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物 >> 正文
逐光而行
2020年09月30日 10:41:36 来源: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作者: 逄润鹏

  周福云

  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华灿光电(浙江)有限公司董事长、义商总会会长、义乌市人大常委会常委、义乌市工商联副主席。曾获金华市第九批拔尖人才、义乌市金鹁鸪奖、义乌市长奖、义乌市“四爱”企业家等荣誉。

  逐光而行

  □Q:本刊记者  逄润鹏  A:周福云

  Q:众所周知,每一位义乌籍企业家背后都曾有过一段“鸡毛换糖”的故事,能跟我们讲述下您的创业故事吗?

  A:我的老家在义乌苏溪镇上甘村,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跟大多数义乌商人一样,从“鸡毛换糖”开始初涉商海,走南闯北有了积累之后,再转型到义乌市场办家庭式作坊,从“行商”转为“坐商”。

  1979年高中毕业后,因为哥哥顶替了父亲的名额进入国营厂,我只能以农民身份回乡。短暂停留后,我开始远赴江西打工、摆地摊做小生意。记得1980年春节,我一个人背着氢气罐在江西的农村卖气球,因为春节生意最好,所以都不舍得回家过年。那几年里,我跑遍了江西大大小小的地方。

  1984年,拗不过家人的“责怪”,我结束了漂泊生活回到家乡义乌一家化工厂上班,短暂地过上了一段稳定的生活。但我并不喜欢如此安逸的日子,觉得那样没什么前途。两年以后,我又决定下海经商。一开始,因为我的妻子会做裁缝,我们就雇了4个工人在义乌市场开办了一家服装厂。说是服装厂,其实也就是几个人的小作坊,自己设计款式自己生产,然后在小商品市场摆摊售卖。

  我做服装的时候,市场上和我一样摆摊卖服装的有一两百人,客户基本都以东北采购商为主。为了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我们厂里生产的每件衣服都有独特的绣花领、军装风的袖子、个性鲜明的纽扣,正是因为在细节和款式上注重创新,我们生产的服装成了抢手货。生意最好的时候,常常是顾客要排上十天半个月才能拿到货。

  我们能够脱颖而出,除了创新,还有一个秘诀就是重视质量。1989年,义乌篁园市场开展过一次质量评比,总共评出了两家“质量信得过”摊位,我们就是其中之一,奖状至今还珍藏在我家里。后来,我又多次转行,做过衬衫辅料、彩印包装等产品,直到创立华灿光电。

  Q:传统印象中,义乌虽是“市场大市”,但产业多集中于中低端日用品行业。光电产业属于高科技领域,义乌市场并不具备相关产业链的配套优势,您为什么会选择回归义乌?

  A:回乡投资一直都是我的心愿,但这个过程确实比较曲折。原因也就是刚才说的,义乌市场一开始不具备相关产业链的配套优势。

  2015年下半年,义乌工业园区的相关领导找到我,希望华灿光电能够有项目到义乌落地。我就召集董事会商议,果不其然,大家都不同意,并列了三条理由:一是当时市场行情不好;二是义乌没有优势;三是企业招人才难。实事求是地讲,当时市场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再就是各地政府都在招商,好的项目大家给的优惠政策也是一家比一家好。那为什么要选择到义乌“从零开始”呢?就是一份回报乡梓的情怀所在!于是,我就和董事会解释义乌有市场,全世界的人都到义乌进货,义乌融资相比其他地方要好,加之义乌市政府给我们的政策也不错,但与深圳、武汉、佛山等地一比较,董事会依旧不为所动。

  为了让大家真正了解义乌市场,我把董事们邀请到义乌来实地参观,和他们单独谈,但大家还是不答应。最后,为了项目能够落地义乌,我作出决定,只要公司到义乌投资,我可以把董事长位子让出来,只做义乌公司的董事长,这才“感动”了董事会同意来义乌投资。事实证明,我们到义乌投资是正确的。

  2016年,总投资60亿元的华灿光电LED外延、芯片和蓝宝石加工项目如愿落地义乌。这一回归填补了义乌乃至浙江省LED产业链上游的空白,带动和发展了整个信息光电行业下游的产业链,有效促进了义乌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对义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8年,华灿光电又在义乌追加投资108亿元建设先进半导体等器件项目。在华灿光电落户义乌后,我们积极引进了瑞丰光电、木林森、英特来等LED龙头企业和光伏企业爱旭太阳能、东方日升等企业,在义乌市场“无中生有”地形成了光电全产业链。华灿光电义乌厂区也成为了亚洲单产最大的LED芯片生产厂区之一。

  Q:近年来,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党建工作。请您介绍下华灿光电党建工作的特色做法以及党建在助推企业发展方面的成效。

  A:按照“同规划、同登记、同组建”的党建工作要求,华灿光电(浙江)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就同步成立了党支部,并同步规划建设公司党群服务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始终坚持“强党建、聚人才、促发展”的思路,公司党支部围绕“党建+人才”,以引育、服务人才作为企业党组织工作着力点,用远大的事业前景吸引人才、用宽广的干事舞台锻造人才、用温馨的人文环境留住人才,奏响“心‘芯’相印三部曲”,催生企业裂变式发展的加速度。

