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双强>>非公企业 >> 正文
山楂树下党旗红——记清河县山楂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
2021年11月18日 10:01:59 来源: 中共清河县委组织部 作者:

  河北邢台市清河县山楂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达2.6万亩,年产山楂鲜果7.5万余吨,产业已独具规模化,是目前我国平原地区最大的山楂种植基地。近年来,清河县努力打造国家级山楂示范种植区,注册的“清河山楂”,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成功审核,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让清河山楂畅销全国、走出国门。

  清河山楂为什么这么“红”?是党的旗帜在万亩山楂林的上空高高飘扬。

  2017年9月组建合作社党支部后,以打造“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区和万亩山楂观光旅游区为依托,实行“三三三”党建模式,激活发展源动力,带动果农致富。山楂种植专业合作社被授予“国家合作社示范社”“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清河山楂基地被授予“中国山楂之乡”“无公害山楂产地”等荣誉称号。

  三个平台激活力

  支部有活力,平台助推动;产业促发展,果农得实惠。按照“合作社里建支部”“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组建要求,该党支部坚持在激发党组织活力上下功夫,实行“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模式,为山楂产业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把各类资源有效引入、整合、利用,使其有载体、有形式、有内容,使产业更具发展潜力和市场占有率。

  搭建传帮带平台,“拉”果农致富。为解决部分果农致富经验少、种植技术低的问题,该党支部借助龙头企业影响,引导企业、合作社和农户搭建一体化发展平台,由党支部牵头,建立“1+X”传帮带模式,由一名致富能手或专技能人帮带若干群众,传授致富经验和种植技术,教学在现场、实践在田头,通过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帮助农民掌握与时俱进的理念和脱贫致富的技术,在他们致富的道路上真正“拉”了一把。

  搭建党员服务平台,“带”果农致富。党支部坚守着“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承诺,广大党员以“田间课堂”为阵地,把有效资源整合在田间地头,党支部书记高俊英为“班长”,致富带头人为“讲师”,农技服务员为“技师”,定期开展山楂种植理论培训和现场实务培训,党员亮明身份,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为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服务与指导,帮助农民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在党支部的引领和党员的示范带动下,山楂合作社共辐射带动周边群众5100余户,种植山楂上万亩,带动周边种植9700亩,年产山楂鲜果达7.5万余吨,加工山楂干2000余吨,年销售收入近1.5亿元,仅卖山楂一项,人均年收入达5000多元。

  搭建扶贫帮困平台,“帮”果农致富。党支部牵头建立扶贫就业基地,合作社统一收购山楂,仅2021年就收购890吨,贫困户收益达33万余元;流转贫困户土地200亩,年收租金每亩1200元,合计24万元,托管356亩,年净收益每亩达到3000元,合计106万元;扶贫车间吸收30名贫困人口就业,贫困户年薪金达60万元。精准帮贫,让当地贫困群众得到实实在的实惠。

  三大工程增动力

  把事情当作事业去干,终究会成功的。几年来,党支部做大做强山楂产业,从自身找问题,向产品要效益,实施三大工程,叫响“清河山楂”的品牌。

  实施素质提升工程,让山楂更“美”。一方面,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党支部通过“小马扎”宣讲小分队、“红马甲”宣讲团、“微党课”“书记忆初心”“大喇叭”“文艺宣讲队”等多种形式,深入村庄农户、田间地头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升农民思想水平,宣讲场次达200余次,受教育群众3600人。另一方面,加强生产技术培训,提升种植水平。党支部聘请河北农大、邢台农业局等单位专家、教授,不断开展各类业务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养和科学种田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培训达3000余人次。素质提升了,业务能力增强了,清河的山楂就更“美”了。为了记录美、宣传美、发扬美,党支部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比如“书画展”“山楂花摄影赛”“山楂采摘节摄影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传递“我参与、我承诺,我奉献、我光荣”的党员奉献精神。

  实施绿色发展工程,让山楂更“甜”。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贡品御品不如绿色食品。党支部成立以来,以“打绿色牌、产优质果”为初心和使命,积极推动山楂绿色种植,大力推广低污染、低残留生物有机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对种植土地建立完善的绿色档案,严格实行“一户一档、一户一方”,做到施肥有标准、有依据,种植优环境、有效益,有力地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强化病虫害防治管理,设立180个虫情监测点,搞好虫情预测,以防为主,以治为辅,推广太阳能杀虫灯,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使用,实现绿色发展。党支部的绿色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确保了无公害、纯天然,让清河山楂更“甜”了。

  实施品牌建设工程,让山楂更“大”。在党支部的带动引领下,清河山楂基地加快构建山楂品牌体系,通过媒体、展会、节庆等多种形式,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提升“清河山楂”的知名度和软实力。党支部书记高俊英组织合作社广大党员建立统一的质量技术标准,保持地理标志产品的特色和品质。通过开展社员使用授权日常管理、实行持证经营和包装监制、制定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开展统一技术培训等方式,全方位规范地理标志的使用管理。在全县推广“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经营、统一宣传、统一监管”的“六统一”管理模式,使地标品牌规范用、用到位。“清河山楂”也在党支部的拱力作为下,品牌影响越来越大,慢慢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三产融合强实力

  在清河山楂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的带领下,该县万亩山楂基地借助乡村旅游带动当地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模式。

  一产卖鲜果,鲜美“果之恋”。为顺应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党支部指导有条件的企业或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智能化、网络化生产经营体系,支持果品电商平台建设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山楂产业全面深度融合,批发商可通过网上订货或直接前来基地采购,每天平均出货100余吨,高峰期日出货达到800余吨,不用出村就把山楂卖到全国各地。另外,党支部协助县有关部门成功举办了五届山楂采摘节,通过“以节促销”“媒体推广”的形式,大大提升了清河山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引燃世人对清河山楂的“恋”。

  二产卖制品,成品“美之恋”。经历了多次山楂市场波折后,党支部决定走深加工的路子,让最好的山楂赚更多的钱。变则通、通则达、达则圆。在党支部书记高俊英的带领下,合作社先后投资200多万元购买洗果机、真空包装机、切片机以及制作果脯的蒸煮设备等,还建起了800平方米的冷库,1300平方米的车间,兜底收购山楂,统一加工山楂干、山楂酒、山楂茶、山楂果脯等,最大限度地保障果农的利益,山楂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20多个省市。土生土长的清河山楂,摇身一变,“红果”要变“金蛋蛋”,山楂产品效益逐年攀升,年销售收入超亿元。

  三产卖风景,醉人“景之恋”。“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习总书记倡导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的新时代背景下,党支部立足长远,按照“果林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的标准,规划建设生态木屋、观光景观带等休闲娱乐设施,以山楂花节、山楂采摘节等为主题大力发展山楂旅游,现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山楂花节,每年吸引省内及京津鲁豫等地近10万游客,来清河万亩山楂林赏花观景、品果采摘,年旅游收入超400万元,不仅成为全省乡村旅游的一匹“黑马”,留恋忘返的风景也实现了乡村发展“含绿量”和“含金量”同步提升。

  “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清河县山楂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党建促发展的同时,依托自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打造果木种植、鲜果采摘、山楂制品、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产业链,即“植兰”,又“种蕙”,两手抓、两手硬,让农民尽享山楂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真正实现党建强、发展强的互促共赢。


责任编辑: 付文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