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聚焦>>基层 >> 正文
“村改居”社区党建向城市社区党建转型中的问题及建议
2023年06月26日 11:33:08 来源: 海昌街道党委 作者: 孙洲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村改居”过程中,城乡居民群体复杂化、就业多样化、利益多元化的现象尤为突出,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社区党组织发挥“一核”牵引力不够,在资源融合上未向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倾斜、覆盖。如海昌街道胜利社区等5个“村改居”新社区红色物业覆盖率不足40%。狮岭、横山等2个社区仍以集体经济保值增值及处理拔钉清障等大量“过渡性”工作为主,在社区文化、居民活动中心等基本公共文化设施上资金投放比率不足35%。

  从农村到社区干部的理念转变不够迅速,发挥社区居民、社会力量等多个主体联动效应不够。如横山社区党委沿袭以原勤民、利峰2个行政村4个区块为单元的粗放型治理模式,在处理居民侵占公共空间、商家越门经营、乱堆放等难点问题中管理理念陈旧落后,习惯于“家长式”发号施令。在调处居民诉求中仍依照老办法由党委班子协调解决,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城管执法等社会力量参与率偏低。

  从“村民”演变为“居民”,身体进入了新时代,思想仍然停留在旧时代。如海昌街道胜利社区是从散落村庄演变为居民集聚区的城乡一体新社区。在对社区150名居民随机抽样调查中发现,有85%的人认为“村改居”就是对行政党组织的简单合并,新“公共性”意识尚未形成。如65%的居民对上楼后物业费、水电费等公共服务需要缴纳费用表示不理解;35%的居民表示邻里共享楼道空间不能堆放杂物等习惯需要长时间培养。

  因此基层建议:一是统筹强化“一核”牵引力,拧紧城市基层党建“动力轴”。为“村改居”社区设置联勤警务室,集结司法、城管、派出所、市场监管等部门组团联动,提升处理应急事件实效,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二是在社区居民和辖区企事业单位职工中搭建需求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平台载体,在“一编三定”等载体中将科技、金融等优势人力资源向“村改居”新社区倾斜、覆盖,实现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有效覆盖和有效影响。三是实施“村改居”社区“大党委”制,吸纳驻区单位联村领导担任兼职委员,全面整合驻区单位党建资源,汇聚多方力量参与社区建设。

责任编辑: 楼昕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