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观点>>出资人说 >> 正文
发展要有大格局
2018年08月02日 16:59:06 来源: 作者:


  左宗申

  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第四届、第五届人大代表,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曾荣获“全国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奖”“中国制造业十大领袖”“中国光彩事业奖章”“重庆市企业改革突出贡献企业家”“重庆市劳动模范”“重庆直辖十年建设功臣”等多项荣誉。


  Q:本刊记者  沈钧  朱琼瑜    A:左宗申


  Q: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宗申集团作为一家老牌制造业企业,见证着中国制造这40年的转型与发展。近年来,宗申集团也在迅速从一家制造型企业向战略性投资控股型企业转型,并形成了“产业为本、金融为器、网络为基”的三位一体发展布局。您认为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的意义何在?宗申集团在进行发展布局时又是如何考虑的?

   A: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2年,可以说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发展壮大起来的一家非公企业。30多年来,宗申集团跟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一同成长,跟随着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一起前进,我清晰地意识到,中国工业化进程尚未走完,我们可以做的事还有很多,要走的路也还很远。实体经济在国家经济结构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实体经济在国家经济运行中又往往处于较为艰难的状态,所以我们常说要调整经济结构,要实现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正是为了推动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展开一幅新的画卷。

  尽管,国家提出制造业转型升级已经很多年了,但是不少企业对此仍然感到困惑,尤其对民营企业而言,找不到一条清晰的转型升级之路,这确实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所以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几年前,宗申集团着手打造一个全新的商业范式,形成了“产业为本、金融为器、网络为基”的“产、融、网”三位一体、高度融合的发展布局,这是符合国家工业现状和现代市场需求的,有人说这是跨界,但是我认为,这是一种新业态,实质上宗申始终立足于制造业,并充分运用了平台思维、跨界思维和共享思维。对比纯粹以产品为主导的制造型企业来说,三位一体的格局和模式下,我们找到了现阶段发展的痛点,并创造更多创新提升的空间。

  尤其是互联网的融合,拓宽了制造企业的生存边界,目前宗申正在着力打造车云金服(汽摩交易所),智慧供应链服务平台、物必达智联共享即时配送平台、忽米科技工业互联网创新平台,三大互联网平台布局。通过“产业场景化”与“产业智能化”等互联网新范式推动产业升级。其中,忽米网面向全球开放,全世界的需求端和资源端都可以上线注册,我们为注册企业提供研发、生产和销售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过去企业的产品研发往往是封闭式的,只服务于企业自身,但是宗申想要打开这扇门,整合资源,服务社会,通过综合型服务平台,既拓展了集团自身的业务,也为其他制造型企业解决技术、渠道、供应链等多方面的问题,帮助他们去打造完整的企业生态链。

   Q:2015年3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3次强调“军民融合”,随后,“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据了解,宗申产业集团目前也汇入了“民企参军”的队伍,对此您是如何考虑的?

   A:一直以来,民营制造型企业生产的许多核心产品和掌握的研发技术都是军方所需要的。但是过去囿于诸多限制因素,“民企参军”的准入门槛太高,而军方封闭式运行国防科技研究,优化武器装备规模结构,发展新型武器装备,又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同时,对于世界最前沿军事科技的掌握,国有企业往往受限较多,前沿科技的学习、掌握和升级恰恰是民营企业的优势。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正式提出后,包括宗申集团在内的许多有条件“参军”的民营制造企业都跃跃欲试,军民融合也将是当前和未来集团的业务主线之一。我认为,“民企参军”是一件光荣的事,为国家做贡献,民营企业义不容辞,因此宗申集团要努力成为“军转民”“民参军”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产业、技术、人才的溢出优势,当好军民融合的积极推动者。例如,宗申集团一直在发动机制造方面有着突出的技术优势,而军方的装备对于各类发动机制造的需求量很大,我们希望以企业现有的资源和科技力量去填补国家军备制造细分领域的一些空白。

  另一方面,军用产品的生产标准比普通产品要高得多,产品质量必须通过国家各项严格认证。通过“参军”,我们找到了新的契机,有效推动企业提升当前的生产标准和产品质量,同时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实现未来公司的所有产品都以同样的高标准面向市场。新的领域带来新的机遇,加入“军民融合”的业务板块,也让企业的垂直产业链得以延伸。事实上,军用产品是一个小众市场,我们面向的始终是民用市场,所以集团“以民为主”的格局并不会改变,而是在此基础上,通过融入新的业务板块,对企业整体发展布局进行有益的补充和提升。

   Q:宗申集团党委一直强调“要把党建当成产品来管”,您是如何理解这一理念的?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宗申集团党建“生产”了哪些有效推动企业发展的“好产品”?

   A:宗申集团早在1999年就建立了党委,我从建立党组织之初,就秉持着一种观念:任何一个组织、团队、企业,都一定要有信仰,而对信仰贯彻始终、坚守初心的共产党员正是企业最需要的力量,同时有了党组织管理,员工就不会像散兵游勇,企业就不再是一盘散沙。既然企业要抓党建工作,那么就要认真地抓、切实地抓。作为出资人,我对企业的党建工作有很高的期待,也希望党组织对自身的工作有所要求。

  好的产品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出色的党建工作也能够推动企业发展,我认为,党建要真正成为一个“好产品”,就是要有实效、有价值,就是要让企业的管理在党建引领下实现全面完善和提升。如何“把党建当成产品来管”,我想,一方面,企业党组织要始终保证组织健全、工作全面贯通,集团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当前,在全国各地陆续建立分公司,党组织要及时将分公司的党员纳入管理,这是企业抓党建工作的基础;另一方面,党组织在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人才方面,应该承担起责任,从优秀党员中选拔和输送业务骨干和管理人才,是党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宗申集团党委在抓党建工作时,也确实有一些创新“产品”,切实推动着企业的发展。比如,党委推行的“金点子工程”,建立党员提案制,激励党员提出关乎企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智力支持。在宗申党建“十二五”战略规划期间,宗申党员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共提出精益改善提案2620条,年均实现600条以上,价值评估达千万,真正实现了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冲锋在前和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Q:2017年集团党委成为全国第一家率先通过ISO9001:2015版党建质量体系认证的民营企业党组织。您认为,集团党委走一条党建标准化之路,意义何在?企业党组织又该如何走好标准化之路?

