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代表们纷纷发言,总书记与他们频频互动。转眼一年过去了。一年中,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们牢记总书记嘱托,认真践行总书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指示要求。
3月6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举行专题学习会,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去年3月7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去年发言的代表再次发言,回顾如何在各自领域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
互联网和实体经济
融合发展稳中有进
回顾起过去一年,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昨日用三个“稳中有进”来概括——对外开放和“走出去”的步伐稳中有进、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稳中有进、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稳中有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
马化腾感触良多,“2018年对于我国和我们企业来说,都是很不容易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没有放慢,腾讯也跟随着国家的脚步,在移动支付、数字文化、云计算等海外业务上不断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引进国内外顶尖科技人才,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这与民营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马化腾说,“我们感觉,国家对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作用更加重视,政府的行政服务越来越高效,营商环境也越来越好。”
全国人大代表袁玉宇:
广东对创新支持力度非常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
对于总书记的嘱托,全国人大代表、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袁玉宇记忆犹新。他说,自己来自科技型企业,对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有体会。让他感受深刻的还有广东全省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速度之快、力度之大:“一年来,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广东省、广州市以及我所在的黄埔区行动迅速、对创新的支持力度非常大,今年初,省政府还以1号文的形式发布科技创新12条。”
“得益于这样一个好环境,我引领所在企业——迈普医学切实践行‘三个第一’,取得一定成绩。”袁玉宇说,迈普医学引进大批科技人才,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实现多项技术突破。
“我们参与了国家科研项目,两项专利技术分别获得国家最高专利奖项——中国专利奖银奖和优秀奖,两个核心产品入选国家科技部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目录》。”2018年底,迈普医学被评为广东省创新型企业。
身为科技企业代表,袁玉宇期望为创新产业发声,推动行业共性问题得到解决。
全国人大代表米雪梅:
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奔走
去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中山市霞湖世家服饰有限公司客服部总监米雪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站在进城务工人员的角度讲述了广东发展中的两代外来工情况,以及希望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外来工子女的入学需求,让更多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享受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拓展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途径和方式,加快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为外来务工人员发声,过去一年很充实”。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过去一年,米雪梅发挥全国人大代表的作用,从基层来到基层去,奔走于社区学校间,调研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与相关部门探讨外来工子女的入学难题,参与推进新改扩建40所公办学校。
这一年,米雪梅也见证了广东中山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家政服务等问题各方面的推进和落实。
全国人大代表黄建平:
把党建工作延伸到经销商供应商
去年,参加完全国两会后,从北京回到东莞,作为东莞市宣讲团成员,黄建平马不停蹄四处奔走。不仅在公司内部宣讲,还应邀外出,为市人大、市政协、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市社保局、市公安局、镇街、银行系统、全市非公企业、清远市委统战部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授课13次,听课人数5975人次,将两会精神,特别是总书记关于广东省“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指示精神迅速传达到各行各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努力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从一件件小事抓起,坚决防止不良风气反弹回潮,不断巩固和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
黄建平时刻不忘作为民营党建的典型,去年,唯美陶瓷工业园有限公司按照总书记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指示,进一步提升了党建工作。更加突出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政治核心作用;更加注重干部队伍建设,并推进党建工作全覆盖。坚持支部建在“连队”(分厂/部门),在实现内部健全党组织和党建工作全覆盖的前提下,还把党建工作延伸到各经销商、供应商,构建涵盖上下游商业链的“大党建”工作格局。
全国人大代表刘若鹏:
在尖端技术源头创新
道路上坚持走下去
对于总书记关于人才的表述印象深刻的不止袁玉宇,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作为来自创新型企业的代表,也感触深刻。
打铁还需自身硬——刘若鹏说,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犹在耳边。“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让我们这些在广东的创新型企业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点点滴滴的工作汇集起来,就是国家的硬实力。”
