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情就是号角,汛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战场。面对来势汹汹的台风“杜苏芮”,和当前“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两新党组织闻风而行,闻令而动,“汛”速出击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为全县防汛救灾工作积极贡献两新力量,让党旗在一线飘扬,让党徽在一线闪光。
守土有责,织密防汛救灾“安全网”。2023年8月1日2时东淀蓄滞洪区开始启用。面对防汛救灾形势严峻,文安县两新工委迅速下发《关于号召全县两新党组织和广大两新组织党员积极投身防汛救灾的倡议书》,引导动员全县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救灾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建立“3+2”救灾机制,组织3家志愿救援组织成立3支防汛抢险攻坚队伍,共计341人,其中党员38人,大学生志愿者62人。动员8名律所律师和8名公益心理咨询师加入文安县灾后重建工作专班,为受灾群众心理疏导,提供法律政策解释。
守土负责,筑牢抢险攻坚“安全堤”。8月2日深夜文安县新镇开卡新堤出现防汛支援紧急任务,3支志愿救援队迅速出击,抗击汛情。分别由党员带头临时组建加固堤坝组、巡堤排查组、应急救援组等3个应急救灾小组。加固堤坝组,抢装沙袋、加固堤坝,持续工作8小时,完成1.4公里护堤加固任务。巡堤排查组,24小时进行堤坝整体情形严密巡视,实时记录水位变化情况,共计排查安全隐患16处。应急救援组,协助防汛乡镇对预警受灾村街群众进行转移,共计60余人,救援涉水车辆30余台,同时劝返居民群众70余人次,用行动践行使命担当,为人民群众筑牢防汛“红色堤坝”。
守土尽责,集聚物资保障“安全盾”。两新党组织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累计捐款捐物115.5万元,用于文安县抗洪救灾工作。为更好的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文安县山鹰志愿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高红涛同志第一时间向各职能部门收集整理东淀蓄滞洪区文安县4150户受灾群众相关资料,积极对接以“安全家园项目”合作的国内第一家民间公募基金会——壹基金公益平台,全力争取为中小型自然灾害中受影响的儿童及其他弱势群体提供服务的壹基金联合救灾项目。通过基金会对山鹰志愿服务中心以往合作的高度认可、高红涛本人连续多次与基金会沟通协调及壹基金特派员实地核实证实,同意调拨给河北廊坊区域防汛救灾物资并驻扎文安县,壹基金先后调拨2200箱矿泉水、粮油包4150份、救灾温暖箱2500套等救灾物资累计约180万元。
守土担责,撑起灾后重建“安全伞”。为做好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3支应急救援队伍积极配合卫健部门,采取“三抓、三确保”工作模式,紧急投身于灾后重建的消毒消杀工作。一是抓实任务分配,确保消毒消杀合理高效。3支防汛抢险攻坚队伍就地转为3支防疫消毒消杀队伍,分别划分为物资调配、消毒液稀释配比、设施调试、消毒喷洒等4个消杀小组,做到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扎实推进洪涝过境村街卫生防疫消杀工作。二是抓细网格管理,确保安全卫生无死角。防疫消杀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处,特别是村街垃圾桶、垃圾池、公共卫生间等公共场所,增加消毒消杀次数,扩大消杀覆盖面,全力保障卫生防疫消杀做到安全无死角。三是抓牢消杀进度,确保居民群众尽快返乡。为了尽快让群众返回家乡,志愿者们穿上防护服就坚持不喝水、不休息持续开展消毒消杀。炎热的天气,衣服湿透了就把衣服上的汗水拧拧干,继续消杀;当长时间不停息的消杀导致身体不适时,就喝瓶藿香正气水提提神,准备再次投入消杀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