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物 >> 正文
“一心一衣”演绎东方美学
2022年06月06日 13:15:57 来源: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 作者: 记者 姚珏 通讯员 何骏凯

于燕:1976 年出生,高级工程师,现任江苏阳光集团服装研发中心主任,获中国纺织大工匠、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通过聚力创新,她带领团队先后设计制作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70周年国庆庆典服装、建党100周年庆典服装,冬奥会中国冰雪运动员商务正装、中式礼服,参与国家三军仪仗队和国家军乐团礼服设计制作开发和制定标准;为3280个单位设计开发制作服装,获得国家专利86项,制定行业标准和军服标准32项,带领的团队获得全国纺织工业先进集体、江苏省巾帼文明岗等称号。

“服装设计师是我的职业理想,人生设计师是我的奋斗目标,我要用勤奋和专注的新时代‘工匠精神’为国家为党持续发展增砖添瓦。”——于燕

24年前的一个夏天,一辆由上海开来的大巴,缓缓停靠在位于江苏省江阴市新桥镇的江苏阳光集团(以下简称阳光集团)门口。人群中,一个梳着马尾、身着背带裙的高挑女孩下了车。

来之前,就读中国纺织大学(现东华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的于燕已在上海谈妥了一份不错的工作。阳光集团进校园招聘,导师“偷偷”给她报了名。当时的阳光集团已是国内精纺呢绒面料领域的领军企业,正有意拓展服装开发制作业务,做深做全产业链。

落成不久的28层阳光科技大厦熠熠生辉,生产车间里从世界各地引入的先进设备和生产线整齐划一……眼前这一切,让于燕一扫旅途的疲惫,迸发出对未来的渴望,她决定留下。

一脚踏进阳光,于燕也踏入了变革中的纺织行业——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成为世界纺织品服装第一大出口国,随之迎来产能过剩、结构调整,几经变迁逐步走向纺织强国。阳光集团则不断做大、做强,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毛纺企业和高档服装生产基地,是国家重点企业集团和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排头兵之一,也是江苏省和纺织行业唯一获中国质量奖的企业。

年轻的上海姑娘不知道,她登上了一艘即将启航的毛纺巨舰,参与并见证小小的新桥镇成为世界级服装产业基地。

“才出校门的女娃,能挑起这个重担吗”

7岁之前,于燕跟随插队的知青父母在黑龙江度过。父母不希望她跟着吃苦,将她送回上海的外公外婆身边娇养长大。童年的记忆跨越南北,在于燕的性格里杂糅了爽利与细腻。

于燕的外婆出身名门,酷爱自己动手做一些高档的纯手工旗袍、盘花扣、刺绣等。受其影响,少时的于燕在画画、雕刻之外,常常跟着外婆穿针引线、给自己的洋娃娃做些小衣服、小裙子。

一双小小的巧手,让见惯了好做工的外婆也忍不住夸赞。

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是“香饽饽”,于燕却没有光环“包袱”。一进公司,她就扎到车间埋头苦学,研究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和一线工人一起加班加点研发产品,快速对面料、样板、工艺、制作、辅料等专业技能熟悉起来。

1999年,阳光集团成立设计部,负责从面料选择到服装的全品类设计开发。谁来挑这个重担?公司管理层把目光放到了于燕身上。

“一个才出校门的女娃,能挑起这个重担吗?”质疑声扑来,于燕倒是不愁:“我对自己有信心,有挑战的工作才更有意思。”她接下担子,放开手脚干起来。

于燕注重外观款式细节变化,追求服装工艺的独特性、实用性和功能性,很快在业内闯出了名堂。一次,一家单位提出要设计一款隐藏式功能防弹风衣。她几经尝试新材料,交出一款时尚、轻便、舒适,同时可脱卸的隐藏式防弹衣,这项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突发奇想”,直到现在仍为业界津津乐道。

把服装“作精密仪器来做”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中国运动员的商务正装颇为亮眼。从“远山含黛”般的西服套装到融入精致“苏绣”的中式礼服系列,典雅的中国风不仅生动诠释竞技体育与东方人文的融合之美,也向世界展现大国风采。这是于燕带着团队加班加点,仅用4个月交出的漂亮答卷。

“设计师光会设计不行,对样板、对工艺、对材料都得样样精通,才能让打版师、工艺师、制作员做出你需要的东西。”从一块布料到一件衣服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流程,都是于燕研究的对象,她“作精密仪器来做”,力求每个环节都能完美。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的阅兵式场面震撼,三军仪仗队所穿的新式礼宾服以及军乐团演奏服正是出自于燕之手。

按照要求,整个礼宾服系列有 24 种款式,每种款式都有不同的工艺要求,且没有可供参考的工艺资料。新式礼宾服必须外观挺括,时尚大方,能凸显国威、军威;又因为阅兵式在9月,天气炎热,衣服必须轻薄透气。细节难题千头万绪,于燕把第一个攻克目标锁定在垫肩。垫肩处在领、肩部位,垫肩挺括了,整件衣服就挺括了。传统做法都是棉质的,又厚又容易热,士兵穿着几分钟衣服就能挤出水来。3个多小时的阅兵式,士兵怎么吃得消?

每天一睁眼,于燕就和团队不停想创意、试材料,前后设计了20多种方案,最终从鸟巢与运动鞋的设计中想到了 3D 网眼垫肩,顺利解决这一问题。

仪仗队的服装有350多道生产工序,军乐团演奏服也有 300 多道生产工序,每个环节都关乎制衣的成败,每件礼宾服都需要量身定做。士兵们因为高强度的训练出现体重下降,原本合身的衣服不得不一遍遍调整。

阅兵当天,于燕和同事们守着电视直播,当看到三军仪仗队穿着他们亲手设计、制作的服装出现在画面中时,每个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今年6月,我就是一名正式党员了”

剪断万丝头,工夫已成片。针线无声翻飞,难题个个刁钻、环环相扣,于燕从不记得苦和累,却总对拿到项目时的激动和解决问题后的兴奋念念不忘。20多年来,她除了怀孕生产,几乎没有请过假。

于燕是个严格的师傅,研发中心里的“徒弟”们,在她的培养下,个个都成了能顶一片天的全能型人才,“每个人都能单独带领团队完成项目的制作”。

为重大赛事、活动和各级国家单位、军队项目设计制作服装,不断奉献培养人才。于燕回忆这么多年来“一直离党很近”,虽然工作忙令她无暇思考何时成为一名党员,但用她的话说,“行动中一直按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疫情打乱了工作节奏,让于燕“慢”下来。公司党组织的组织力、身边党员们的行动力,让她坚定了入党决心。

今年6月,于燕就要从一名预备党员,成为一名正式党员:“服装设计师是我的职业理想,人生设计师是我的奋斗目标,我要用勤奋和专注的新时代‘工匠精神’为国家为党持续发展增砖添瓦。”

责任编辑: 付文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