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聚焦>>参考 >> 正文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内生动力探讨
2020年07月07日 14:37:34 来源: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 作者: 全建业

  【摘 要】:相比机关和社区党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最缺乏的就是内生动力。因此,“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必须由依托外力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内力推动为主,不断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其自发的开展各种党建工作,才能保证“两新”党建工作落地、做实。

  【关键词】:“两新”组织 党建 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以及新兴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大量涌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说,“两新”组织的涌现,不但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也给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带来了全新的课题。为此,中央层面先后出台了多个关于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文件,对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虽然“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比如,覆盖面不断扩大、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党员活动不断丰富等等,但也暴露出一个共同的问题:动力不足。因此,研究“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动力来源,建构高效、长效的动力机制非常必要。

  一、思想动力:找准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的结合点,增强“两新”组织抓党建的主动性

  截止2019年底,长沙县共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866家,已建党组织276个,党组织覆盖405家非公企业,覆盖率达46.77%,社会组织304家,已建党组织39个,党组织覆盖80家社会组织。调研发现,虽然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提升,但党建工作开展中应付心理不同程度存在。这些党组织大多是在 “两新”党建工作推进过程中,响应上级党委号召而建立起来,内生性需求相当缺乏。当问及“为什么要开展党建工作”时,相当一部分支部书记和党建工作人员的回答是:上面要检查。这些党组织除了完成一些上级党委交办的任务外,未曾主动开展过党建工作,其负责人或党务工作者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被动应付的现象比较突出。其实,从执政党的角度,“两新”党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毋庸置疑,否则中央和地方不会出台文件加以指导。现在关键问题是,要让“两新”组织出资人或负责人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对其业务发展的必要性。其实,“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对企业或社会组织至少有三大作用:一是通过抓党建熟悉可以“两新”组织的最新政策,并把握企业和社会组织未来发展方向;二是通过抓党建可以凝心聚力,激发从业人员工作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执行力;三是通过抓党建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引导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共同奋斗的愿望,把员工的个人发展与组织的运营目标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因此,要让“两新”组织具有抓党建的思想动力,应该分两步着手:第一步,组织上要强化教育培训,特别是对出资人的培训,让他们认识到“两新”党组织是党在企业和社会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在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政治引领作用。同时,要发现“两新”党建工作典型,特别是那些通过抓党建促进业务发展的成功案例,请他们现身说法,供其他“两新”组织参考借鉴。第二步,“两新”组织自身要找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的结业点。如果党建和业务发展“两张皮”,势必会降低“两新”组织抓党建的积极性。比如浔龙河集团形成了“村企共建”模式,实现了企业、村委和村民三方共赢,推动了乡村振兴。青松老年公寓通过抓党建带好了队伍,凝聚了共识,促进了养老事业的蓬勃发展。因此,“两新”组织要根据业务实际,寻求结合点推动工作才是王道。

  二、组织动力:理顺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提升“两新”组织抓党建的方便性

  调研中发现,不同“两新”组织中党建工作的开展情况极不均衡。大致分为较为规范、起步阶段和有名无实三种类型,其中处于突转状态的占多数。有很多“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从内容、形式和效果上与组织部门要求相差甚远。一是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务工作者对党建工作业务不熟悉。比如三会一课的基本要求,当前最需要学习的内容,组织活动如何开展等,很多党务工作者都是空白的。二是部分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的党组织生活涣散、僵化,甚至有些企业党员不愿意甚至不敢亮出身份,很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针对这种情况,部分“两新”党务工作者表示:我们也没办法,整个形势是这样。可见,这些党务工作者对解决此类问题的态度是消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混乱的。三是相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两新”组织中的从业人员市场竞争激烈,人员流动性大,导致党员难以规范管理。尤其是党务工作人员的流动将直接影响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加剧了党组织管理党员的困难。大部分“两新”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务工作对此表示很无赖。他们也很想按上级要求做好党建工作,但苦于人员流动性大,导致党建工作流于形式。究其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之分,但首先应该从组织层面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提供政策和平台支持,理顺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党员管理模式,尽量为“两新”组织减少无法克服的困难,让“两新”组织抓党建变得方便,增强工作信心。首先是理顺管理体制。各职能部门应成立行业党委,接受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领导,对本行业(系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进行管理。比如,长沙县依托县教育局成立民办教育党委统筹推进全县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在星沙街道成立了全县首个街道“两新”工委,对辖区内大量分散的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进行兜底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次是丰富活动载体。要为“两新”组织开展党建活动提供指导性文件,搭建相互学习交流平台,营造浓厚的党建氛围。比如长沙县通过下发文件,开展“两争一创”活动、推进党建工作进章程、开展“百企联村社、企地共发展”活动等载体服务“两新”党建工作。最后是研发“两新组织党务信息平台”,设立流动党员的身份证,并为流动党员提供组织关系转移、组织生活参与、党费交纳、党龄计算、档案管理等综合服务。

