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聚焦>>专题 >> 正文
【湖南“两新先锋先锋行”微宣讲】一块党支部牌匾的故事
2019年11月26日 17:12:21 来源: 湖南省委组织部 作者: 胡雄杰

  2004年6月,艾华公司成立了党支部。7月1日,就在党支部的牌匾刚刚挂上办公楼的时候,一个叫李运仙的老娭毑拄着拐杖气喘吁吁赶到公司,把党支部的牌匾给取了下来,坐在党支部书记办公室不准办公。而且,一坐就是三天。

  李娭毑是公司董事长艾立华的岳母娘,老人出生在解放前的一个普通农家,有过一段不幸的婚姻,含辛茹苦独自抚养儿女,经历了公私合营、大跃进、文革等历史时期,思想禁锢。她执拗地认为个体户一旦跟政治组织扯上关系,就会引火上身,会被“割资本主义尾巴”。

  艾立华怎么做工作都做不通,便与她“约定”——如果建立党组织半年内,公司运行得好,那她就不能再反对。于是,李娭毑天天拄着拐杖在公司内转悠,员工还没上班她早就到了,员工们下班了她还没走。艾立华劝她别这么辛苦,放心好了。她却盯得更紧。

  艾立华对党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打开了大门,在艾立华的内心掀起了巨大的波澜。1985年,作为县人大代表的他按捺不住满腔激情,毅然从国有企业车间副主任岗位下海,开始了艰苦的创业。

  1996年,艾立华在前往绵阳工厂的飞机上,偶然看到了摩托罗拉公司的招聘广告,上面写着“优先招聘共产党员”。这让他非常惊讶和感慨。外资企业都能这样做,我们中国人自己办的工厂,难道不应该更加重视和重用我们的党员吗?

  在还没有单独组建支部的情况下,他要求厂里统计党员人数,积极筹备建立党支部。成立支部的请求立即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批准,却没想到经历过人生坎坷的岳母娘极力反对。

  李娭毑天天守在公司,当看到有的党员为防止仓库里的产品受损,冒着纷飞大雪,自发跑回工厂在地下仓库抽水;当看到有的党员在工厂最艰苦的X光品检线、在最酷热的老化线上,为制造高品质电容而坚守岗位;当看到有的党员锐意创新,提出引线振动盘改进方案,每年为公司节约材料成本200多万元时,这位老人的心被深深打动……

  时间还不到约定的半年期限,李娭毑主动找到艾立华说:“女婿呀,党员确实不简单,成立党支部确实有必要!”12月1日,鲜红的艾华党支部牌匾挂上办公楼时,她当场表示:“我要向党员学习!”

  说到做到。没几天,这位虔诚的基督教信徒,将自己毕生积蓄的20万元全部捐献给了党支部。艾华集团为此设立“李运仙爱心基金”,用于助学支教、扶贫帮困、大病救助等。

  从此,艾华集团坚持“工厂建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先后在四川、江苏、新疆等地的分公司建立了党组织。2011年,艾华集团成立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公司从最初的8个工人、45平方米车间、3700元流动资金的小作坊,发展到现在员工4500多人、党员126人、年产值超21亿元的主板上市集团,创造了业内多项全球第一的殊荣。集团党员中先后有5人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农民工”等荣誉称号。党委书记、董事长艾立华先后被评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湖南省劳动模范”。每每走过艾华集团党委的牌匾,艾立华常常感慨地说:如果我岳母娘还在世的话,她肯定会笑得合不拢嘴。

  全球电容器行业巨头日本JCC公司曾邀请艾立华赴日参加技术交流,日方高规格接待,在厂区升起了五星红旗,浓浓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尊严让艾立华热泪盈眶,他说:“国旗升起的时刻,值得我一生铭记。因为那一刻不仅仅是竞争对手的认可,更是对公司员工们34年如一日辛勤付出的肯定。”每一个艾华人都知道公司取名“艾华”,同音“爱华”,就是浓缩了艾立华“爱党爱国、产业报国”的初心和使命。

  党建强发展强。党建这个红色引擎,给艾华集团发展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美丽蜕变。我们将坚定不移高举党的旗帜,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迈出自己铿锵前行的步伐!(湖南艾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员 胡雄杰)

责任编辑: 逄润鹏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