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红色故事会>>讲述 >> 正文
方志敏:为人民谋幸福
2020年10月12日 16:43:21 来源: 作者:

微信图片_20201012105907.jpg

  方志敏(1899—1935年),江西省弋阳县人。192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1月被捕。在狱中,他写下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重要文著。1935年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方志敏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万强  本刊记者  谢庆梅

  方志敏,弋阳人,年三十六岁。知识分子,于一九二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第一次大革命。一九二六至一九二七年,曾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大革命失败后,潜回弋阳进行土地革命运动,创造苏区和红军,经过八年的艰苦斗争,革命意志,益加坚定,这次随红十军团去皖南行动,回苏区时被俘。我对于政治上总的意见,也就是共产党所主张的意见。我已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我这几年所做的革命工作,都是公开的,差不多谁都知道,详述不必要。仅述如上。

  这篇自述虽然只有245个字,却铿锵有力,展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愿意为苏维埃和革命事业“牺牲一切”的决心与意志。时隔85年,仍能力透纸背,带给我们震撼和激励。

  探寻革命者足迹

  方志敏出生在江西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1922年7月,方志敏来到上海。不久,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8月,赴南昌创办“文化书社”,出版《青年声》周报,并与赵醒侬等人,于1923年初创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江西地方组织。192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五卅”运动时期,参加“沪案交涉江西后援会”的工作,深入偏远地区,开展宣传鼓动工作。不久,回弋阳创建中共漆工小组,组织“弋阳青年社”,建立农民协会,领导农民运动。

  1926年5月,出席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1927年2月,任中共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领导全省农民运动进入全盛阶段,农协会员发展至30余万。3月“赣州惨案”后,赴武汉向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请愿,当选为“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委员会”执行委员,并在南昌创办了江西农民运动训练班,组织了农民自卫武装。

  南昌起义后,返回弋阳发动秋收暴动,先后任中共弋阳区委书记、中共横峰区委书记。同年11月至1928年2月,与黄道等人组织领导了弋横暴动,暴动失利后率部转入磨盘山区坚持斗争。1928年2月,创建工农革命军第二军第二师第十四团一营一连。4月,任中共弋阳县委书记。5月,领导建立了弋阳县苏维埃政府,任主席。1929年,历任中共信江特委代理书记兼中共贵溪县委书记,信江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团主席,领导建立江西红军独立团。

  信仰坚定奋斗到底

  1930年,任信江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率独立团在赣东北、闽北一带开辟根据地。先后领导了贵溪、余江、万年等县的农民暴动,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局部性“围剿”。同年7月,领导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1931年3月,当选为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3月下旬,任红十军政委,率部转战贵溪、余江及闽北地区,在闽北连打11仗,连战皆捷。同年11月,在全国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当选为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

  1932年12月,任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1933年1月,红十军改编为红十一军,临时兼任政委,并组建新红十军。3月,接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红旗勋章。12月,任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1934年11月,任闽浙赣省军区司令员。同月,红七军团与新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离开赣东北向皖南进军。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统一领导闽浙皖赣边党的组织和革命武装。为策应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率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在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困。他们坚持战斗,直至弹尽粮绝。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玉山县怀玉山区被捕。在狱中,方志敏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8月6日,被秘密杀害于南昌市下沙窝。

  对话方志敏之孙方小勇

  Q:在您及家人的心目中,方志敏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在工作和生活中,祖父的事迹对您及家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A:祖父高大的形象一直在我和家人心中:年轻而坚毅的面容透露着一股浩然正气,如刀刻斧凿一般,虽身负锁链脚镣,却身姿挺拔、面容端正、目光坚定、英姿勃勃。这就是我的祖父方志敏烈士,

  1899年8月,祖父出生在江西弋阳一个贫苦农家,从小聪明好学。离开家乡外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最终选择了共产主义。他说:“共产党员——这是一个极尊贵的名词,我加入了共产党,做了共产党员,我是如何地引以为荣呵!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

  祖父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为了自己的远大理想进行了长期艰苦奋斗,并卓有成效地创建了被毛泽东称赞的“方志敏式”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第十军。即使被俘入狱,他依然斗志昂扬,用一颗赤诚之心和激昂之笔为党工作。在被关押的6个多月里,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清贫》等10多篇13万余字的文稿,直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身为英雄后人是很自豪的,自豪中也会有一些压力,对自己的生活、工作等会有更高的要求。

  我大学毕业先后在广东省珠海市公安局、珠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口岸局、珠海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部门工作,还曾经在阳西县挂职。这些部门是和社会民生、社会和谐息息相关的。

  工作中,我常会想到祖父,当年在他领导下的赣东北苏区,制定的经济政策,文化教育建设、政权建设与法律制度的创设,细致入微而成为基层政权操作规范的《怎样做乡苏维埃工作》,等等,这些都是祖父及老一辈共产党人,留给当今的政府公务人员如何改善民生、为人民谋福祉的经典教材。

  作为烈士后人,我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方志敏的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浸润灵魂,为实现党中央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把“可爱的中国”建设得更加美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Q:关于方志敏同志所说的清贫,您能谈谈那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A:祖父方志敏在《清贫》里写到:“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现代社会,“贫”很容易被理解为贫穷、贫乏。但是祖父心里,清贫是一种人生境界,坚守朴素淡然,不计较个人得失和享乐。正因为他全身心只有党、国家和民族,才能放下自己的生命安危,直至生命最后一刻都对祖国未来充满美好的期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坚守精神追求,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处理好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关系。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祖父一生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心怀大爱、以身殉志,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

  Q:我们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100年来,无数共产党人为建设可爱的中国无私地奉献着,方志敏描述的可爱的中国,在今天得到怎样的呈现?方志敏精神给我们留下的是怎样的宝贵财富?

  A:祖父狱中遗著《可爱的中国》曾这样写道“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生育我们的母亲,会最美丽的装饰起来”。

  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和祖父一样,前仆后继,甘愿牺牲一切。 我们有幸代替他们看到了这一切美好,今天这“可爱的中国”,正如他当年笔下所愿。

  他当年的伟大梦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一代代艰苦卓绝的努力,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初步得到实现。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还是发展中国家。要在更高的层次上,更加完美地实现祖父的愿景,还需要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长期不懈的奋斗。

  祖父的革命生涯短暂而光辉,他坚定不移的信仰、洁白清贫的生活、美好崇高的理想是他革命生涯突出的精神品质,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体现。

责任编辑: 付文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