  三、保障动力:健全党建工作激励保障机制,增强“两新”组织抓党建的持续性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动力不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激励保障机制完善。人员不够、业务不熟、经费不足等都影响着党建工作的开展。因此,要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激励保障机制,增强“两新”组织抓党建的持续性。第一,人员保障。一是要建立党建指导员队伍,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派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开展党建指导工作。目前,长沙县“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共有70名,主要由大学生村官、镇街党建专干担任,指导“两新”组织党组织更好的开展党建工作,实现“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的全面提升。当前最关键的是要真正发挥指导员作用,全面提升“两新”组织党建业务水平。二是要严把入口关,把入党有限指标合理分配到“两新”组织的经营者、中层领导和一线员工中。近年来,在中央发展党员“控制总量”的背景下,“两新”组织发展新党员的名额大幅度减少,无法满足党建工作要求。因此,在“两新”组织发展党员过程中应该考虑实际情况,不应该受学历、年龄的限制,应多考虑入党意向及是否符合入党条件,从而提升“两新”组织中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性。三是培养精干的党务工作者。调研发现,绝大多数“两新”组织都没有专门的党务工作者,从事党建工作的人员都是身兼数职顺带党建工作,用于党建工作的时间、精力都非常有限。在此背景下,党务工作者思路不清、业务不熟就变得很正常了。因此,要帮助“两新”组织培养年轻党员成为党建骨干,注意对年轻党员的精神激励,对他们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肯定、赞扬和奖励,充分激发他们对党建工作的创造力和积极性。第二,经费保障。当前“两新”党组织的经费来源渠道主要有上级党组织经费的下拨、党费的返回,而这些经费难以保证党组织的正常开支,使得相关活动的开展缺乏有力保障。为了缓解这一难题,长沙县加大了“两新”组织党建经费投入,提高从启动资金、培训经费、支行经费和地规范化建设经费等全方位保障。比如按照400元/名/年的标准拨付党员教育活动经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启动经费按照党支部不低于5000元/个、党总支不低于7000元/个、党委不低于10000元/个的标准,从县管党费中列支。一系列的举措,促进了党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

  四、考核动力:强化党建工作考核科学性,提升“两新”组织抓党建的实效性

  调研过程中,“两新”组织党建负责人发出感叹:压力最大的是考核。问题是,如果没有考核,“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可能更加流于形式。因此,考核不是不要,而是要科学,要通过考核增强党建工作的动力。首先,考核要聚焦两个目标。一是政治目标。也就是说“两新”党组织要承担起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和社会组织健康发展,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因此,通过查阅资料、座谈汇报等方式进行督查是非常有必要的。二是发展目标。调研发现,一些“两新”组织的经营者也对党建工作缺乏理解和支持,担心党组织建立后,对企业主的威信造成伤害,削弱他们的权力或权威,同时也担心党组织过多的开展组织活动会对 “两新”组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影响。因此,党建考核要紧扣“两新”组织的发展目标,要把员工整体素质是否提高,企业和社会组织发展目标是否更清晰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否发挥到位等纳入考核范围。如果说,抓党建促进了“两新”组织的经营发展,那么“出资人”和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一定会大大提升。其次,考核要鼓励活动创新。调研发现,当前大部分 “两新”党组织在开展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形式还停留在开会、读报、学习文件上。这些传统的活动方式虽然形式上严肃认真,但在内容上却略显单调、乏味,对年轻群体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大大降低。“两新”组织不同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吸引党员参与进来是摆在首位的。因此,对“两新”组织党建考核要结合实际聚焦活动创新,要通过考核充分激发“两新”组织党员特别是年轻党员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在参与活动中了解党的理论、发展大势和各种政策。

  综上所述,一个“两新”党组织的发展通常要经历三个过程:建起来、动起来、活起来。那么,“两新”组织要真正动起来和活起来,就必须让其动力不仅仅来自行政系统,而更重要的是来自社会领域。换言之,就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必须由依托外力为主逐渐过渡为内力推动为主。不过,这种内生动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思想认识提高、组织平台搭建、各方保障到位、体制机制理顺等措施逐步形成的。

责任编辑: 付文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