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两新战"疫"记>>行动 >> 正文
硬着头皮冲进高风险场所,和生肉鸡蛋“亲密接触”,我的复工故事有点特别→
2020年03月03日 09:47:33 来源: 上观新闻 作者: 上观新闻

  近日来,上海已经开始陆续复工了。不过,张建奇的工作有点特别,每天出入高风险场所,和生肉鸡蛋“亲密接触”,与天南海北的人“聊天”

  她,为什么一定要去现场工作?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张建奇的复工故事——

  我叫张建奇,是品测(上海)检测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抽检员。

  2月20日,在家结束了两周的隔离后,我终于回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工作岗位。

  和有些岗位可以“云办公”不同,食品抽检这项工作必须到现场才能完成采样。

  而疫情当前,我前往采样的地方偏偏都是农贸市场、粮油批发市场、购物中心这样人流密集的高风险场所。

  所以,在家人眼中,尤其是和我一起返回上海、在家“云办公”的老公眼中,急着冒险的我有些不可理喻。

  他说,在老家和刚回上海的两周,都没有怎么出去过,为什么偏偏要这个时候出去凑热闹?为何不能再忍一忍?

  老公的“灵魂拷问”,让我一时难以辩驳。

  这个年,我是在江苏淮安的婆婆家过的,当地管得极其严格:每户人家每3天只允许一个人出去购物1个小时,超过1个小时,就不要回来了,自己在外隔离14天。

  有了在外地的经验,我和老公决定回上海也要继续坚持这样做,不给别人添麻烦,所以把后备箱塞满了米面油、肉蛋菜,自驾回上海后就闭关自守。

  10天后,弹尽粮绝,我俩小心翼翼地叫了两次外卖,又在家里“混”了4天,期间,连去小区花园里散步的念头都抑制住了。

  可回上海的第15天,“画风突变”。

  一早,我就披挂上全套防护装备,和队友去了宝山区的江阳市场。

  一天下来,我们既为取样拿过生肉和鸡蛋,也为索证索票去过空气流通不畅的地下室,还“亲密接触”了十几家商户,向他们详细询问被抽检食品的溯源信息,从他们手中接过各种合格证明。

  我没敢告诉家人细节,回家只抛下一句“抽了些样”,蒙混过关。

  我充分理解家人对我的关爱,但我也有自己的苦衷。

  公司食品抽样组有10名成员,我是组长,可偏偏除了我和一位组员外,其他组员要么过年留在上海,要么就早早回到了上海。

  因此,2月6日,我刚到上海时,大部分组员已经“连轴转”了近两周。

  而且,越是关键时刻,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越是不容一丝松懈。

  近期,上海各区都加强了食品经营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所以我们接到的委托任务数量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两到三成。

  人手紧张,工作任务量又增加,每天加班三四个小时成了新常态。

  大家虽然没有对我这个“迟到”的组长抱怨什么,但我很内疚,没有在关键时候早一些和他们奋战在一起。所以,只有赶快复工,我悬着的一颗心才能安放。

  真的回到岗位上,我的内疚感更重了,有些苦,我的组员比我整整多吃了一个月!

  比如工作午餐,被抽检的农贸市场周边餐饮全部关门,大家只好各自分头找超市买方便面。买了方便面吧,又没有一个像样的地方吃,有些同事就站着或蹲着解决了。

  2月20日那天,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可以坐着吃面的场地——一家农贸市场里暂时闲置的猪肉冷库。

  冷库顶部悬挂着的猪肉挂钩成了“天然”的距离测算工具,我们算好挂钩之间的距离,各自认领一根,坐在下方吃面,践行“北欧式”用餐,颇有“头悬梁”的紧张刺激感!

  2月21日,闻着生煎的香味,我们在抽检的菜场附近惊喜地发现一家饭店开了门,满怀感激地吃到了过年以来第一顿方便面以外的工作午餐。

  其实,食品抽检的过程十分严谨,必须严格落实消毒措施,并控制好采样到封样的时间,才能确保样品没有被污染,进而确保抽检结果的客观公正。

  疫情防控期间,抽检人员和设备设施的防护消毒力度也几乎做到了极致。

  所有进出抽样场所的抽检车辆都要经过好似洗车般的“淋浴式”消毒,而我们佩戴的口罩、手套、鞋套两小时一换,防护服半天一换,至于取样的镊子、封口袋等工具更是坚持“一次一换”。

  说真心话,看到同事耳朵上被口罩带子磨出的印痕,还有经过反复消毒的粗糙双手,我常有大家再晚一点复工的想法。

  但转念一想,现在有许多人守在家中靠外卖买菜,看不清食品的“身世”,我们这些食品抽检员就是大家的“眼睛”,帮大家在一线盯住舌尖上的安全,所以再苦再累,都要咬牙坚持。

  最近,各方面的消息都显示疫情防控形势变得越来越有利,这是所有无私无畏、爱岗敬业的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很高兴能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员。我想,当疫情彻底终结的那一刻,我再回想这段“苦日子”,一定会格外充实并且自豪!

  

责任编辑: 郑夏忆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