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物 >> 正文
黄国蓉:低头微末凡尘 仰望满天星光
2018年08月02日 16:59:45 来源: 作者: 本刊记者 王枫林 通讯员 温荣雪

  55岁的黄国蓉,15年前从氮肥厂下岗后,带着两位失地农民开始做“保洁”。面对这样的工作,低头只有微末凡尘,但她却一直仰望星光,心之所向,披荆以往,创业路上“扫”出了精彩人生。


  39岁时下岗,你会怎么办?

  55岁的黄国蓉活成了千千万万个失业女工的样本。

  当初从氮肥厂下岗后,她带领着两名失地农民白手起家,成立家政服务部,十五年栉风沐雨,用执着和真诚演绎了一个从失业者向优秀企业家、创业明星“华丽转身”的故事——

  她登上过“中国好人榜”,是“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

  2014年,黄国蓉带领公司员工登上央视《星光大道》献唱了一首原创歌曲:“无论是烈日还是风雨,快乐出发奔赴岗哨。现代城乡和谐安好,共享文明充满欢笑……”

  “我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分享我们环卫工人的快乐,让更多的人传承爱与感恩的情怀。”这份笑容勾勒出了一名基层企业家最真实、最动人的轮廓。

  从“丢饭碗”到“造饭碗”

  时间倒退15年,那时的黄国蓉不敢想象自己的今天:坐在自己的家政服务公司里,透过房间的落地玻璃,看着忙碌的员工心里波澜起伏……奋斗让她拥有了现在旁人羡慕的一切,奋斗也让这个已经年过55岁的女人脚步永不停歇。

  那一年,黄国蓉39岁,从成都市温江区氮肥厂下岗后,除了会开厂里的机器,几乎没有其他一技之长,尴尬的年龄和悄然已变的社会让黄国蓉的未来之路笼罩在乌云里。

  “厂子里很多工人都接受不了这一现实,纷纷到厂里来闹,我也参加了,那时候心里不平衡啊!”黄国蓉坦言,回想起那会儿自己满是惭愧,“有那个闲工夫就应该多去做点事,抱怨一点用处都没有,只有靠自己的努力生活才会有崭新的一页。”

  于是,黄国蓉开始了打零工的日子,生活艰难但经济却没有任何好转,内心焦急却又无可奈何。

  直到2004年,温江区就业局给黄国蓉打来电话,给她和其他下岗职工提供就业培训的机会。48个有着同样命运的人在培训班上相遇,有的围在一起抱怨命运的曲折,有的独自呆坐面容愤怒,15天的培训,让黄国蓉感触良深。“当时听了老师讲如何创业,心里就像打开了一片天。”

  真正让黄国蓉自立门户的是那“50元钱”。2004年8月的一天,黄国蓉家的下水道堵塞,“全家人都上阵,但下水道仍然没有畅通。”无奈之下,她通过电线杆上的小广告找到了师傅,仅仅用了2分钟,问题就解决了。但这却让黄国蓉心疼了好久,“那是我们家几天的生活费啊。”

  心痛不已的黄国蓉突然灵光一闪,瞄准了家政市场。她马上向亲戚借来了2000元钱,第二天就用120元租了个小店铺,带着两位失地农民开启了创业之路。

  为了让客户信任,黄国蓉把自己和员工的身份证主动复印给业主,开业之初由于没有经验,很多时候上门了才发现都是做的亏本生意,但黄国蓉觉得,既然承诺了,哪怕吃亏也要坚持做好做完,可以从吃亏当中去总结经验教训,但决不能不守信誉!

  靠着这份真诚,换来了客户的信任和理解,仅半年时间团队就从3人变为30多人。

  2007年,花博会在温江区举办,“我当时申请去代理票务,结果阴差阳错承接了花博会的劳务。”对方提出要求,需要上百名员工,行事历来具有魄力的黄国蓉果断扩大招聘人数,顺利完成了这次来之不易的“任务”。

  随后,黄国蓉正式成立了成都黄大姐保洁服务有限公司。她不仅自己参加了西南交大EMBA班学习,还在公司创办了职业培训学校。如今,公司员工已接近3000名,业务走出了成都,走出了四川。

  扛着党旗亮一方

  “如果当初没有党和政府提供那么好的学习平台,如果没有各级领导专家的帮助、关心和指导,让我获得这么好的创业契机,也不会有现在的我。”对这一切都甘之如饴的黄国蓉暗下决心,一旦公司业务发展稳定了,员工队伍壮大了,一定要成立党组织。

  2008年7月,公司成立党支部,黄国蓉担任支部书记。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业务发展到哪里,项目推进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

  无论是在公司每年承接的中国马术节环卫保洁服务中,还是在贵州、宁夏等地区的跨省环保项目上,又或是参加政府各领域的重大任务突击项目,都有党旗飘扬,都有党员干部的身影。“尽管目前公司党员规模不大,但是基层的工作更好地锤炼了他们的党性修养,在所有服务的区域中,我们都做到了‘服务一方,靓丽一方’,每一个党员都是冲锋在最前面,带领大家完成任务。”

  “坚持党建工作与经营管理工作相结合,这是公司党建工作是否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支部组织活动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在黄国蓉的带领下,支部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固定党日”等党组织活动有了更创新的方式,深受到党员的喜爱。比如通过开展道德讲堂,传递“用爱心经营事业”的理念,让每一位党员员工讲述身边发生的小事、感恩事、孝顺事,用正能量鼓励身边的人,大家听了之后都非常受益。

  公司还创办了内部月刊《做人做事》,专门讲做人做事的准则,而每一期里,都有黄国蓉亲自写出的自己的肺腑之言,告诉员工们要坚持诚实待人的服务理念,用心做事。

  海纳百川的胸怀

  2011年,温江区公安分局和司法局找到黄国蓉,想让公司吸收几个劳改释放人员和戒毒康复人员。“最开始是有顾虑的,但自己作为市人大代表,正是因为赶上了好政策才创办的企业,在公司获得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回馈社会。”

  2012年3月,公司来了一批面黄肌瘦、皮包骨头的吸毒康复人员,参加就业前培训。当时,全体管理层人员坚决反对,大家都觉得,这些人一般不讲诚信、恶习满身,迟早会影响公司好不容易塑造起来的信誉。

  虽有犹豫,但公司的大门还是向这批人敞开。黄国蓉转租了10多亩的园林,让他们每天在那里学习园林绿化种植和管理养护。“那些吸毒康复人员,上午要定时喝戒毒药品,下午才到公司上班,由于他们身体、时间等多方面因素,常常是一个人干的活要三四个人才能完成。”黄国蓉说,为了帮助这群人树立信心,重新投入社会,公司还专门安排了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做这些事情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效益,每月还要按时给他们购买社保、发工资,但是能尽我全力去帮助这些人,温暖这些受伤过的心灵,一切都是值得的。”

  2015年6月25日,黄国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接受表彰,并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亲切接见。

  “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被黄国蓉推崇,公司的氛围也愈发温暖、充满凝聚力。员工的父母生病了,公司拿出钱前往探望;员工家里发生了矛盾,中层干部会亲自上门调解……“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每个员工的事儿都要操心。”在黄国蓉眼里,员工家庭稳定了社会才能稳定,员工的事无论多小也是自己的事。







责任编辑: 李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