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内蒙古乌海市深入开展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活动,全市党支部标准化率已由2016年的不到30%提高到90%以上,全市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加明显。2020年,为加强新时代党支部建设,推动全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按照自治区部署要求,乌海市坚持高起点、落实新要求,开展“最强党支部”建设,努力实现全市各领域党支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 筑牢新时代北疆基层战斗堡垒 建设“最强党支部”实施方案》,确定总体目标,力争2020年底,全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95%以上,“最强党支部”比例力争达到 30%以上;到2021年,全市各领域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质量得到普遍提升,“最强党支部”比例力争达到 40%以上,软弱涣散党支部基本消除;到2023年,全市60%以上党支部达到“最强党支部”标准。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围绕“三年打基础、五年争优先”工作目标,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通过全面自创、逐级申报、分级评定开展集中建设,推动党支部建设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坚持从严标准,分类规范要求。坚持总体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统一制定“最强党支部”建设标准、规范工作流程、细化具体内容。对全市党支部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梳理,明确“政治功能强、队伍建设强、组织生活强、作用发挥强、群众工作强”五个共性标准。针对农区、城市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公和社会组织、高校、公立医院、中小学校等八个领域党组织特点,分别围绕“五强”标准,制定建设“最强党支部”107项具体个性标准。在落实基本要求、完成基本任务、达到基本标准基础上,探索建立组织、党员、群众和社会“四维一体”评价机制,全面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
突出重点任务,开展集中建设。在农区,以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及自治区实施办法为重点,着力推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取得成效。在城市社区,以落实中央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意见及自治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措施为重点,着力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机关事业单位,开展“争当三个表率、建设模范机关”活动,推动机关党员干部争当先锋。在国有企业,以落实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为重点,深入开展“四强四优”创建活动。在非公和社会组织,不断促进“两个覆盖”提质增效。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三抓三促进”行动,保证教学科研管理各项任务落实。在公立医院,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在中小学校,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入实施“三红工程”,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实现师德师风“双满意”。
完善制度机制,强化激励保障。建立评优选先的导向机制。明确所在党支部被县级以上党委评定为“最强党支部”的,党员、党务工作者、党支部参评上级党组织开展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党内表彰时,予以优先推荐。建立待遇保障的激励机制。根据各领域党支部实际,通过发放一次性专项绩效奖励,党支部书记在外派学习、挂职锻炼、职称评定、提拔使用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党支部书记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予以优先推荐等方式强化待遇保障。建立经费保障的倾斜机制。通过党费预算、党建活动经费支持和党组织工作经费单列等渠道,对建设“最强党支部”予以经费保障。建立动态调整的管理机制。明确被评定的党支部任期届满,应当开展新一轮建设;党支部组织隶属关系等调整,应当做好接续建设;党支部出现不符合建设标准的情形时,应当取消评定及相关待遇保障。(内蒙古乌海市委组织部 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