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物 >> 正文
优秀源于信仰
2020年02月13日 16:52:04 来源: 作者:

  Q:本刊记者  郑夏忆    A:刘坚钢

  刘坚钢

  宁波耀华电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党支部书记。带领公司获得“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知名商号”“浙江省名牌产品”等多项荣誉。其个人也曾获得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新时代省千名好支书、浙江省劳动模范,以本人命名的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获得首批中国长三角地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

  Q:前不久,中央发布支持民企“28条”。其中提到,在电力、电信、铁路、石油、天然气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同时要求“研究制定民营企业分行业、分领域、分业务市场准入具体路径和办法,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这是否意味着行业迎来了新的春天?

  A:这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发布,让我内心十分振奋。其内容简直可以用精、细、全三个字来形容,诸多具有含金量的举措,是实实在在地力挺民营企业的发展。而我们耀华电气是一家研发、生产、销售智能电网输配电产品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对我们而言,看到了亟待建立公平竞争机制的诉求得以实现的机会。

  我们1990年创办企业,1992年正式进入这个行业。经过20多年发展,已成为国内首家拥有工程塑料固封极柱先进制造技术、华东地区首家拥有快速永磁智能环网柜先进制造技术的企业,而我们的辅助开关、二次插头座等产品在国内相关高端市场占有率超过90%。对我们的发展而言,能够消除隐性壁垒至关重要,决定了我们未来的路能走多远,也决定了行业对我们的空间有多大。

  因此,我非常希望能看到“28条”发布后,在市场化推进上要用法治化作为前提和保障,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另一个是政策要落实需打破原有利益格局,让政策的决策、执行有一致性、连续性和公开性,必要时,辅以舆论监督作为保障。事实上,在高压开关行业内,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电网用户对高压开关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特别高,需满足运行30年的要求,技术门槛也比较高。以往,电力行业为了安全保障,在选择设备方面,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城网电力设备大部分会去选择国外开关设备,如西门子、施耐德、ABB等全球顶尖品牌。随着国内材料工业、机械加工工业、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领先、工艺先进、质量高端、运行可靠开关设备的国内民营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依托电网的发展和改造,产品被大批量在国网、南网等电网中运用,而国外进口设备的使用量在不断减少,这样的局面,使我看到我们未来发展的曙光,将会更进一步加大产品研发与创新投入,把自己的开关设备及配套产品做精做细,更好地服务电力市场。

  作为民营企业的一员,我们常年给全球巨头公司做配套,借助合作平台,结合国内生产需求,坚持走传承和创新之路,我们的定位也一直是把开关设备和配套产品在技术、制造工艺及可靠性层面做到国内顶尖。目前,我们正在与国网公司下属的直属企业、部分国网省公司洽谈环保型智能化环网柜项目,可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Q:大家都知道,长期以来,民企进入电力、电信、铁路、石油、天然气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存在隐形障碍,面对这样的困境,耀华电气年产值仍然实现稳步增长。您依靠的是什么?

  A:面对国内高压开关行业销售乏力的困境,近年来公司年产值仍然能实现稳步增长,产品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认为,党建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引擎。

  回溯耀华的发展历程,从1990年成立至今,马上要进入第30个年头,从一家仅有10多名员工的小工厂,到拥有8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商。尤其是近十年来,取得了持续稳步发展。2008年以来,耀华先后成为美国GE、伊顿,法国施耐德、阿尔斯通等优秀供应商,更是成为了西门子的战略合作供应商(最高级别供应商),我们的成功有目共睹,销售额也从2008年的3000万元,跃升到2018年的2亿多元。

  这样的成绩,终究是人做出来的。要建立一支优秀的团队,离不开党组织的作用。2008年,公司正式成立党支部,11年间,公司党员人数从4名增至24名,中高层干部的党员比例超过70%。党员干部在公司筑起“红色堡垒”,带领普通员工攻克工作难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我在创业初期就明白了一个道理,技术创新是最重要的,创新永远在路上,这是永恒的课题,为了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做精做专产品,有一支攻坚克难的团队至关重要。在目前的科研团队中,我们公司内部的党员群体发挥了非常明显的先锋作用,哪里工作环境最恶劣、最艰苦,哪里就有党员;哪里工作任务最繁重、困难最多,哪里就有党员。我们定期从优秀员工中培养选拔一批中层干部,并将部分优秀中层干部培养发展成党员,为党组织和企业发展输送“新鲜血液”,我们培养的新党员也都是业务骨干。后方做好研发,前方的销售推广也不能落后,我们积极往前迈步,做好智能环网柜的市场推广,客户终端体验很好。

  在工作之余,我经常在公司内部转转,也发现了我们的党建园地是耀华人气最旺的地方。这片近600平方米的区域有党员亮相台、党务公开栏,还有党群活动室、职工书屋,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

  Q: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尤其是电气这种有技术门槛的行业,请问耀华是如何培育人才,给人才提供保障,从而保证留人留心,企业长盛不衰?

