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安徽 >> 正文
【安徽】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与发展全局同频共振
2021年11月18日 10:33:02 来源: 《党建研究》2021年第7期 作者: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形成新格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宣城市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是安徽省唯一与苏浙接壤的地级市,全市民营经济占比居全省首位,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中招商引资企业占比超过85%,其中来自沪苏浙地区的投资总量占到招商引资总量80%以上,成为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第一站”。近年来,宣城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抢抓历史机遇、彰显担当作为,在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与发展全局同频共振上精准发力、持续用力,为推动宣城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动能。


  一、在着力提升“两个覆盖”质量上下功夫

  深入实施“五基五力”“三抓三提”党建行动计划,巩固拓展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不断提升非公有制企业“两个覆盖”质量。

  “以组织链接产业”,把党建植入高质量发展的“活经络”。聚焦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围绕汽车零部件、文房四宝等十大特色产业,推行产业链“链长制”、产业集群“群长制”,培育一批“链长”“群主”企业,组建党建联盟或联合党委,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上,构建党建引领、产业链接、互促共赢的链上党建工作体系,促进链上非公有制企业组织融合、资源聚合、发展联合。积极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分类管理,以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活动、基本保障为重点评价内容,制定具体分类细则标准,将全市1947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分为示范型、标准型、基础型3种类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集中行业优势和力量,通过建立“组织链”带动产业链,切实将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触角延伸到产业链每个环节,有效整合孤立分散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走向联动链接,使党建工作在产业链上“领跑”,成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龙头、推动经济建设的加速器。

  “以组织对接园区”,把党建嵌入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紧紧抓住园区这个非公党建大头,建立市委非公工委成员单位直接联系9个省级以上开发园区非公党建工作制度,完善“开发区党工委—非公企业综合党委—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三级组织架构,加大在园区网格、企业孵化器、商务楼宇、商圈市场、众创空间等建立区域性党组织力度,依托主导产业建立党建工作联盟,建成宣城科技园、智谷产业园、宛陵科创城等一批区域性党组织,引领带动行业和区域党建工作。推深做实“群团扎根、党建提升”行动,推进“组建群团组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工作,重点抓好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内所有非公有制企业和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至少建立一个群团组织,渐次推进党的工作覆盖,以党建高地引领发展高地。

  “以组织承接服务”,把党建融入特色发展的“功能区”。抢抓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特别是“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建设契机,大力探索党建功能区服务经济功能区的有效机制,构建“县(市、区)委、非公工委、功能区、乡镇(街道、园区)”四级领导体系,按照资源禀赋、产业分布、经营模式等,合理布局非公党建功能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打造矩阵式服务,开展党建工作指导员“问题帮办、助企发展”主题活动,以党建工作指导站(组)为单位,集中组织796名党建工作指导员深入4892家联系指导企业开展实地调研,走访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3198名、党群工作负责人2867名、一线党员职工9993人,收集非公有制企业生产经营、党群组织建设和党员职工问题需求947个,以县为单位,制定问题清单、对策清单和责任清单,有效提升党建工作服务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实现党建引领合作区建设真正做优做大做强。

  二、在培优育强“三支队伍”上下功夫

  突出抓好企业出资人、党组织书记和党员三支队伍建设,强化管理服务,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实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与经济发展的双促共赢。

  着眼“红色引领”,抓好出资人队伍建设。强化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政治引导,每年联合工商联等部门举办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新生代经营管理人员示范培训班,紧扣政治传承和创新创业创造,引导出资人把准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寻求共同价值基础,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打造成为推动发展的红色引擎。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参观红色景点、聆听红色史诗、学习红色精神,进一步增强出资人跟党走的信念。强化政治激励,严格落实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政治安排、评先评优征求同级党委非公工委意见制度,2020年以来对全市170名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开展综合评价工作。及时推荐表现突出的出资人作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人选,享受有关荣誉,形成良好导向。

  选优“红领先锋”,抓好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扎实推进“红领CEO”认证,开展“红领先锋·好书记”争创行动,通过内部选举、组织选派、公开选拔、外部选聘等方式,把党性观念强、懂经营、会管理的党员,特别是管理层党员骨干,选拔到党组织书记岗位,以领头雁作用带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整体提升。强化教育培训,采取市级示范培训、县级重点培训、乡镇(街道、园区)全面轮训的方式提高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2020年以来举办各类培训班18期,培训835人次。实施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制度,每年由党组织书记向党员、职工和上级党组织述职,接受党员、职工评议和上级党组织考评,结合党组织评分定级等情况,对党组织书记进行考核评定,并与评优表彰挂钩,切实调动积极性。

  激活“红色细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双培三帮带”活动,通过“找出一批、发展一批、输入一批”专项行动,壮大党员队伍。坚持发展党员指标向非公有制企业倾斜,加大在生产一线职工、专业技术骨干以及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出资人中发展党员力度,重点做好已纳入平台管理、无党员或党员人数较少的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工作,拓宽把优秀职工推荐到党内的渠道,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健全非公有制企业群团组织“选优、育优、推优、择优”四项机制,制定工作流程图,开展群团组织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分子工作。开展“群团扎根、党建提升”行动,全市非公有制企业群团组织在劳动模范、江淮工匠、宣城好人、优秀共青团员、三八红旗手等先进人物中推荐优秀人员,列入重点联系对象,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严格落实党员“红黄榜”管理和告诫制,按照“日常登记、半年公示、年终考评”的模式进行全程纪实管理,真正做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三、在充分发挥“两个作用”上下功夫

  坚持党建与生产经营“双轮驱动”,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更好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点燃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不断强化组织功能,推动党建与发展深度融合。推动党组织领导班子和行政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保障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和行政管理。以“三有两评”为抓手,1万余名党员紧扣岗位争先、促进发展、服务社会、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作出服务承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科学划分车间党小组,将党建工作与班组管理结合,由党小组组长担任网格长,车间党员、生产技术骨干担任网格员,将教育管理、安全生产等工作压实到每个网格,形成“组长领着干、党员带头干、员工一起干”的干事创业氛围。建立优秀党务工作者“红色导师”制度,开展“1+N”传帮带,每名“红色导师”至少帮带区域内2名以上年轻党务工作者。

  积极探索有效载体,推动党员争当先锋模范。广泛开展“金点子助企”活动,紧扣企业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市场开发、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等,党组织牵头开展聚焦补短板、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把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及成本管控等纳入计划,献计献策抓管理,促进效益提升,征求企业党员职工群众“金点子”2万余条,采纳1430余条。设立“党员攻坚队”“党员技术攻关组”“党员工匠(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组建科技创新先锋团队,引导和支持党员在开拓市场、革新技术、提高效益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化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创建,扎实开展以“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为主要内容的“三亮”活动,引导和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做精心营销的明星、精益生产的标兵、精细管理的骨干、精品研发的先锋。

  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推动党建作用辐射拓展。积极探索党群共建联建体制机制,实施“五联五促”行动,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推进群建助党建五条路径转化,持续创新实践载体,实现党群组织有效结合、深度融合。深入开展“聚力赋能”行动,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依托“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等平台,加强对职工群众的思想教育,常态化开展“职工阅读分享会”“青年大学习”“巾帼学习主题讲座”等活动1.2万余场次,组织职工、青年、妇女等近10万人次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组织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技能比武、科技创新等活动1800余场次,鼓励职工群众立足岗位创新创业创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活力。

  (作者为中共安徽省宣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朱立军)


责任编辑: 付文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