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加强和改善社区综合治理是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和发力点。城市基层党的作用,基础在小区,节点在物业。
官渡区曙光小区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是典型的老旧居民小区,旧物管于2013年退出后,基本处于无管理状态,小区环境脏乱差,秩序混乱。旧物管退出后,由各小区热心居民自己建立了“自管小组”,但“自管小组”靠热心开展工作组织松散,管理经验和设施设备均不足,难以形成管理长效机制。官渡区金马街道党工委聚焦老旧小区物业服务的难点、痛点,围绕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以共建物业为总抓手,在曙光社区“U循坏”区域开展社区“红色物业”党建试点,引入第三方物业管理公司,并成立中惠物业公司党支部,寻求基层党建与物业管理的有效结合点,推动党建工作向物业延伸,突出党建引领,有效改善物业服务水平,增强社区居民幸福感,形成共治、共享的区域大党建新格局。
一、红色引领,上下联动,筑牢组织体系
通过强化组织保障,畅通联动渠道,确保“红色物业”,在党组织引领下,成为居民区传递党的声音、收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的前沿阵地。一是构建红色体系。“红色物业”坚持区域化党建统领、大联动治理,立足管理服务,构建起由区委组织部牵头,街道党工委统管,区住建局党委、区物业管理协会党支部联系指导,社区党组织直管,物业公司党支部、业主代表、院坝(楼栋)网格员联动的多级联动、合力推进“红色物业”工作体系。二是打造红色队伍。按照支部规范化建设要求,成立中惠物业公司党支部,搭建起公司党员和居民区党员的活动阵地,把物业打造成党的工作队,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既发挥物业服务功能,又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在“U循环”试点区域,依托热心小区建设管理的党员居民志愿者,成立“红色”业主代表小组,负责物业公司日常服务监督,收集群众的物业服务意见建议,配合顺利推进“红色物业”工作。同时以“U循环”各个院坝为节点,设立10个“四员红色网格”,网格内设有协调员、监督员、安全员、保洁员,优先由社区、住户、公共单位、物业公司中的党员担任,通过发挥网格员积极作用,在“家长里短”中解决居民实际困难。三是形成红色机制。积极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将物业服务管理纳入组织管理之中。物业公司党支部书记既是公司高管,又担任社区居委会兼职委员,让其在小区服务管理中拥有话语权;另一方面,由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兼任物业公司党支部第一书记、物业公司质量总监和红色业主代表小组组长,参与物业服务质量跟踪指导。通过设立红色议事会,多方联席会,定期公示、走访入户等制度,畅通沟通渠道,让居民的意见能及时地传递给物业公司,也让居民能看到,体会到物业公司的服务,确保“红色物业”在曙光小区扎根、生长,结出累累硕果。四是筑牢红色阵地。通过“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对红色物业项目进行扶持。对新建的“红色物业”企业党组织,严格落实“两新”组织“15311”党建工作经费政策,保证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正常有效运转。打造“爱心食堂”为辖区老人、低保、残疾群众提供暖心餐,让他们安享晚年、衣食无忧,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孝善美德。设置红色图书阅览室、红色议事厅、红色活动室、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调处室等,为小区居民定期开展集中学习、讨论交流、民情分析、矛盾调解等活动提供场所,为“红色物业”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支撑。
二、红色服务,进院入户,探索“1234”新模式
依托党建引领,通过“一承诺两评议三满意四联动”的服务机制,助推物业企业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融入居民小区院坝楼道住户,让群众获得从“安居”到“宜居”的真切体验。一是探索“红色物业”承诺制,“一诺”千金服务居民。曙光社区党组织以“企业信用与居民信任”为突破,采取问卷调查和会议形式,广泛征求居民群众对物业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指导物业公司广泛听取和收集民意,提出服务承诺。目前,共收集意见建议56条,经梳理汇总,形成16项服务清单,并达到100%完成服务承诺。为确保物业企业承诺兑现,物业公司投入40万元,用于小区基础设施改造,服务提升,作为服务承诺保障,并写进服务合同。目前,已经为小区重新修建电动车停放棚、全面修复绿化、规范停车、安装摄像监控,设立爱心食堂、爱心超市等。二是建立“两评议”考核机制,完善“红色物业”评价体系。对物业公司的承诺服务,年终由社区党总支牵头开展“组织评”“群众评”。