  A:作为民营企业,我们也希望能转型升级,不单单是我们耀华,而是把我们这个行业的国货品牌做大做强。

  从2006年起,我们公司产品出口西门子欧洲、美洲工厂等,打破了我国输配电行业关键核心部件“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局面,10多年来,成立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起草发布多功能转换开关浙江制造团体标准,获得20项国家发明专利、52项实用新型专利,彰显了中国民营企业的科技实力。

  而企业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近年来,我们公司党支部直接参与公司人才引进计划制订,协助人力资源部大力引进技术、管理人才,推出员工接受学历教育的激励机制,并鼓励员工参加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我们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和校企研发基地,培养了一支青年技术骨干队伍。公司累计为培训职工教育等经费支出100多万元,通过学习和培训,技术人员中有11人顺利晋升工程师职称。

  留人要留心,所以我在企业创办之初,就把员工福利做到位。一开始,很多民营企业并没有社保、公积金等福利,我们一开始就为企业员工解决了后顾之忧,设置全勤奖、工龄奖、出差补贴,让他们安心在企业工作,年末外来务工人员来回车票补贴、带薪旅游等福利也从不懈怠;对一些高层次人才,我们更会积极解决住房问题、子女问题,最大程度留住人才。

  我们企业是开放的,自己培养攻坚克难人才,谁对开发出来的成果、专利有贡献,谁就能获得相应物质上的奖励,以及中级职称等评比的优势。我们每年都会统计数据,有一组数据,恐怕是很多企业羡慕却又达不到的——工作10年以上的老员工占了30%以上,近三年员工的流失率不到5%。

  Q:对您个人而言,从担任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居委会主任,到民营企业的党支部书记,这个身份的转换有何感触?您是如何做到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党建,实现二者双向融合?

  A:说到抓党建工作,我也是一名有着29年党龄的老党员了,我认为我还是比较有心得的。因为我是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居委会主任出身,而且扎根慈溪,对环境很熟悉,对于党建工作比较得心应手;在生产技术方面,年轻的时候我就在周巷塑料制品厂、机床电器配件厂等地工作过,也学过模具制作,为创办耀华积累了一定的基础。

  2001年,我离开社区专心致志创办企业,全身心投入公司工作,当时我就在想,如果在民营企业中,能将党支部的作用发挥好,将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公司成立党支部之后,我就着手按照“四有标准”,在公司大楼内建了一个600多平方米的党群活动中心,让民企的党员有了“家”。即便工作再忙,我也会抽出时间,定期给党员上党课。

  我大胆探索推进民企内党的组织建设,注重党管人才的原则,努力用党建带领团建,将党的建设与企业文化结合,党支部的凝聚力已成为耀华特有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我们还建立了党支部书记列席经营决策会议制度、党员听证会制度、党员议事会等“三个制度”,积极听取、收集反映党员和骨干员工对公司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虽然我们支部只有24人,但该有的支部机制、规则、活动一样也不少,这让很多党员有了归属感。

  今年是耀华创办30周年,我总想着要跟大家说点什么。最近一直在思考着,怎么把耀华的故事、我自己的心路历程,还有一些体会,以及对未来的想法跟大家聊聊。我想,选择在上党课的时候对大家说,应该是最好的契机。

  我常常会告诉企业员工,企业高质量发展,党建引领是关键。作为党支部书记的我,未来也将永不懈怠,把企业生产经营做好,把产品提升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给员工一个稳定的、温暖的家。想法虽然比较朴素,但真真实实的,恰恰就是员工们最最想要的,这也正是公司核心竞争力所在。

  记者手记

  起飞,是为了更好地落地

  □郑夏忆

  耀华电气公司所在的位置,在宁波慈溪。汽车行驶在这个被称为“小家电之都”的小城,视线所及,各类厂房比比皆是,民营经济发达可见一斑。

  采访之前做了功课,耀华称得上是行业翘楚;是全球第二、国内第一家拥有工程塑料固封极柱先进制造技术的企业;是《12kV固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电力行业标准起草单位之一;它的主要产品辅助开关、二次插头座等,在中压真空断路器配套件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60%,高端市场占有率超过90%,成为行业内“优质”“精品”的代名词……这些名头,对于一个小镇企业,实属难得。

  约刘坚钢采访,几乎持续了一个月,这次他的目的地是新加坡,为了拓宽市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周转的他,就像个“空中飞人”。

  终于能有机会和他面对面交谈,我期待已久。朴素的他,一直强调的是,如何把产品做好,对客户、对社会负责,把员工“照顾”好,以及如何无愧于心。

  “幸运”,是他口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词。“我是一个幸运的人”“我们生在这样一个幸运的时代”“感谢党委政府的帮助,我们企业才能拥有如今的规模,我很幸运”……许多感慨都印证了,他是一个非常懂得感恩的人。

  在这些感恩的背后,也能从他的语气中听到一丝丝无奈。无疑,电力行业的艰难无需赘言,耀华需要在夹缝中不断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才能在市场中站稳一席之地。

  这家讲技术、拼市场的企业,已经走过了30年,这中间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上世纪90年代,为了让员工安心工作,他贴进自家买房的钱,用于垫付所有员工的社会保险和养老保险;2008年,苏州一家生产智能环网柜的外资企业供应链负责人来到周巷,想与“耀华电气”合作开发一种新型转换开关,由于当时该企业不能提供前期研发、模具制造等费用,双方合作一度陷入低谷,刘坚钢二话不说,提前贴补所有研发费用,组建技术创新团队,一举突破难关,取得了先发权。

  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30年的经历,凝聚成一股气质,从刘坚钢的谈吐间渗透出来,可以窥见他那踏实的品质。也因此,他在公司里声望极高,既称得上行业能手,又担得起党支部书记。

  末了,他说起了多年前的一趟德国之行,感触良多。2013年第一次去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参展期间,“途经的路两旁,我看到德国工厂厂房面积不大,但处处渗透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经介绍才知道,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厂房,许多都是百年以上的工厂,也许产值不高,但他们生产的某个零件,哪怕是一颗螺钉,都像是工艺品一样,甚至是全球顶尖产品。”刘坚钢说,要在行业内作标杆,要打好功底,才能厚积薄发,能积淀,就有信心。

责任编辑: 郑夏忆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