  具体工作上,我们一是组建三色队伍。设置“红色网格员”队伍。把企业划分成若干个党建工作网格,每个网格指定一名党员作为党建网格服务员,为区域内职工提供服务;选拔“橙色文娱专员”队伍。组建各种文娱团队,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广泛开展“迎新春”晚会、“喜迎十九大,不忘初心跟党走”知识竞赛、华灿“马拉松”等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成立“蓝色导师服务”队伍。依托高层次人才集聚优势,定期举办人才沙龙、主题宣讲等活动,分享导师的成长经验和教训,助力员工成长。

  二是健全三联机制。三联三会的基础上,突出党员联系人才内容,每名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都有一名党员负责联系跟踪,做好企业与人才的沟通互动,坚持对企业人才诉求承诺做到“小事不过夜、大事不隔天,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三是打通三条通道。打通人才引进通道。公司依托义乌“人才新政二十条”,通过“以才引才”的方式,为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58名,其中通过公司党员引进人才31名。打通人才发展通道。公司提供完整、多元的教育培训体系,推行“校校企”(中等学校—高等院校—华灿集团)合作模式,经常性组织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名师带徒和技能比武活动,引导员工“比学赶帮超”。打通人才晋升通道。搭建纵向同类岗位职务晋升、横向同职薪酬档级的“双向梯晋式”人才进步阶梯,使人才展示有舞台、发展有机会、成才有待遇。

  Q: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我国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请您介绍下,华灿光电布局了怎样的发展规划?

  A:华灿光电曾有三个转折点,第一次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前期投资的几家风投公司都不愿意扩产,而我坚持要扩大产能,理由是当时规模小,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不大,不扩产我们的亏损反而更多。2009年冬去春来,LED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司销售额和利润大幅提升,并于2012年成功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第二次是上市后,行业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出现了短暂下滑,面对不确定的市场,我依然坚持要扩产,我给每位董事做工作,说服大家进行扩产投资,成功奠定了华灿光电在行业内全球前三的地位。

  第三次就是在2015年市场不好的情况下,我们又在义乌进行了投资,2016年下半年市场复苏后,接着出现了连续两年的产品供不应求,华灿光电也因为之前的持续扩产布局,成为了全球第二的LED芯片生产商。

  回顾过往,从最初的8个人到现在的8000多人;从一间办公室到现在拥有武汉、张家港、义乌、玉溪四大生产基地。应该说,华灿光电的每次转折都是在危机中负重前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危中有机,我们要有战略定力,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三次转折中,华灿光电正是秉持着这样的发展理念,才抓住了市场机遇,最终成为市场的引领者。

  2019年,我们又有多项技术突破,发布了新一代Mini LED芯片产品。目前,华灿光电已成为国内第一大显示屏行业LED芯片制造商、国内第二大LED芯片制造商,同时也是国内成长最快的LED芯片企业之一。

  义乌现在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光电产业链,下一步,华灿光电将从外延结构、芯片结构、工艺生产流程等方面全方位布局新一代显示芯片,争取早日让华灿光电和义乌市场的光电产业链掌握LED行业的话语权。

  迎风起舞

  周福云终于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浙江义乌。

  他兑现了向董事会的承诺——义乌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他也兑现了向家乡人民的承诺,不仅自己带着项目回来,还带回来一条LED全产业链,让义乌再次“无中生有”,成为了“绿色光电之都”。

  从“鸡毛换糖”出发,几经转型,最终为家乡带回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周福云的创业历程可谓“神奇”。1989年,正当服装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之时,他甚至都没有想好下一步要做什么,就突然决定不干了!理由是服装行业既辛苦又赚不了多少钱。

  短暂歇业后,周福云发现义乌大陈镇衬衫厂非常有名气,而衬衫珠针、领子内衬等辅料主要由上海一家国营厂生产,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为了能够学到珠针的注塑和电镀技术,他不厌其烦地到上海拜访专家,最终获得成功。

  时间来到1996年,眼看着服装辅料的生意蒸蒸日上,超过国营厂成为了全国第一,周福云却又开始办起塑料彩印厂。两年后,他干脆把服装辅料生意停掉专做印刷包装和礼品包装。

  “做任何产品都要有超前意识,只有创新,才能引领。”面对家人朋友一次次的不解,周福云表示,“做企业绝不能在快不行的时候才想起转型,转型要在最好的时候,这样才能一边做一边想一边转。转型需要时间探索,如果企业快不行了再去转,心太急是看不准的。”

  2005年,善于在“最高处”迎风起舞的周福云第一次接触到LED。这也让一直从事传统行业的他,第一次摸到了高科技的门槛。转,因为自身不了解、产品不成熟,风险巨大;不转,市场机遇转瞬即逝,也许永远都迈不进高科技的门。

  “LED行业需要大量的人才和资金投入,华灿光电成立后,我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到处找钱融资。不要看我们现在做得挺好,说起来云淡风轻,其实华灿光电曾面临过很多次破产危机。”周福云表示,“虽然艰难,但我始终看好未来。所以一直鼓励团队要把技术做好,钱的问题我解决,他们不用担心。”

  如今,华灿光电在义乌的厂区距离周福云的老家只有1.5公里,为了能够回到这里,他也付出了很多。“股份少了没关系,董事长的位子没了也不重要,只要把华灿光电的事业做好就行了。”周福云表示,这次疫情让自己更深刻感受到了党员的作用,看到了高科技的重要性。虽然华灿光电已成为LED芯片全球龙头企业,但转型创新无止境,希望将来能为义乌的发展发挥更多的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 来梦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