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外景
日前,四川领航两新组织培训学院在成都挂牌成立,并开办了一系列 “两新”组织培训班。学院以服务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为目标,以开展红色教育为宗旨,深耕两新组织党性教育、党建党务、政策解读、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等五位一体培训领域,着力打造优质特色两新组织党建培训品牌。学院由四川省工商联发起成立,得到省委两新工委、省民政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成为四川又一个突出红色教育主题的专业学院。

学院内部
走进学院:五大培训重点“激发红色引擎”
走进四川领航两新组织培训学院,红色主题教育的特征十分明显,“激发红色引擎”成为学院办学特色。围绕服务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大局,服务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者、企业管理人员、各类专业人才、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和党建指导员,以红色引擎为动力,学院确定了五大培训教育重点:
一是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每一期培训,学院都在各个培训班建设临时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逐步建立培训班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律自治健康发展的运作机制。
二是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每一期培训班的“旗手评选”等活动,充分调动参训党员参与课程互动的积极性和凝聚力,积极参与到班级和课堂管理。
三是开拓“党建+培训”服务阵地。在学院内部设立“党建+培训”特色模块。依托每一期培训班,开设“党建+培训”专区,全面展现 “党建+培训”整体思路及传承红色基因特色党课等内容。
四是建立完善学院党建引领发展新机制。建立内部“党建+培训”定期学习制度。从体制机制入手,每个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传达有关精神,分析和解决培训行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促进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
五是创建“党建+培训”特色品牌。建立了“党建+课堂+基地”教学模式,以“讲授式、案例式、探讨式、模拟式、互动式、观摩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小核心+大外围”的师资力量,形成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访谈教学、论讨教学、行动学习、翻转课堂、结构化研讨、社会实践”等为主要形式的独特办学形式,探索出一条符合两新组织发展的特色培训之路。
“学院要做两新组织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加油站、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者素质能力的补给点、两新组织领导者视野的新平台。”该学院常务副院长许应船表示,学院将按照这一发展思路,坚定推进五大教育培训重点,力争用5年时间, 把学院建设成“全国知名、行业领先、川内顶尖”的两新组织培训学院。

学院举办的培训班现场
走进培训班:红色主题教育课程占比近半
近日,笔者走进学院挂牌后开办的培训班——全省新选派驻村干部示范培训班。为期5天的培训,围绕红色主题教育的培训课程即近一半,既有来自党建部门专家学者的权威解读,也有基层组织部门负责人讲授实践经验,而现场的参观交流,在突出红色主题教育的同时,也强化对脱贫攻坚、农村电商发展等实际工作的指导。
“学院突出红色教育,要赋予红色教育新的时代内涵,而不仅仅是去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瞻仰革命先烈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更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许应船说,学院在培训课程设置上,突出政治要求,把政治建设作为学院专业化、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四化体系建设的核心。同时,结合当下两新组织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有共性的焦点问题和攻关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辅导以及技能提高,让两新组织干部既红又专。

学员们分组讨论总结所学
走近培训师:将红色教育细化为可衡量的标准
学院开展红色教育创新性的尝试,培训老师是关键环节。为此,学院把红色主题教育贯穿到教师培训全过程,确保培训既保持了“专”的特色,又不脱离“红”的轨道,把讲政治贯穿学院党建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吴兆华党务教育经验丰富,在6月12日的专题讲座上,她将自己的讲课内容锁定为基层干部情绪管理和压力调适。她例举了基层干部遇到的各种问题、挑战和压力,由于讲解很接地气,受到广大学员的欢迎。
而在省扶贫开发局信息统计监测处一级调研员刘燕看来,很多基层两新组织干部面临的工作压力大。在她的专题辅导课上,她就将自己掌握的防止返贫技能向学员们倾囊相授。《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这堂课,让来自基层的学员们感到收获很大。

现场教学:在延安上党课
走近学员:红色教育入脑入心
基层党建工作如何开展?新起点新要求在基层工作中如何突出和体现?一次培训班结束后,学院都会按惯例举行心得交流座谈会,邀请培训学员现场分享交流培训心得体会。
在培训班专题举行的经验交流座谈会上,广元市苍溪县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阿坝州小金县冒水村党支部书记陈望慧等先进党员代表,受邀同凉山州喜德县阿吼村第一书记王小兵等参训者作了交流发言。“这次培训的最大收获,就是深入结合实践经验,让理论武装更加具体化、生活化、场景化,有标准、看得见,更容易理解。”王小兵说。
陈望慧对学院教师的培训、授课方法予以点赞。“学院的老师注重案例式、探讨式、模拟式、互动式、观摩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让大家听课时更加专注、投入,更好地入脑入心,指导实践。”
据悉,为突出红色主题培训的特色,学院还将进一步在创新上进行积极尝试,如设置“新时代大数据背景下的管理创新”等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其目的就是将党的大政方针和红色基因传承融入课程,通过传统文化、现代管理的有机结合,传承红色基因,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许应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