刘若鹏说,“广东省在这一年里,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努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不是用来说的,而是实实在在拿出成果来,交出了一份像样的答卷。”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印发,从企业家的角度看来,刘若鹏认为,应当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去做一番更大的事业。有了这样的大背景,刘若鹏计划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更加奋发图强:光启将在深圳、佛山顺德建设一总部一基地,打造新一代隐身技术创新中心与智能制造基地,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覆盖技术创新中心与示范基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覆盖示范网络……“我们时刻谨记总书记的期盼与要求,在尖端技术源头创新这一条并不容易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我们相信只要我们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干,就能用最伟大的事业培养最伟大的创新人才。”刘若鹏说。
全国人大代表李金东:
吸引乡贤回乡投资
带动村民就业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陆河县河口镇营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金东过去一年,时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总书记对广东人民的亲切关怀和对广东工作的充分肯定,转化成工作的动力投入到人大代表的履职中,带领村民改革创新、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这一年,李金东一直在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努力着。一年来,营下村打造两个环境:一个是三清三拆三整治,打造硬件的环境建设;另一个是乡村文明建设,打造人文上的软环境。此外,他还与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带领党员、发动群众共同治理乡村环境、拓宽乡村道路、升级改造自来水、建设法治宣传活动中心,使营下村环境越来越美。
帮助贫困户脱贫,营下村首先摸清楚贫困户家里的实际情况,比如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根据他的家庭情况给予政策上的帮扶,实施精准帮扶。“如果有种养能力的就从种养方面帮助他,如果会做菜就借钱给他开餐厅。”
李金东还带动村民通过探索土地集约化经营、地方特产营下豆腐角规模化生产、特色农作物种植等方式,吸引不少乡贤回来投资,带动了一批村民就业,村民的腰包变得越来越鼓了。
全国人大代表缪国乐:
广东互联网+政务服务
让企业很有获得感
全国人大代表、河源市总商会副会长缪国乐对于过去一年广东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方面的作为印象深刻。缪国乐说,一方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在这方面也投入了相当多的资源;另一方面,更多的企业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性能等,迸发出内生的发展动力,而且这不是单一企业的选择,从整个产业链条来看,都可以看到这种积极的变化。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缪国乐说,商会的不少企业家对这句话深有同感,创新是有机会窗口的,创新是需要持续推进的,不能等到企业日子困难了才想到要加大创新投入,这个时候很可能就失去机会了。他感受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广东的企业对于创新很有紧迫感,对于创新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过去一年,广东在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上持续发力,在缪国乐看来,这让企业有了很强的获得感,比如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过去许多企业要到现场办的事项现在都实现了网上办理,在不同城市间也实现了通办,企业是高度讲究效率的,办事的便利对于企业来讲很重要。这次省市机构改革,设立了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接下来政府的数据还会进一步打通,相信在政务服务方面会做得更好。
谈到期待,缪国乐表示,政府正在进一步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这对于企业的预期来讲很关键,政府依法行政,让政务更公开,企业的预期就会更稳定,决策时也可以更有计划。而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坚持守法经营、诚实守信,才能赢得客户的社会的信任,才能做得长久。
全国人大代表李杏玲:
为欠发达地区留住
教师人才做了大量工作
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的情景,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梅县东山中学教师李杏玲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总书记关于人才的表述。
去年参加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
一年来,李杏玲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为欠发达地区留住人才做了大量的工作。“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李杏玲说,解决教育资源区域不平衡、不协调,首先要留住教师、逐步壮大教师队伍。而要留住人才,除了在软硬件改善上下功夫,还要保障教师的权益。
“现在,教育市场中争夺优质资源的态势越演越烈。很多省市重点中学,常常以优越条件将山区农村优秀教师招进学校,而失去这些优秀教师的基层中学,它们的发展肯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李杏玲说。
其实,几年来,李杏玲一直为此奔走呼吁。2013年,李杏玲提出了“关于建立教师荣誉制度,鼓励安教乐教终身从教的建议”,2016年,教育部、人社部就下发了关于做好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颁发工作的通知。同年,广东省政府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15-2020年)》,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打造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2018年,李杏玲又提出关于加强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权益保护的建议。
去年两会结束后,李杏玲回到家乡,开始对基层教师队伍建设进行调研,收集意见建议,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杏玲提出建议,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基层教师队伍建设,吸引他们留在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