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大力实施融合党建,深入开展“党建融合发展提升年”行动,先后出台了助推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等工作意见,并配套制定12个具体文件,压实责任积极推进,形成了全县上下推动实施融合党建的工作格局。
因地制宜抓融合。一方面持续完善和落实教育培训、“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党日活动、民主评议党员等“六项制度”,以脱贫攻坚、讲述入党故事、改革创新我有份、我是时代见证者、让国旗高高飘扬等为主题,认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不断强化党员意识,建强支部堡垒。另一方面,创新农村干部岗位绩效管理,对“两委”副职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实行了“绩效考核+派工制”的管理机制,既有效解决了农村“两委”干部“任职不履职”的问题,又提高了农村干部的薪酬待遇,激发了农村干部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热情。同时,持续在全县机关单位党组织中开展“机关党建走在前、助推脱贫攻坚战”活动,87个县直单位派出的82支驻村帮扶工作队严格按照“五天四夜”的工作要求,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帮扶村脱贫攻坚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并全程参与村级民主治理,形成了助推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共联合开展党日活动230次,扶持产业项目69个,投入各类帮扶资金400万元,帮扶工作成效满意度达99.19%。
围绕中心促融合。聚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县级)、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从抓城市基层党建入手,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推行了社区“大党委”制,在县城形成以龙港镇党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有机联结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建立了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单元楼宇党小组“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开展了党建工作联做、党建资源联享、精神文明联创、服务难题联解、公益事业联办、生活环境联建“六联”活动。深入开展了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活动,开展志愿服务240余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500余件,解决群众困难100余件,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聚焦高质量转型发展,创新“国企党建+”模式,先后成立了煤层气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农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恒达城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及党组织,还在国有企业中广泛开展了先锋岗、党员示范岗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非公党建领域,突出“覆盖”和“规范”两个重点,推行了党建工作联系指导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工作联系点制度,成立6个片区党建工作指导站,推动党组织覆盖率达到95%、工作覆盖率达到100%。
加大投入保融合。牢固树立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的导向,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向基层大力倾斜,为实施融合党建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县直单位选派71名干部到乡镇挂职,为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下派第一书记68名。率先在全市开展了党组织书记岗位职业化试点,率先为4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28个贫困村、30个民营企业和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配备大学生110余名。实施人才引进回流工程,招聘16名全日制大中专毕业生进入农村“两委”班子,47名在外优秀人才回乡创业,为全县农村“两委”主干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2019年共安排4004万元用于乡村两级运转经费,乡镇运转经费平均达到90万元,行政村运转经费平均达到13万元,社区工作经费达到14万元。出台了《沁水县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管理办法》,坚持统一标准、差异分配,严格管理、专款专用,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优化了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分配方式。投入2200万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2%。全面构建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