门个人绩效考评体系,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出台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文化建设激励制度,采取文化建设“金点子”评选、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结果奖励等手段,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长效化。健全企业行为规范,包括企业伦理道德、领导行为规范、员工行为规范、服务态度规范以及礼仪规范等内容。三是以“四室一栏一刊”为载体,打造文化学习教育平台。秉着“天道酬勤、以人为本、以身作则”的企业文化理念,以“文化四室、一宣传栏、一刊物”为载体,搭建企业文化的学习与教育平台,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先后投入140万元布置了1000多平方米的党群楼,设立专门的“员工谈心室”、“员工读书室”、“荣誉陈列室”、“党建文化室”,开辟党建文化宣传栏,印发内刊《泰普森报》。通过设立微博、网上议事厅,举办员工读书会,定期组织员工开展交流,引导员工深刻理解企业文化内涵,提高员工对企业价值理念的认同度。
二、注重做好结合,树立企业文化特色品牌。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增强企业凝聚力,树立企业文化品牌。一是“项目领办”增效益。设立党员创新示范岗,以党员所在的班组车间为岗位,引导党员围绕技术革新、产品设计等岗位目标,提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绩效创新等工作项目,每名党员领办1—2项目,并进行公开承诺,强化“我的工作我负责”的责任意识和“我的岗位我承诺”的带头意识。活动开展以来,公司党员共领办153个项目,项目完成率达到95%,已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200多万元。二是主题教育添活力。每年开展近20余项活动,极大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得到员工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进一步激发员工创业的激情,增强企业凝聚力。结合建党90周年,组织党员、先进员工近100人前往井冈山红色革命根据参观学习;开展唱红歌比赛活动、夏季员工篮球联谊比赛、大型中秋汇演等系列活动;开展“先进党员工作者”、“先进员工”、“三八岗红旗手”等评选活动,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作贡献,当表率”的良好文化氛围。三是党员议事会谋发展。公司党委设立党员议事会,每月组织党员集中议事,积极引导党员为企业发展决策和生产经营献计献策。发挥基层党员密切联系员工的优势,建立意见收集点,在生产经营一线征集新理念、新技能、新方法,并以党员议事会名义及时反馈公司管理层作为决策参考。2009年以来,征集物流管理、网络节能等发展意见建议193条,被公司采纳68条,为企业增加效益近1200万元。
三、主动奉献社会,全力塑造企业社会形象。始终坚持“有作为才有地位”,积极在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奉献社会中发挥主导作用,实现企业主、党员、员工和社会“四满意”,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是实施“三帮五访”制,发挥企业文化“塑造者”作用。建立员工有病必访、消极怠工必访、工伤必访、纠纷必访、婚丧必访的“五必访”制度,开展技术好的党员帮扶技术差的员工、思想觉悟高的党员帮扶思想觉悟差的员工、家庭收入好的党员帮扶家庭收入差的员工“三帮扶”活动。专门设立“1+1”爱心基金150万元,用于帮扶困难员工,进一步解决员工后顾之忧,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开展结对帮扶,发挥奉献社会“领航员”作用。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成立义工服务团队,充分发挥员工特长,提供多种形式的义工服务。企业员工结对县老年福利院,为老人打扫卫生送演出;党员结对孤儿,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赈灾中,共结对5名孤儿,为他们提供学习、生活方面的资助;每年慈善捐物捐款10万余元,树立起“敢于担当责任,真情回报社会”的良好形象。三是开展志愿服务,发挥回报社会“义务员”作用。组织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分为专业服务组、应急服务组、综合服务组3个小组,广泛开展电脑维修、设备诊断维修、厂区保洁等志愿服务达298人次。开展“企业贡献奖”评选,自2007年以来,共评出党工青妇各条战线先进个人1000多名,每年都有5-6名最高“企业杰出贡献奖”得主,每人奖励15万元,有效凝聚人心、提升战斗力,丰富拓展企业文化内涵。四是开展党群共建,发挥群团组织“凝聚力”作用。坚持“党带群团、一体共建”原则,建立党群目标同向、措施同订、资源同享、考核同抓的“四同”机制,增强回馈社会、奉献爱心的合力。健全群团工作组织,先后成立企业团支部和妇女组织,建立和完善党群共建制度、职工维权制度等工会工作制度。通过开展“党员创新示范岗”创建、“活力和谐企业”建设,“三赛三比一满意”等活动,最大限度地扩大党内活动的社会影响力,营造人人学习先进、人人争当先进、人人赶超先进的良好风尚,增强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