“组织评”指由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红色业主代表小组、群团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等对物业公司履职尽责情况、居民群众满意度等作出客观公正评价;“群众评”指楼栋长、居民代表、业主代表对物业服务承诺履职情况进行综合民主评议,居民群众的认同感、获得感和受益面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三是大力开展“三满意”活动,争当“红色物业”急先锋。社区党组织积极引导物业企业开展“三满意”评选活动,定期组织开展由社区、物业企业、红色代表小组参加的评选活动,评选群众满意实事,满意员工,建设群众满意企业。通过做群众满意实事,做群众满意员工,做群众满意企业,争当“红色物业”先锋。激活“红色细胞”在各类主题活动中的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党员带动物业员工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彰显“红”的特色,体现“治”的水平。四是整合资源“四联动”,推进“红色物业”上新台阶。以社区“大党委”为龙头,整合各类资源,建立起“文化联动”“治理联动”“网格联动”“党务联动”机制,把社区物业企业打造成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平台,解决居民群众最怨、最急、最盼的问题。社区党组织带领物业公司,把邻里文化与企业文化高度融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三、红色网联,拓展提升,驱动发展良性循环
“红色物业”在突出企业社会价值,坚持公益属性的同时,也需要通过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来驱动企业的良性发展,从而更好的发挥作用,为此“红色物业”依托“官渡智慧党建云”和 “物联网”双网平台,拓展提升服务效能,增强党组织服务功能和企业自身造血功能。一是运用“官渡智慧党建云”平台“找书记”功能,依靠技术手段线上线下共同“破题”。让居民微信注册“网格志愿者”,通过“随手拍”等方式将小区居民群众反映的各类物业管理、邻里纠纷、市容环境等问题及诉求及时“一键上传”处理,社区党总支书记迅速对诉求核实,采取“社区书记一声哨,部门单位齐报到”的方式,联动物业、城管、社会事务、派出所、市场监管等单位(部门)办结的方式,快速解决居民诉求,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打通服务居民网络高速公路。二是运用“志愿参与+积分”机制激发居民群众参与红色物业的热度,社区、物业公司党组织结合小区实际,“线上线下”定期发布主题活动,征集居民志愿者参与组织策划,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根据对活动的贡献值、参与值,居民将获得相应积分,进而兑换物管费减免、商品等“积分福利”。三是运用“乐势购”等物联网服务平台,物业企业公司在提供承诺的服务以外,在曙光社区辖区内,通过整合物业企业公司人员、场地、产品优势,借助“物联网”资源,让居民可以低于市场价格购买到大米、食用油、家电维修、管道疏通、家庭保洁、家庭看护等个性上门服务,让居民得到实惠,又实现物业企业自身造血。
曙光社区“红色物业”的打造,打通了进门入户、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米”,让住宅小区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凝人心、业主代表有热心、物业公司显专心的融合共信、责任共联的共同体,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了从“居有其屋”到“居优其屋”的转变。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分类推进覆盖,提升红色物业工作外延。结合街道各社区居民小区的实际情况,继续将“红色物业”向外延伸扩展,创新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模式,积极尝试在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单位型管理的小区和回迁安置的小区等推进“红色物业”,逐步推动党组织引领下的“红色物业”管理正常推进。通过改造传统物业服务企业、引进优质民营企业投资运营、支持公益性社会组织等途径,为市场失灵、自治失效、物业管理失位或管理不善的老旧小区提供物业服务。
(二)发挥大党委“资源共享”优势,凝聚为民服务合力。以“红色物业”为纽带,充分整合区域范围内的公共单位、企业、场地、人员等资源,推动“大党委”资源的集约利用和良性互动,促进物业服务标准化、多样化,营造更加优美、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实现“红色物业”全覆盖。
(三)建立长效机制,推进老旧小区“红色物业”管理常态化。进一步建立完善“红色物业”管理长效机制,确实破解老旧小区改造、管理的难题。科学优化管理服务,推动从具体实务向资源组织、调度和监督过渡,实现服务和收益优化组合,不断促进社区党组织、物业企业党组织、红色业主代表小组党建工作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同时带动小区党员共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把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到居民小区物业管理的“真空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