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雅冬,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大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她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始终保持严谨、求精、真诚、奉献的工作作风,践行医生的责任和使命,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指导教师”、中国医师协会第四届“白求恩式好医生”等荣誉,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
不是在门诊,就是在病房、课堂,袁雅冬常常忙得脚不着地。最近,她又多了一个新身份。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她深入基层调研,为履行代表职责做着紧锣密鼓的准备。
作为河北省呼吸病学带头人,近年来,袁雅冬积极组织开展“肺功能检查规范化培训万里行”“强基层,畅呼吸”等学术活动。采访中,说起近年来行业发展的显著变化,她说:“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基层医务人员忙起来了!”在一些学术和交流活动中,她发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面貌有了极大改观,更重要的是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赢得了患者的信任,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基层看病就医。
既是医生,又是教师。袁雅冬常说,医学是实践科学,光念书是念不出来的。“你看这个片子比起之前的有什么变化?”“处理这种情况应该注意什么?”她敏锐地洞察着学生们的成长变化。在她看来,教学生的过程也是要求自己不断提升的过程。“你身后有一潭水,才能随时给学生舀一碗水。”她说。
10年来,呼吸病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袁雅冬说:“疾病诊断治疗水平与多学科协作相辅相成,为更多患者赢得治疗和治愈的机会。”她以牙源性的脓肿治疗举例说,过去由于各学科医疗技术水平较低,没有发挥多学科协作作用的机会,如果早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很容易发展到颈部脓肿,进而压迫呼吸,患者甚至可能就此撒手人寰。如今,呼吸、口腔、胸外等多学科技术发展,呼吸机治疗广泛应用,感染控制水平提升,为多学科协作争取了更多时间,进而帮助越来越多的患者转危为安。
作为2020年河北省支援湖北省抗疫第一批医疗队队长,袁雅冬对全社会同舟共济,直取“武汉保卫战”最终胜利的经历记忆犹新。她表示:“离开了党和政府在关键时期的坚强领导和科学调度,不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取得胜利。”
近期,袁雅冬投入更多精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只有把党中央对卫生健康工作高瞻远瞩的布局和要求学深学透,才能更好履行代表职责,发挥代表作用。”袁雅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