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 >> 正文
苏南“新”模式
2024年12月05日 11:02:21 来源: 非公党建杂志 作者: 记者 逄润鹏

  “在苏南地区,城市工业、乡镇企业和农副业三个层次的生产力浑然一体,构成一个区域经济的大系统,展现了‘大鱼帮小鱼,小鱼帮虾米’的中国工业化的新模式......”1983年12月,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对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地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研究中,提出了“苏南模式”。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急剧变化,以乡镇集体企业为主的“苏南模式”针对企业产权不明晰、债务责任不清晰等“成长的烦恼”,开启了新一轮改革。一时间,民营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外商及港台投资企业等多种形式的非公经济组织在苏南地区涌现,通过提高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水平,非公企业极大地激发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开创了新的“苏南模式”。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吃改革饭、走开放路的苏南大地紧抓机遇,充分享受政策带来的红利,经济社会发展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民生得到极大改善,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历史性变革的生动缩影。

  但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银行“逼债”、股东退股、员工恐慌等问题,让许多苏南企业遭遇了发展危机,红豆集团也不例外。

  “党员股东和党员干部,你们是企业的核心和中坚,如果你们都失去了信心,那本来没有问题的企业也要趴下了!”关键时刻,红豆紧急召开了党员干部大会,稳定军心,挽救企业。“党建一直是红豆集团发展的‘稳定器’,也是‘指南针’。搞好党组织建设,是红豆打造‘百年老店’的可靠保证。”红豆集团党委书记周海江介绍,红豆集团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从一个手工小作坊到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拥有10万从业人员、3家上市挂牌公司、3大产业板块的大型跨国民营企业集团,正是“党建+现代企业制度+社会责任”的管理制度为红豆不断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近年来,红豆集团又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号召,牵头在柬埔寨开发了11.13平方公里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成为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

  “党组织在非公企业发挥实质作用,一直是企业凝心聚力干实事、谋发展的利器和法宝。”周海江表示,党建强才能发展强,从第一代创始人周林森,到红豆集团创始人周耀庭,红豆“三代当家人”都是中共党员,党建工作在红豆集团60余年改革发展中不仅得到了有效传承,还创新形成了“一融合双培养三引领”的党建工作路径,通过在组织架构、人才培养、工作机制等方面,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有效融合,不断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发展合力

  与红豆集团同样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的永卓控股,则秉承“强村富民”的初心,从一个轧钢小作坊成长为年营收超千亿元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把所在地永联村从张家港最小最穷的一个村变成“华夏第一钢村”、全国文明村,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企业虽历经数次改制,但始终为永联村集体保留了25%的股权,构建起了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村民共富的长效机制。

  “永卓控股发轫于永联村,与生俱来有着红色基因。”永卓控股党委书记、总裁吴毅介绍,40年来,企业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以国家发展要求和战略部署为导向,谋划企业发展方向,推动党的思想、理念、战略在企业落地生根。企业“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将党组织的创新性活动与生产经营相结合,通过党建引领和推动生产经营工作,在生产经营中夯实组织基础,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有机统一。

  吴毅介绍,近年来,永卓控股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以数字化改造传统产业,已建成1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9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优特钢产销比例超过70%,销往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钢铁、新能源、新材料、金融贸易、建设、物流等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新老企业联合“唱戏”

  改革大潮,生生不息。

  数十年来,“苏南模式”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新时期,企业和产业如何向“新”提质,成为了新的时代课题。  

  在常州东郊横山桥镇芳茂山脚下,一座从“猪舍”走出来的大型化工涂料企业正在不断自我革新。“兰陵集团是由共产党员陈人金在1980年带着12位农民兄弟做出来的企业。”江苏兰陵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明铮介绍,旗下的江苏兰陵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此前已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们一直扎根在乡镇,是一家不折不扣的‘乡镇’企业。”

  创业40余年,兰陵集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发展。“1991年,兰陵就创办了中国民营企业第一个防腐蚀技术研究所,多年来,这里创造了超60项发明专利和技术认证。”陈明铮介绍,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海南文昌航天发射架、国家大剧院等许多建筑设施,都有兰陵集团的身影。

  除老牌乡镇企业外,走进位于常州武进国家高新区的理想汽车智能制造基地,在“超级大脑”生产线上,小到门框密封条、各类螺栓,大到电动机、天窗玻璃,超过3000种零部件实现智能配送,有序运抵相应工位。每40秒钟就有一辆新车下线,驶向全国各地。

  常州,正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理想”之城。

  “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武进高新区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武进高新区积极抢抓新能源产业风口,超前布局产业链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链主”型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下,汇川新能源、大连豪森、星星充电、新泉汽车、海拉车灯等一大批优质项目纷纷落户。通过党建联建,不断强链补链延链,武进高新区已形成涵盖新能源整车、动力及传动系统以及新能源核心零部件等环节的产业链条,建设了中汽中心、UL常州动力电池检测实验室、国创移动能源创新中心等服务平台,为常州建设“新能源之都”注入新动力。

责任编辑: 山河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