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非公党建工作水平,郎溪县以“提升党的建设质量”为纲,按照“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创新工作思路、务实工作举措、扎实有序推进,取得了切实成效。
推行“四建一管”,筑牢红色基石。积极响应新时代非公党建工作要求,以非公企业信息排查和党组织信息排查为切入点,深入推进“两个覆盖”专项行动。创新采取“3名以上党员单独建、党员不够联合建、行业相同统筹建、小微企业挂靠建,无党员的企业明确党建指导员联系管理”的“四建一管”方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全县共在教体、卫计、市监、民政等行业主管部门成立5个行业党委(总支),实现行业系统党建“一抓一条线”;组建单独和联合组建党组织192个、覆盖247家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100%;新落户投产企业、互联网企业等未组建党组织的,实现党建指导员派驻工作全覆盖。
坚持“三向培养”,激活红色引擎。以提升党员能力、服务企业发展入手,大力实施“三向培养”工程,即“把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把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中高层管理人员”,形成了非公企业党员渐进培养的梯次模式,为企业发展装上红色引擎。通过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师资人才库、组织技能大比武、开展“红房子传帮带”、设置党员示范岗、组建党员突击队等方式,在全县非公企业中积极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职工入党意愿日益强烈,党员先锋作用更加凸显。近两年来,已有90余名企业技术骨干被培养成中共党员,35名党员人才经党组织推荐走上企业领导岗位。
建强“两支队伍”,壮大红色力量。始终把建强非公党组织书记和党建指导员“两支队伍”,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全县192名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中,有158名任职中高管理层,占82.3%。将非公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纳入全县干训计划,采取“理论课堂+实践基地”教学模式,帮助开拓视野、提升能力。出台党建指导员《管理细则》和《季度考核办法》,创新建立分片管理、月度例会、季度考核等机制,县财政每年拨付40余万元用于发放季度岗位补助,激发干劲作为。定期开展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工作汇报等活动,检验党建指导员派驻成效。第三批76名党建指导员自派驻以来,累计帮助22个企业组建了党组织,帮助争取项目25个,解决项目用地、用工等困难和问题50余件。
实施“一企一品”,强化红色引领。聚焦“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启动“一企一品”创建工程,在全县范围精选可塑性强、影响力大的企业作为样本先行试点。在硬件上,提出打造活动阵地“6+X”模式,即在“六有”基础之上,建设务实管用的功能型场所,确保阵地过硬。在软件上,要求提炼特色党建品牌,达到“四有一好”标准,即“有名称、有内涵、有举措、有展示,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好”。在整个创建过程中,县委组织部和非公工委定期入企指导把控方向,制发《争创进度周报表》并及时公示进度,列支县管党费30万元强化经费保障。现已成功打造动力源、祥明仪表等10余个获省市表彰的示范党组织,涌现出“和合文化”“红烛先锋”等20余个立得住、叫得响、党群认可的特色党建品牌,并逐步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共同提高的非公党建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