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物 >> 正文
民校+名校是怎样炼成的?
2020年11月25日 11:02:18 来源: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作者:

  陕西西安人,教育学博士,教授。现任西安外事学院董事长、校长,民进中央委员,陕西省政协常委,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先后荣获“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温暖工程’先进个人”“黄炎培杰出校长奖”“十大杰出民办教育家”等荣誉称号。

  Q:记者 楼昕 A:黄藤

  Q:1992年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您创办了西安外事学院,同时寻求建立党组织,当时您是怎样考虑的?

  A:创办一所民办大学,和我的求学成长经历有关。我出生在陕西农村,上学求知异常艰难。1977年全国恢复了统一招生考试,我考上了师范学校,人生轨迹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所以我特别感谢党,“很幸运能够赶上全国高考的恢复,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坎坷的求学经历,深深影响着我日后的工作、生活。毕业后,我留校工作,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把受教育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人人都享有理想的教育,让更多的人接受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职业型、应用型的人才。1982年11月26日,彭真同志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中提出“两条腿”办教育的方针,第一次在宪法中对社会力量办学作出原则规定。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将中国改革开放推到新的历史起点上。那个年代,高考这座“独木桥”并不好走,全国的大学录取率普遍偏低,面对莘莘学子渴望进入大学继续深造的热切眼神,我下定决心创办民办大学,走办学兴教报国之路,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

  在当时,办民办大学,真是“摸着石头过河”,全靠自己摸索、探寻,面对诸多复杂问题,我想到了党,我坚信,只有在党和政府的领导支持下,才能办好一所民办学校。1992年,学校成立,我便开始筹划建立党组织,1994年,学校就成立了党委,由陕西省原教委主任周延海同志担任第一任党委书记。后来,随着民办教育发展,特别是陕西省高度重视民办学校党建工作,从政策到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民办高校的党组织也归属到省委教育工委。2000年,时任陕西省委组织部部长的栗战书同志亲自出席了我们学校党委换届大会,给予了深切的关怀和勉励。2015年,陕西省在全国率先实行向民办高校委派现职正厅级干部任党委书记、督导专员试点工作,西安外事学院是首批委任在职领导任党委书记的两所民办高校之一,此举进一步强化了党组织为学校改革发展把关定向和保驾护航作用,标志着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我能够创办一所民办大学,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创办和发展过程中,正是有了党,有了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支持、关心和帮助,学校才向正行稳,蓬勃发展,一直走到现在。

  Q:在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您是如何从董事会层面支持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党组织作用有效发挥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我在多年办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是学校成功发展的最大经验。归结起来,就一句话:党建强,才能发展强。

  我们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加强党建,确保党委有为有位,确保党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得到全面充分发挥。通过优化董事会成员构成,把党委书记作为法定董事会成员写入学校章程,建立党委参与决策的顶层制度设计;建立董事会和党委协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涉及学校发展规划、重大改革、人事安排等重大事项,董事会在作出决策前与党委沟通协商,学校日常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由党政联席会议集中研究决策,做实党委参与决策的途径方式;进行体制改革,实行大部制、大学院制,党政融合、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委委员兼任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兼任副院长,解决党政“两张皮”的问题,形成党组织从决策到实施全面融入,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形式。

  这些年来,学院先后被中组部确立为党建工作联系点、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承办首届“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论坛”,作为民办高校唯一代表被列为教育部“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建设单位,医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被教育部列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单位,《学生党建网格帮扶互助》被评为“全国民办学校首批党建特色建设项目”,先后荣获教育部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被陕西省委组织部评为“五星级党组织”。

  Q: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方面您是如何推动落实的?

  A: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行动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注入了强大动力。作为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就是要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办学治校、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育人全过程。

  在具体推进落实中,我们以“三全”育人为主线,将学生德育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大学文化教育相结合,建立“一体两翼、五个着眼点、二十个着力点”的特色德育;成立正蒙书院,实施“学院+书院”教育管理模式,在全校遴选400余名“正蒙导师”,指导开展以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融含心理健康、就业创业、资助帮扶、科创文艺、社会实践等内容的各项活动,把学生第一课堂外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全覆盖,打通了育人“最后一公里”。2019年底,学校作为全国唯一的民办高校,被教育部列为全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单位。

  Q:您能否谈谈办学20多年来,坚持以党建引领学校发展,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体会?

  A: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教育面向“四个服务”,说到底,就是坚持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深刻体会到,一所民办学校,只有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在首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公益性办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自身的发展与党的期望、国家的需要、人民群众和学生家长的期待联系在一起,以真诚求理解,以贡献求支持,才能真正赢得党、国家和社会的支持及群众的拥戴,学校才能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我从建校起,就不忘“为国分忧,为民育才,创办一流民办大学”初心,满怀“化鱼成龙”使命,把“学无长幼、校无大小、教无高下、育无国界,人人都有理想的教育”作为学校的愿景,也是我们外事人办学的“初心”。

  办学以来,依靠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凭借体制机制优势,学校得到蓬勃发展,建成了一所能够接纳3万余名学子的现代化大学,满足了更多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满足了社会各阶层对教育的多样性需求,学校先后培养了20余万各类各层次应用型人才,满足了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同时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为社会增加了20亿元的教育资产,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党和政府也给予学校和我个人很多荣誉。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西迁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总书记嘱托,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建设一流大学,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民办大学。

  记者印象

  民校,名校

  初见黄藤,我就牢牢记住了他白发苍苍、目光炯炯的模样。

  相比于董事长、企业家、民办教育家等称号,黄藤更愿意被称一声“校长”。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改革开放一时间成为时代最强音。当过几年教师,对教育行业有感情的黄藤,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他萌生出创办一所民办院校,让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念头。

  这一年,西安外事学院成立。黄藤的后半辈子,同民办教育牢牢绑在一起。他给自己定下目标,要让每一名毕业的学生拥有过硬的职业技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稳定的收入和快乐的生活,让每一个学生家庭同样获得成功、幸福和尊严。

  朝着这个目标,多年来,学院一直秉承着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思路和方针,把就业工作与教学并重,学生想学什么,学校就教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学院已累计培养20余万名毕业生,2019年就业率达到92.29%,其中就业单位不乏中铁集团、中国建设银行等知名企业。

  建校20余年,黄藤明显感觉到,自己做的这一切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民办教育不仅办得了,而且办得好。在他看来,能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作些贡献,一切辛苦都很值得。

  同样值得的,还有那些来自学生们的信任。

  每隔一阵子,黄藤都会准备一堂分享会,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聊聊生活、谈谈理想、捋捋困惑。他说,民办教育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要为学生多元化个性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要正向引导学生的性格养成、学术兴趣、价值取向等。

  正因如此,依托“学院+书院”的管理模式,宿舍区变身成为有专业老师教书法、教古琴、教绘画的高雅艺术殿堂,这正合黄藤心意——振兴中国文化、传承中国文化,是大学生应有的追求和担当。

  黄藤总说自己是个不容易满足的人,总爱追求改变、追求突破。

  当陕西省委组织部派来党建达人担任学院党委书记时,他拍手叫好,更甚至还跑去教育厅好几趟,申请再派个校长过来,理由是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样学校才会一直走“上坡路”。

  “尽管我们是民办院校,但我们的办学标准、治学理念从未落后于公办院校,我们始终是对标公办教育的水平,并且在努力做到更好。”

  从满头青丝到白发苍苍,黄藤把自己奉献给了他心目中最值得奉献的民办教育事业,一项让个人价值充分融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事业,一项圆他人梦想的事业。


责任编辑: 来梦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