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党员“智囊团” 打造人才“集聚地”
2020年10月13日 21:25:24 来源: 中共丽水市委组织部、市委两新工委 作者: 中共缙云县委组织部、县委两新工委

  一、案例背景

  缙云县地处浙南腹地,受制于经济实力、区位条件、硬件设施等客观因素影响,非公企业在招才引才方面不尽如人意。为改变人才引进难、人才留住难现象,缙云县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启“党建+人才”工作模式,努力引导企业党员出智出力,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做法

  (一)组建“党员引才团”。将非公企业内部表达能力强、善于沟通交流的党员纳入“党员引才团”,协助企业负责招才引才工作。“党员引才团”努力收集与企业需求有关的人才信息,积极通过电话、邮件、微信等方式进行有效沟通,并运用上门走访、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表明企业诚意。正是由于“党员引才团”的执着与努力,近年来缙云县非公企业引进了一批急需人才,为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革新发挥了重要力量。如在“党员引才团”的努力下,浙江金马逊机械有限公司近年来先后引进博士4人,高级工程师7人,海外工程师引智项目20余人次,引进的一名法籍工程师荣获了西湖友谊奖。

  (二)打造“党员服务团”。将非公企业内部热情开朗、乐于助人的党员纳入“党员服务团”,协助企业服务人才,力所能及地帮助人才融入企业,解决生活难题。做好服务向导,陪同刚到企业的人才熟悉周边环境;做好“红色小跑腿”,协助人才对接相关部门代办各类业务,关注人才各方面需求,全方位做好服务。如锯力煌锯床技术骨干卢勇波,也是丽水市138第二层次人才、丽水市绿谷英才、缙云县骨干人才。一次在车间工作时意外摔倒导致骨伤严重,公司党支部书记第一时间与田氏伤科医院联系好相关事宜,并指派两名党员马上将其送到医院确保得到最好的治疗。

  (三)培养“党员工匠团”。缙云县非公企业党员大多任职公司各个部门的关键岗位。每一名党员实行挂牌上岗,亮明身份,建立“党员示范岗”和“党员先锋岗”,发挥工匠精神,让企业党员在各自领域担当重任。通过外派学习、师徒结对等方式加强对党员技术骨干的培养,提升党员在产品设计、技术研发等方面的能力,将党员骨干培养成“党员工匠”。同时,结合企业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将企业骨干优先推荐入党,努力将企业骨干人才培养成党员。如,浙江晨龙锯床集团的员工柏友周远赴英国学习专业技能,学成归来后公司党支部第一时间与其沟通,将其作为培养对象纳入党组织管理。在公司党支部努力下,公司有多名像柏友周一样优秀的高级工程师和技术骨干加入到党员队伍。

  三、实践成效

  (一)加大了引才力度。党员一般由企业职工中的优秀分子组成,党员引才团更是优秀分子中的“尖子生”。他们冲在一线,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以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为人才招引打开新通道。2019年度我县非公企业吸纳人才5134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大的突破。

  (二)提升了服务力度。“党建+人才”模式提升了企业文化软实力,协助企业及时解决人才思想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挽留人才起到较大作用。年轻的技术人员大多来自于外地,远离故土和亲人,生活上无依无靠。党员服务团的全方位关心服务给了他们家的温暖,让人才不仅引得进,还留得住。

  (三)激活了党建活力。“党建+人才”模式也为党员活动提供了有效载体。引才大比拼、技能大比武、人才服务向导等支部活动的举办,给党员提供了交流沟通的平台,为党员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展示窗口,为党员做示范、当先锋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四、思考启示

  1.党组织要带头引领。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工作。党支部首先要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广开进贤之路,方能“抱得佳人归”。其次,党支部要定期对企业内产业发展趋势、企业人才现状进行深度了解,精准绘制人才地图、清晰标定引才路径,提高人才招引的针对性和成功率。

  2.党员要带头冲锋。企业的党员职工具有党员和业务骨干的双重身份,要始终保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做到理想信念最“红”、干事创业最“拼”,为发展聚力、为企业赋能。党员职工要有高度的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紧紧围绕企业发展这一中心,不断提升自我,服务人才,才能真正实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3.企业要营造浓厚招才氛围。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新平台,全面深入宣传人才招引政策,营造招才爱才的浓厚氛围。要关注人才需求,协助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形成“人人尊重人才”的企业新风尚。努力实现服务资源集成、服务力量下沉,营造人才想进来、想创业、想扎根的良好氛围。真正把人才的潜力释放出来,把创业创新的活力激发出来,把科研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体现出来。

微信图片_20201013165955.jpg

责任编辑: 郑夏忆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