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龙泉市共有非公有制企业1000余家,大多数属于小微企业。非公企业党组织数66个,(其中党委1个、党总支1个);单独建立党支部的企业51家,建立联合党支部13个;非公企业中党员总数1287人,其中组织关系在企业党组织的党员699人,流动党员588人。企业党组织成立时间较短,特别是联合组建的党支部,党务工作者缺乏,组织比较松散,活动开展不正常。面对小微企业党建工作的实际,龙泉市委两新工委积极探索,打破条块分割,将区域内农村、企业、机关等党组织最大限度的纳入党的工作范围,依托区域化党建,全面提升小微企业党建工作水平。
二、主要做法
(一)阵地共享。2017年以来,龙泉市委两新工委以园区统筹、村企统筹二大模式,争取财政投资300余万元,分别在主城区、开发区、龙渊街道、石达石街道、安仁镇、青瓷小镇、住龙镇等非公企业集聚区建立区域化党群活动中心,形成了“一核多点”的总体布局。在开发区,党工委助力浙江佳和矿业集团党委,兴建功能齐全的党群活动中心,内设篮球场、羽毛球场、台球室、乒乓球室、阅览室、远教中心等设施,为园区内228家非公企业开放共享使用。
(二)党员共管。成立区域化党总支,隶属于乡镇(街道、园区)党(工)委,由党(工)委委员兼任党总支书记。如石达石街道区域化党总支下设10个支部,共有党员168名,涵盖非公企业、学校、卫生院、林业站和农村等领域,同时让组织关系不在区域内的党员亮明身份,参加区域党组织的生活和公益性活动,形成“关系在单位、活动在区域、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模式。
(三)事务共商。建立健全区域性党建工作议事机制,联席会议由所在党(工)委牵头组织,党(工)委副书记负责召集,各成员单位党建工作负责人参加,每季召开一次;日常事务由各成员单位指定一名党务干部作为联络员。如城区党群服务中心,联席会议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整合机关党工委、团委、妇联、民政等单位的力量,统筹使用联席会议决定重大问题时,充分尊重每一个成员单位的意见,较好的促进了党群服务中心的运转。
(四)活动共办。针对区域内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党建群体,动员和组织各类人员,开展“十个一”活动,为职工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引导群团组织主动适应形势任务的变化,与党组织步调一致地开展活动,推动区域化党建各项工作的落实。如城区党群服务中心,2018年以来在《剑瓷先锋》微信公众号发布预告100余期,开展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爱心义卖、讲习讲座等活动405次,接待考察学习30余次。
三、实践成效
(一)解决了小微企业党组织建设的问题。近三年,建设了国镜药业、三田集团、瓯江青瓷等“双强先锋”示范点25个,分别予以1-2万元的奖励;按照“双强六好”标准,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以老带新,推动两新党组织对标看齐、进位升级,进一步丰富开发区——安仁镇、开发区——上垟镇、开发区——小梅镇3条红色示范带。
(二)解决了小微企业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2019年下半年,龙泉市结合主题教育共举办两新组织出资人和党务工作者全员轮训班3期,通过党校集中学习和外出就近考察等形式,进一步加强了企业出资人、党务工作者的党建业务水平。同时,区域化党组织突出对流动党员的跟踪对接,及时查找隐性党员,使党员的教育管理更到位、更全面,切实形成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使小微企业“党员留得住、素质上得去”。
(三)解决了小微企业党务工作者短缺的问题。龙泉市以区域化党组织为纽带,积极开始“三服务”工作,对年产值2000万以上的91家企业由处级以上领导和涉工部门党组织直接联系,年产值500-2000万的161家企业由科局党务干部联系帮扶,在助推党建工作的同时,为企业解决难题,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呈现出“党建护航、携手振企”的良好局面。
(四)解决了小微企业经费保障不足的问题。2019年,龙泉市通过财政预算,落实了小微企业党建工作专项经费50万元,明确从市管党费中安排10万元,以“以奖代补”的形式,用于小微企业党组织开展重大党建活动的专项补助,根据活动规模和性质,享受5000-10000元的一次性专项补助;通过企业捐助,为小微企业党建工作扎实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思考启示
(一)因地制宜,引导小微企业自发参与党建联盟。以“党建+行业”为引领,凝聚共识、整合资源、进一步发挥党建联盟在经济社会、科技创新发展中的统筹作用,吸引更多小微企业党员将特色党建融入到企业发展中,促进企业发展和企业党建“双丰收”。
(二)健全服务,推动区域化党建联盟发展壮大。需要加大扶持和保障力度,不仅要加强经费、人员等物质保障,还要注重精神鼓舞,注重对联盟成员、党务人员关心关爱,注重完善考核评估和长效激励机制,激励成员企业和非成员企业党组织更加主动、积极的参加。
(三)标准示范,确保区域化党建联盟活力长存。需要打造更多的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以示范点推进标准化,进一步引导行业相近、产业相通的小微企业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借助企业党群服务中心的区域化辐射优势,实现企业与企业、党组织与党组织之间的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