   A:我始终坚持一个观点,企业的党建工作做得好不好,不应该由自己来定义,而是应该由上级党组织进行评价,也需要通过第三方的专业认证。很多年前,我在一次列席集团党委会议时说:“我们宗申是一个发展了30多年的非公企业,质量管理、健康认证、产品认证已通过国际标准检测,同样,党建工作也应该形成一套工作标准。”所以,宗申集团党委从那时开始着手探索党建工作的标准化建设。

  2012年9月,宗申集团党委ISO9001:2008版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成功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权威认证,成为全国第三家、重庆市首家通过国家权威机构认证的非公企业党组织;2017年10月,成为全国首家通过ISO9001:2015版党建质量体系认证的民营企业党组织,这也证明了宗申集团的党建工作还是全面过关、水平过硬的。

  有专业认证当然是件好事,但是重点在于企业抓党建工作要遵循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要遵循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规律——组织健全、有章可循、可持续发展,尤其是企业在抓党建工作时要有全面、合理的规划,集团党委不仅要对每年的具体工作有规划,也要对未来党建工作的方向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设置年度目标和长远目标,并明确如何分步完成,要明确党组织具体需要做哪些事、需要企业给予多少人力和物质上的支持,对每个党员和每个党支部都要有明确的考核要求和考核细则。如此推进党组织管理才是有迹可循、合乎标准的,也就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党建工作运行体系,也只有实行标准化才能保证党建工作在引领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偏航。


他们说

  宗申集团党委办公室主任刘功辉:左董始终保持做实业的初心和“工匠精神”,成就了今日宗申集团跨越式发展。他非常重视和支持集团党建工作的开展,不遗余力地为宗申党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并积极鼓励集团党委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党建工作新模式,是真正的优秀“党建之友”。他也非常关心关注员工的成长与生活,每年投入大额资金用于员工住房改善、困难帮扶,为员工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对促进员工归属感产生积极影响。

  宗申集团人力资源总监陆箐:“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左董常常引用这句名言来强调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他认为,企业文化工作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要讲政治、讲党性、守规矩、有关怀,这也是宗申基业长青的不二法宝。过去宗申经历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文化所承担的功能也随之丰富:作为战略的支撑点、制度的参考线、管理的柔性面,企业通过文化所塑造的点、线、面,将宗申的员工与客户、股东、合作伙伴和社会大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了同创共享的命运共同体。

记者手记

  我是“党建之友”

  朱琼瑜

  在正式采访前,左宗申的本日工作事项里又临时增加了一个会议,诸如此类的临时安排正是他的日常。年轻人都未必扛得住每日满满当当的会议和行程,这位60多岁的出资人,却坚持事必躬亲、全力以赴。整整一上午的会议结束,记者见到左宗申时,他有些疲惫,却神采依旧。

  在采访左宗申之前,记者深感好奇,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企业家,使得公司上下似乎都有些“怕”他,对此,他本人大概也有些疑惑,曾经问身边的工作人员,是否有些害怕自己?

  不过这样的疑问在记者见到本人后,就逐渐打消了,左宗申的确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场,严肃却不严厉,沉实的嗓音让人愿意静心听他说话。

  谈到制造业发展的浮浮沉沉,谈到中国工业的困境和短板,他快人快语、不打官腔;谈到企业未来发展的布局,谈到工业转型升级的前景,几条清晰的主线脉络和几个创新平台的构建,他都解释得清清楚楚。我想,大概只有这样一位有自信、有见地的掌舵人,才能让员工们既感敬畏又觉安心。

  经年累月,左宗申有数不完的荣誉加身,但众多荣誉之中,倒是2010年获评的重庆市“两新”组织优秀党建之友一项,让他印象深刻,他笑意盈盈地说:“我可是你们的‘党建之友’。”尽管他不是党委书记,却清楚记得集团党委曾获得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双强百佳党组织”荣誉称号,也知道哪家新成立的分公司党员数量已达到建立党组织的标准,还会惦记着党组织管理有没有覆盖到各个海外分公司。当记者问他如何评价宗申集团的党建工作时,他谦虚地说了“合格”“过关”两个词,但是听到党委下阶段的工作计划时,他又连连说:“你们去做,我支持。”

  与记者的聊天中,左宗申谈到最多的就是年轻人,无论是企业里的年轻一代,还是年轻的消费者,他们的成长、他们的需求、他们的未来,是他最关注的。他熟知年轻人的喜好和习惯,知道他们“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消费模式,他用互联网思维和共享意识去贴近年轻人。

  采访结束后,青年党员张易正在门口等着汇报工作,当时他即将赴京参加共青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看到这位宗申年轻一代的代表时,左宗申笑得无比轻松,或许他也透过这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看到了宗申集团愈发欣欣向荣的未来。



责任编辑: 李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