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假日学校效果不错。可以考虑对接区青少年宫教师、志愿者,开设周六托管班。”这是记在党的二十大代表、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灵峰社区党委书记史孟艳笔记本上的待办事项之一。
像这样的事,她的笔记本上还有不少。策划线上招聘会,让企业在家门口就能找到需要的员工;针对社区职工“点单”开设技能培训班,提升产业工人素质……每一件,都是社区里企业、员工心尖上的事。
工业社区是宁波首创的工业园区社区化治理模式,将居民社区治理理念嵌入工业聚集区。工业社区服务的对象不是居民,而是企业和员工。7年来,史孟艳和社区企业、员工打成一片,成了大家心目中找得着、靠得住的“大管家”。
“我们是有温度的大家庭”
温馨,是灵峰社区党群中心服务区给人的第一印象。
咖啡室里坐着几位休息的企业员工,培训教室的电脑里放满了培训课件,图书馆的“工匠学堂”里整齐摆放着社工们收集来的各色模具类书籍。会议室、篮球场、健身房……各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即使夜晚,这里也为社区所有企业员工亮灯。
“2015年,我们刚来时,这里是一片废弃的厂房。”史孟艳回忆,当时面对满地垃圾,心里一点没底。
服务中心如何设计?服务企业怎么开展?带着一肚子问号,史孟艳和同事包里揣着社区装修和设计方案,一家家走访企业,挨个征求意见。
2个月走访下来,史孟艳不仅对装修方向胸有成竹,对入驻企业的情况也排摸得一清二楚,“园区里大多是中小微企业,大部分员工是外来人员,他们在北仑人生地不熟,老板也没有精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我们可以从职工文化生活服务下手,让他们有归属感!”
业余生活不够丰富?社区策划了歌唱比赛、爬山、相亲会,团建活动一场比一场精彩,每次报名都格外火爆。
对政策不够了解,又怕错过政策红利?社区请来有关部门上门宣讲,手把手指导申报表格填写,又专门开设政策集市,让员工在家门口得到一对一的专业分析。
企业家之间交流不够多?社区牵头成立企业家联谊会,建立微信群,促成相关领域企业家小聚,不少合作火花由此而来。
“工业社区创造产值,也注重每一个人的获得感,我们是一个有温度的大家庭。”史孟艳说。
“机器开动了,春天就不远了”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不少中小微企业措手不及。复工复产战役打响后,每天接踵而至的新问题让史孟艳忙得脚不沾地。
有一天,她接了300来个电话,都是关于复工复产的。电话接到耳朵都痛了,微信信息更是多到数不清、看不完。
复工复产之初,没有经验可循,史孟艳带着社工奔走在园区各家企业,一一核对、登记、查验,又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困难。为了企业顺利通过查验,她总是提前一天给申请复工的企业老总打电话,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的协调确认。
外省员工返浙不易,社区协调以包车形式将他们接回北仑;配套企业动不起来,眼看供应链要断了,社区又和街道加班加点,推动上下游企业在材料供应、货运物流、产品销售等生产经营环节中链式协同、抱团发展……仅一周时间,灵峰社区就实现企业全部复工,两周后,企业复产率达到了96%。不少企业家感叹:“要是没有社区,我们这样的小微企业哪能这么快复工复产?”
“机器开动了,春天就不远了。”走访时,看着企业车间里轰鸣的机器,史孟艳感慨。
更让她欣喜的是,那之后,社区党委收到了一百多封来自企业员工的入党申请书,数量是往年的好几倍。有员工在申请书里写道: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刻,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现在他们也想成为其中的一员,回馈曾经温暖过自己的人。
“我收获的远比付出的多”
一路走来,史孟艳看着园区规模从当初的400亩扩张到4000亩,企业从最初的30家增加到78家,员工从8000名增加到2万人。今年1月至7月,园区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73亿元,同比增长26%。
回顾7年工业社区工作经历,她说,自己付出过心血和汗水,但收获远比付出的多,“外人看来,我们工业社区好像无所不能,什么事情都能解决。其实社区办得好,不光靠社工,更靠企业中的党员带头、社区自治。”
史孟艳始终记得那些企业反哺社区的暖心时刻。
今年年初,北仑遭遇疫情,灵峰社区的核酸检测时间都在凌晨,仅靠社工的力量远远不够。深夜10时,史孟艳在职工群、党员群里发布了志愿者招募信息,结果一呼百应。465个志愿者,全是社区里的企业员工,他们有的负责扫码,有的维持秩序,有的帮忙分发物资,还有人主动问史孟艳有什么工作需要补位。
把企业当家业,把职工当家人,这是灵峰社区党委的坚持,也正在变成灵峰社区所有企业和员工的共识。如今,社区夜间巡逻、安全生产、文体活动乃至社区开放场所的运维,靠的都是党员和志愿者。
手头的资源越聚越多,史孟艳和社工们就像一个协调处理中心,努力将所有资源放到最合适的位置,争取效益最大化。
“这些年,我们看到了企业和社区相辅相成,催生出一个又一个发展蝶变的故事。”史孟艳期待,未来在宁波工业社区中诞生更多的基层治理经验做法,为全国现代治理方式转变提供更多浙江智慧。
受访者提供
史孟艳调研企业。共享联盟(北仑)严武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