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双强 >> 正文
田野上的璀璨“星光”
2022年06月06日 11:38:19 来源: 作者:

   双强名片:

   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光农机)成立于2004年,于2015年4月在上交所上市,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农业机械制造企业,也是国内农机产品线最丰富齐全的企业之一。公司党支部成立于2005年7月,现有党员40名。公司党支部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企业发展,创新开展“星承诺”“星示范”“星导师”“星家访”“星项目”的“五星”党建工作法,实现了企业党建与企业成长同心同向、融合发展。曾获浙江省湖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州市“党建强、发展强”先进非公企业党组织等荣誉。


   每天早上8时,星光农机的生产车间里都会准时开始“微课堂”。公司党支部委员带着党员职工学习时事政治、分享公司的大事小情。他们身后,是一条长达500米的红色长廊。

   “星示范”助推员工对标看齐、“星承诺”助推党员特长发挥、“星导师”助推青年骨干成才、“星家访”助推和谐家园共建、“星项目”助推企业改革发展……这条贯通1至4号车间的长廊,写满了星光党建故事,描绘出星光农机发展的底色,也是星光农机为何能拉起一支高技能人才、高级工含量在制造岗位高达85%,国家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省市级工匠等梯队完备的技能人才队伍,为深耕农业机械化、探索农业产业化新模式储备“红色动力”的密码所在。

  “星光锤”是怎样炼成的

   星光农机有一把人人皆知的“星光锤”,它是属于高级技师、党员李海平的。

   李海平并非湖州本地人,2004年进入星光农机后被安排在装配车间割台班组收割机刀条的铆刀岗位。由于当时设备落后,该岗位的工作又主要依靠技能和手工劳作完成,李海平一头扎进去认真钻研,快速掌握各种钳工工艺及钳工技能,练就了一手过硬的钳工本领,经他手的零件始终保持着极高的质量。因为用得多、用得“狠”,李海平用于铆刀的榔头,成了装配车间的“古董”级工具,诠释着“星光品质”的内涵,也深深影响着身边同事。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星光农机的生产车间内散布着如李海平般的党员示范岗,截至目前,党员示范岗共提出14个研发项目,完成12项,其中一项被列为省重大科技专项,并成功培养国家二级技师5名、工程师7名,示范岗累计获得8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专利、3项发明专利。

   进星光农机时,李海平是一名由师傅带着教技能、由老党员带着做职业规划的“小徒弟”,如今,他已经是机修钳工一级人才,星光农机职工技能培训中心的兼职内训老师,每年肩负100多人次的技能培训。在他指导下,4人走上班长岗位,3人走上主任岗位。

    李海平的快速成长离不开星光农机党支部谱写的“导师三部曲”——通过配备“入门”导师,上岗帮带促融入;配备“岗位”导师,分类培养强技能;配备“进阶”导师,多向激励促成长,构建青年职工人才梯队培育体系。

   自“党员导师制”实施以来,共有30名职工通过双向选择,成功结对党员导师。星光农机副总经理钱菊平从事农业机械设计20多年,曾获“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浙江工匠”等荣誉称号,在农机研发领域拥有20项发明专利。这位“资深”党员导师的“钱菊平技能大师工作室”不仅善于攻克技术难题,更积极带徒传艺,承担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重任,现已培养13名高级技师、20名技师、90名高级工。

   “‘星光锤’属于李海平,也属于每名党员职工。”星光农机党支部委员冯秋红说,自“星示范”“星承诺”“星导师”“星家访”“星项目”“五星”党建工作开展以来,年轻员工有党员师傅“传帮带”、问题难题有党员冲关克难,青年人才体系不断完善,为星光农机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2021年,我们发展了4名党员,10多名年轻职工写了入党申请书。”

   党建引领无数把“星光锤”落下,星光农机高质量发展持续跑出“推背感”,依托技术优势获得并储备国家专利的步伐加快,公司已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湖州市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农机整机制造上市公司。

   “机械化”赋能“产业化”

   以深化农业机械全程化产业链为核心,入局农业服务及农业产业化成为星光农机下一步的发展规划。

   在位于湖州市南浔区旧馆街道的高品质数字粮油和综合农事服务基地,“数字农田”智能管理平台上,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等参数实时变化。占地6000余亩的高品质数字粮油示范基地上,农作物生长情况一览无余。

   这是星光农机参股的星光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光农业)与旧馆街道合力打造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

   星光农机所在的湖州市南浔区,曾以“耕桑之富”闻名江南,是浙江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全区仅有34个社区,行政村却有211个。把农村产业的“蛋糕”做大做强,对南浔实现全域共同富裕至关重要。

   2020年,星光农业抓住南浔区全域土地整治的契机,在旧馆街道打造数字粮油和综合农事服务基地“万亩方”,以此构建“公司+家庭农场”的产业化联合体。据悉,这一基地每年可为农户、专业种粮大户、村集体增收532万元。

   在星光农机创始人章沈强眼里,“星光模式”可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高标准农田改造相结合,提高耕地质量;同时,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机械化生产管理手段,构建粮油全要素全流程解决方案;统一建设服务、分户生产经营的模式,破解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两大难题。

   130多台大田农业机在旧馆街道的示范基地全力“奔跑”,这里也成了星光农机的党员职工们提供“售后服务”最多的地方。“示范基地的所有机械都由星光农机提供,我们的党员先锋带队,定点、定时来答疑解难。”冯秋红介绍。

   截至目前,星光农业已在多地复制推广20个类似的基地,以独特的“星光模式”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过程中,发挥出更大潜力。


责任编辑: 姚珏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