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聚焦 >> 正文
明康汇:向“疫”而行,“菜篮子”里有温度
2022年06月06日 11:38:32 来源: 作者:

    5月6日上午10点半,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的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康汇)生鲜一号物流园内,来往运输物资的货车络绎不绝。

每条流水线上,数十位工作人员熟练有序地进行着二次分拣、打包,不需一会儿,一箱箱保供物资摞起小墙、等待出库,从这里装车发往上海。

   通宵达旦的紧张节奏,从3月底接到上海闵行区的保供需求开始延续至今。在这场守“沪”战中,明康汇党支部30余名党员组成的“党员先锋突击队”成了停不下来的“火车头”,带着保供“专列”高效跑转,熬过数个黑白颠倒的“紧急装箱”时刻,将战“疫”变成了一场“沉浸式”党建,引领企业战略重整、业务重构、组织再造、流程重建。

   2022年春节至今,明康汇已向上海、杭州、嘉兴等地提供近500万份物资供给。冬至配饺子、清明送青团,除了品质稳定,物资箱中透露出的人文浓情,让明康汇一再获得参与托底民生需求的机会,成为多地应急保供的选择,并和许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战“疫”的民企一起,在这个春天里凸显出别样的力量。

5月25日,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在嘉兴调研经济形势,并邀请企业家召开座谈会。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总裁时嵩作为全产业链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参加并发言。

   冲在一线40多天

   两位妈妈忘了孩子的生日

   从第一辆保供专车驶出至今,明康汇已经向上海5个区、24个镇街输送350余万份物资。

   一天2万、5万甚至22万份食材的订单,需求对接、政府沟通、运力衔接、配送站点协调……每天早上一睁眼,明康汇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事业部的李小英和曾杨恩两位“女将”就得投入繁杂又被给予众多期待的战斗。

   她们俩是明康汇在上海第一线的“眼睛”和“嘴巴”。

   3月29日,第一批物资抵达上海,7个小时后依然没有卸载完毕。“这样可不行。”明康汇副总裁、党支部副书记李长江考虑派遣专人奔赴上海“面对面”沟通,熟悉政府公共事务的李小英和曾杨恩主动站了出来。

   李小英是个老党员:“党员就该冲在最前面,吃点苦不怕的。”不久前刚选上入党积极分子的曾杨恩深信:“党员是危急时刻的一束光,照亮了别人自己也会很暖。”

请缨当天,俩人便匆忙收拾了几件衣服,胡乱塞了些零食和生活用品,甚至来不及跟家人说清楚情况,连夜驾车前往上海。

90后曾杨恩患有免疫系统紊乱症,此时冲进上海意味着可能被感染,对她来说风险不小。此后的40多天里,每天的抗原自测变成了曾杨恩最忐忑的时刻,“生怕显示阳性。”虽然难免担忧,但她从没有想过退出这场战役。

   疫情复杂,需求临时多变,俩人负责与政府及疫区管理人员对接,从每辆运输车的通行证到装货送货地点,所有细枝末节都要反复确认。遇到人手少、忙不过来的街道、社区,俩人还充当志愿者帮忙发放物资、做人员登记。“搬物资时会想我怎么不是个男生”,但干着干着,李小英觉得女生“韧性十足,潜力无限”。

   对接是个“苦差事”,疫情又放大了各方情绪,两个女孩子每天接成百上千个电话,一盒自热米饭吃上两个小时、睡上两三小时甚至通宵都是常态,为的只是让物资尽早、尽好送到居民手中。

   李小英和曾杨恩的孩子生日都在4月。4月8日凌晨,曾杨恩在片刻休息中,点开了一条家人发来的视频,3岁的女儿开心地吹灭了生日蜡烛,妈妈却第一次缺席。强忍着情绪,曾杨恩放下手机继续投入工作。

   俩人都憋着一股劲,“不能辜负各方的信任,我们多做一点,就能让隔离中的居民吃得好一点。”在明康汇总部和党支部的支持协调下,李小英和曾杨恩出色完成对接任务,保供订单从最初的闵行区,扩展到普陀区、浦东新区、松江区、杨浦区等5个区,明康汇的“保供包”成了上海的“团长”们心中最靠谱的物资。

