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物 >> 正文
《满江红》里的甲胄出自这位“头号玩家”
2023年08月03日 11:39:00 来源: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 作者: 郑雨璐

温陈华在“炼铠堂”工作(受访者 供图)


说起“小人书”、连环画,70后、80后都不陌生。街头巷尾卡哨似密布的花花绿绿的小书摊,曾是数代人的开蒙圣地。“我从小爱玩,爱玩游戏,也爱看连环画,因为崇拜传奇故事里身披战甲的各路英雄,我甚至会给教科书里的人物插图全涂上盔甲。”“复原宋甲第一人”温陈华这样回忆他与“铸甲”的最初结缘。

今年春节期间,电影《满江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领跑票房,凭借45.44亿元票房成为中国影史上最卖座电影之一。一时间,影片中演员身上穿戴的精良铠甲成为淘宝“热搜款”,这也悄悄带红了位于浙江海宁皮革城里的“炼铠堂”工作室。

“我只不过是一个机缘巧合下把爱好玩成了主业的幸运儿。”这位顶级“玩家”、工作室的主人温陈华笑着介绍自己。

给《长安十二时辰》《满江红》供单、月销300件铠甲,营业额超50万元……小众、高单价、看似并不好做的铠甲生意却正以超乎大众想象的速度红火发展。

“玩”出来的赚钱职业

“最开始铸甲的时候,我从没想过这个爱好可以赚钱。”

1974年,温陈华出生于四川内江。在憧憬“铠甲梦”的少年时代,他就会用扑克牌和纸板为原材料打造甲胄模型。随着年纪渐长和研究的深入,他逐渐不满足于孩子气的“小打小闹”,而是渴望造出一副真正意义上的铠甲。“谁也没见过宋代盔甲实物,我想做一件出来。”

毕业后,温陈华在内燃机厂当了一名锅炉安装师傅,学习打铁、钣金等工艺技术,迈出了实现梦想的第一步。2007年,他开始着手制作首套宋代盔甲。“唐宋是古代中国较为繁荣的时期,甲胄工艺也相对成熟,设计也更符合现代人审美。”为更好复原精美的宋甲细节,他投入了大量时间研究《翠微北征录》《武经总要》等相关文献。在了解到全国各地存留的古迹壁画中可以挖掘出大量甲胄史料后,他背起包开启走南闯北之旅,去到敦煌莫高窟等地观摩学习。每到一地,温陈华就会把新看到的甲胄的结构、颜色等细致临下。在条件简陋的寓所,他一待就能有半月余。

组成一件铠甲需要2000余片甲片。在温陈华的回忆中,光是甲片的剪切、锻造工序,就让他长了满手的水泡。在经营电脑店之余的六年时间里,温陈华终于完成这副宋代兽面吞头亮银鱼鳞铠。铠甲全手工制作,重30公斤,内衬是皮革,能抵御真刀真枪,高度复原了700年前的宋代甲胄。而铸甲过程中“叮叮当当”噪音引来的街坊不满,却阴差阳错地让他和他的宋甲获得了当地报纸报道和网上铠甲粉丝关注。最终,这具铠甲以8万元的价格被一位资深收藏家买走。这“第一桶金”让温陈华下定决心,要将自己的“铠甲梦”发扬光大。关掉小小的电脑店,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造”出来的专业团队

“社会的进步让大家开始追求看似‘无用’的东西,而我欢迎每一位同好者的加入。”

走进“炼铠堂”工作室,温陈华团队正在比对《明代万历皇帝出警入跸图》扫描件手绘一件明甲的纹样细节。忠于历史、严于细节的谨慎态度,让温陈华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成长为铠甲复原专家。在设计铠甲的过程中,温陈华对甲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他铸甲的构思并没有囿于一图之限,而是建立在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美学和物理学等多个领域的集合研究之上。通过对文化遗存的探索、历史文献的研究,温陈华不断丰富着自己的设计理念。铠甲不仅要保护士兵,还需兼具灵活性和轻便性,因此复原的铠甲也同样需要符合人体工程的原理。而为了尽可能复原甲胄的外观,温陈华则坚决反对在铠甲的可见之处使用更便宜的螺丝钉代替原本的铆钉。

落户海宁市海洲街道之后,“炼铠堂”成立了“共富工坊”,从事古籍原型研究、材料工艺应用、藏品道具复原制作等工作,带领周边居民增收致富。据温陈华介绍,经过不断的磨合和调整,他的团队把制作复杂的庞大铠甲拆解成了可分工易组装的零件,形成流水线工艺,新员工经过短期培训便可轻松上手,收入也相当可观。“共富车间”里既有兼职的宝妈,也有年纪较大的阿姨,为了方便员工安排时间,工坊的活计也可以拿回家做,充分照顾员工的各方面需求。

“铸”起来的共同记忆

“我相信,铠甲复原可以为历史提供实证注解,继而创造社会价值。”10余年里,温陈华修复、制作了6000余套甲胄。“单纯奔着赚钱去,其实比做甲胄更好的选择有太多了,说到底目前这还是一个小众市场。”在他眼中,甲胄不仅是商品、道具,更是被复原的民族共同记忆。

从社会学角度看,记忆是社会群体文化的载体和产物。像甲胄这样具象化的文化元素也将成为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历史文化记忆间的转换器,帮助观众将抽象的历史记忆具象化为个化记忆。民间不能私藏甲胄的律法曾使得我国历史上种类丰富的战甲绝迹于世间,许多人只知西方铠甲和日本武士甲,却对我国灿烂的铸甲文化知之甚少。温陈华的团队多次应邀为博物馆制造铠甲复原件,也曾为“逆水寒”等广受欢迎的游戏绘制铠甲概念图。2019年,温陈华的铠甲登上了世界舞台,在国外举办的IMCF赛(全甲格斗顶级赛事)中亮相。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历史文物当中蕴含的历史记忆得到充分展现,这就是温陈华眼中铸甲一事的意义和价值。

工作之余,温陈华是一位尽心尽力的甲胄科普博主,在微博上有着200多万粉丝。他推出了由客户自行DIY的甲胄配件组合材料包,不遗余力将铸甲的教程传授给感兴趣的后来者和青少年。温陈华坚信着,那些壁画、古籍上的铠甲形象所蕴含的文化符号就像蕴含生命力的种子,当它们遇到适宜的环境时,便会自然而然地复苏。

2000年前,王羲之在《兰亭集序》结尾写道: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漫漫历史长河中,前人的故事得在我们的时代荡起回响,也必能激起未来时代的共鸣。

责任编辑: 郑雨璐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