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领导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孟村县委社会工作部在推进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让群众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
突出党建引领,建强基层治理“指挥部”。扎实推进以党建为引领、以健全体系为基础、以提高现代化治理水平为支撑、以增强群众福祉为导向的基层治理新路子,牢牢构筑起基层治理的“四梁八柱”,搭建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乡镇协同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新局面。一是建立完善村(社区)工作机制。将全县划分为662个网格、2228个微网格,配备总网格长135名、片区网格长(网格员)733名、微网格员2715名,充分利用微信小程序、“智慧孟村”、“民意通”APP等,搭建“社会治理现代化智治平台”,指导各村、社区网格员、社工、志愿者做好意见诉求征集工作,积极挖掘并向上推荐我县经验做法,其中“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服务并进打造社区创新治理模式”、“民意通通民意”等经验被市级采用。二是有序推进基层减负工作。组织召开村(社)“滥挂牌”专项整治工作会,规范村社区挂牌。同时,积极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推进移风易俗,各村积极完善村规民约,完善村代会、村监会、调解委员会、治保委员会、红白理事会、老人协会等“一约六会”制度,推动移风易俗,孟村好做法被央媒,省报多次报道。截止目前,全县126村9个社区悬挂牌子类型121个已全部清理。三是大力倡导开展志愿服务。组织召开全县志愿组织座谈会,就下半年全县志愿服务体系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行部署,启动系列志愿活动。截止目前,共组织开展了“暖夕阳”关爱老人走访慰问、“助力和美乡村”志愿清扫、“整治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宣传、爱心助学大学生、爱心义诊进社区等系列活动,累计发放倡议书、宣传册5000余份,各志愿协会发放助学金、助学物品4.6万元,共计2000余名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通过一系列措施把基层党组织的根扎进社区、村庄,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
融合多元共治,吹响基层治理“集结号”。融合“多元共治”凝聚合力,真正激发社会组织助力新时代新基层活力引擎。一是打造“一站式”阵地。坚持人民至上,立足“事要解决”,倾力打造群众工作阵地升级版,延伸链条、拓展功能,集合了群众工作中心、诉前调解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行政复议中心、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一站式”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全覆盖、全领域、全过程的更加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定位,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优化整合了综治、信访、司法等多方力量,由相关部门选派工作人员入驻。同时,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还开设信访接待、人民调解、法律咨询、心理疏导、行政复议等功能室,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精准服务,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自孟村县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运行以来,线下网格员接待群众来访500余人次,线上网络平台接收各类诉求和意见建议2200余件,办结率达到100%,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有效解决,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高。二是打通“一张网”通道。积极推进大数据与信访工作深度融合,推动网上和网下信访工作衔接配合,全面提高信访工作的整体效能。建设全域社会治理平台,构建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开发“孟村民意通”小程序,支持事件上报、事件查询、智能咨询、趣味普法等功能,实现群众身边事、烦心事、揪心事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处置。大数据后台综合运用智能采集、智能推荐、智能咨询、辅助分析、风险研判多种服务功能,实现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推动县、乡、村三级联动,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开辟“一元向”路径。本着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理念,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于基层治理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活力、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一批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团结带领群众,推动改革发展,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引领基层治理的本领和水平。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和政策宣传能力,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向群众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增强人民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
打造产业亮点,探索经济发展“新场景”。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引导和指导作用,依托孟村县管道装备产业优势,打造“党建强、资源聚、产业兴、发展好”的产业集群。一是强化党建链。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在推进全面转型中实现新突破。按照高站位推动、高标准培育、高标准选派的工作思路,探索构建“两新工委领导、行业主管部门领责、产业链党组织领衔、链上企业领办”四级责任体系,推动产业链基层党组织实现领导班子、运行机制、组织生活、党建品牌、示范点建设“五统一”。采取“1+1+N”模式,构建“一区域一产业一链条一党委”的组织矩阵。优选配强71党组织书记,推动15名企业党支部委员与管理层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二是建强组织链。把产业链党组织作为提升产业链建设成效的重要平台,不断强化产业链上的党建引领力。通过“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党员队伍为中心,企业发展为重心”的“三心”党建工作模式,选派51名党建指导员采取“一对一”重点联系,“一对多”分类联系的方式对企业党组织加强联系指导,推进“六有”标准活动阵地建设,开展“党员亮身份”“党员技能大赛”等活动,建立“产业链党组织、试点企业工作台账、党建联盟工作联席会议、人才引育、专项督查”五项制度,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饶安英才·智汇孟村”新政十条等政策文件,依托高层次人才招引中心,打通政府、学校、企业科技成果研发、转化、推广瓶颈,实现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三是做优服务链。把党组织作用体现在产业链上,形成领导互访、企业互助、党员互帮的协作格局,以精准服务凝聚高质量发展向心力。依托社会治理现代化智治平台,开启政策“找人模式”,强化“宛乡舒畅”宣传辅导,定期发布“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利用线上线下问需于企,利用“民意通”小程序征求意见建议100余条。以产业链党组织为单位分组开展“党小组示范车间”、“党员示范班(组)”评比活动和“技能大比武”“金牌工匠”等评选活动,营造广大企业党员、职工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擦亮党建品牌,激发新兴领域“内动力”。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孟村县委社会工作部致力于创建交通运输行业“一路向党·饶安畅行”党建品牌,进一步提升孟村县货运行业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一是高质量党建护航。加强社会领域党的建设、纵深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有效助力“三支队伍”建设,引领货运行业党委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刻认识到电商行业党建工作是把方向、聚民心、促发展的坚强保障,切实增强党在货运行业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不断提高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持续推动货运行业健康发展。二是精准化示范引领。县委社会工作部、县委两新工委牵头抓总,各企业党组织要冲锋在前。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切实肩负起“管行业、管党建”的政治责任。聚焦常态长效,纵向层层推动、横向多方联动,在建强工作体系上作示范;聚焦精准纳管,找准底数摸排切入点、党员纳管突破点、群团组织支撑点,在推进组织覆盖上作示范;聚焦作用发挥,在“活’“实”“强”上下功夫,在加强教育引导上作示范;聚焦品牌引领,扩大带动效应,在培育先进典型上作示范。三是聚合力创新发展。汇聚多方力量,把货运行业党组织建设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在凝聚思想意识、勇于改革创新、强化团结协作等方面,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地展现责任与担当,共同为孟村货运行业的发展出谋划策、献智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