   从1万份到20万份

   党员带头击破“不可能”

   李小英和曾杨恩在上海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时不慌乱的底气,来自明康汇团队有条不紊的支持和多次保供积累的经验。

   2021年12月底,明康汇第一次参与保供——来自绍兴上虞的订单,10000份。尚没有类似经验的明康汇采取了“人海战术”。凌晨4点组织人员开始打包,可到当天下午1点半,才发走了2000份。催货电话一个接一个,明康汇副总裁、党支部副书记潘风山急得不行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干,10000份订单耗时27.5个小时总算发完。

   磕磕巴巴完成了第一单后,潘风山带着物资采购团队连夜赶往传送带流水线厂家——想要高效保供,必须突破现有的人工模式。现场调试、模拟作业过后,潘风山当即决定采购11条流水线和封箱机运回萧山物流园。

   自动化分拣设备跑起来后,上虞的第二张20000份订单,一天之内悉数发出。此后,明康汇不断改进作业效率,由明康汇总裁、党支部书记时嵩带领的党员研发突击队全力攻坚,上线自主研发的ERP系统,强化保障能力,同时以快速培训工作人员、及时淘汰响应慢的供应商、车轮式运输等方式,不断创下保供作业量新高。“现在每天发出20万~25万份没有问题。”潘风山说。

   日供十几万份物资的背后是对供应链的考验。虽然明康汇超过90%的产品都是货源基地直发,较少受批发市场关停影响,为其保供争取了有利条件,但随着多地管控措施升级,对交通运输与物流人员管控要求提高,造成部分蔬菜、肉品供应紧张。非常时期,党员洪文华紧急带领团队启动保供货源应急反应机制,所有采购人员前往一线源头调配货源,同时与受疫情影响的滞销产地合作,边助农边保供。

   白天保证门店供应正常运营,夜间通宵采收、打包、装车,原本负责其他工作的团队,也上到了流水线。“党员先锋突击队”在上海和杭州两个战场、各个环节带头冲锋,24小时连轴转。明康汇供应链标准管理部负责人黄吉刚说:“我们像是在跑接力赛,晚上物资到仓库,凌晨加工好发出,中午就要到居民的餐桌上,保障及时送到和物资新鲜。”

   冬至饺子清明青团

  “保供包”里有情有暖

   作业效率上来了,保供清单上到底该列些什么,明康汇拿出了一套“数据模型”做支撑。

   每一样进入物资箱的商品,都是明康汇综合地域、季节、气温等因素,和350家线下门店销售数据科学选出。同时,他们密切关注社交媒体,观察居民收到物资后的反馈以便调整。

   明康汇高管们晚上带着团队亲上火线打包物资,白天研究菜品和菜单,“我们根据居民口味和隔离时间调整菜品搭配,再由菜品特性安排投箱时间、装箱位置,避免产品因挤压、运输时间等因素产生损坏或者变质,既保证保供速度也让居民吃得安心。”潘风山说。

   给上海输送第一次物资时已是春暖花开,考虑到气温高、运输时间长,分配耗时不确定,明康汇放入了咸肉、冬瓜等上海市民喜欢又耐储存的物资。冬至,上虞居民的“保供包”里被放进了饺子皮、猪肉和小葱;清明,上海居民吃到了口味多样的青团。

   用心、用情,保质、保量,明康汇的保供物资受到了地方政府和居民的极大肯定。4月底,上海闵行区、普陀区、嘉兴海宁市等多地给明康汇发来感谢信。普陀区在信中写道:“关键时刻,你们火速援助的爱心物资,不仅为上海市民的基本生活物资保障提供了最暖心最有力的支持,更是为我们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传递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必胜的坚定信念。”

   “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无数微光汇聚,就能照亮前行的路。”时嵩表示。



责任编辑: 姚珏
相关稿件